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CHINAGUT
产业
智库
插画
演播室
奖学金
更多
原创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药物研发
文章数:56篇
炎症性肠病
Lancet子刊:乌帕替尼可用于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维持治疗
乌帕替尼(Upadacitinib)是一种口服、选择性、可逆的JAK抑制剂,在2b期诱导试验、两项3期诱导试验)U-ACHIEVE induction和U-ACCOMPLISH)和首批较小人群维持试验(U-ACHIEVE maintenance)中显示出对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效果。近日,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发表了U-ACHIEVE maintenance试验的完整结果,表明在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乌帕替尼能够在52周内较安慰剂实现更有效的临床、内窥镜和组织学缓解,且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未发现新的安全风险。该结果支持乌帕替尼作为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用药选择。
炎症性肠病
药物研发
乌帕替尼
溃疡性结肠炎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药物研发
用肠促胰岛素类药物治疗脂肪肝(综述)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肝炎(MASH)的主要病理驱动因素和治疗靶标是肥胖及相关胰岛素抵抗。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肽(GIP)是由肠内分泌细胞合成分泌的两种肠促胰岛素,在血糖稳态调节中有重要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已用于治疗糖尿病和肥胖,其在MASH治疗中的研究也已进入3期临床试验阶段。Journal of Hepatology近期发表的综述,探讨了GLP-1激动治疗单独或与其他基于胃肠激素的联合疗法在改善MASH方面的研究证据。
药物研发
肠促胰岛素
腹胰高血糖素样肽-1
代谢相关脂肪肝病
Mirikizumab
NEJM:Mirikizumab或成为新一代炎症性肠病药物
Mirikizumab是一种靶向IL-23亚基的单克隆抗体,可能成为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创药物,也可能成为获批用于治疗克罗恩病的第三种药物。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开展的一项针对mirikizumab的3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该试验在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成人患者中分别进行了诱导和维持研究。结果表明,Mirikizumab在诱导和维持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缓解方面比安慰剂更有效,但是少数接受Mirikizumab治疗的患者会发生机会性感染或癌症。
Mirikizumab
药物研发
临床试验
医学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
药物研发
上海交大:独特微生物资源生物合成潜能释放新方法(综述)
微生物天然产物是小分子药物开发的主要来源。然而,传统天然产物发现局限于常规药源微生物资源,同时活性筛选方法盲目性大重现率高,导致新结构、新靶点天然产物匮乏,严重制约了新药研发。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李雷及团队在Biotechnology Advances发表最新综述,针对不同生境的未充分挖掘的独特微生物资源,梳理了三类天然产物高通量发现的前沿技术及应用案例,为微生物新药开发提供了崭新思路,值得关注。
药物研发
天然产物
综述
微生物合成
高通量测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刘恩岐+陈育庆+郑乐民等Cell子刊:在猴模型中有效的NASH新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由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缺乏有效疗法。西安交通大学刘恩岐、密西根大学陈育庆、北京大学郑乐民教授与团队近期在Cell Metabolism发表重要研究,建立了用于NASH疾病研究和药物研发的猴模型,并发现三肽DT-109能减少NASH猴模型的脂肪性肝炎、炎症和纤维化,为进一步在临床上研究DT-109对NASH的疗效提供了重要依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猴
肠道菌群
药物研发
动物模型
肥胖
香港大学Nature子刊:靶向脂肪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疗法,或可治疗肥胖及其并发症
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甲状腺激素 (TH) 是一种具有抗肥胖潜力的产热激活剂,然而系统性TH给药对减轻体重没有明显的临床益处。近日,香港大学徐爱民、惠晓艳以及汪衛平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开发了用于递送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脂质体纳米颗粒,可靶向将T3递送至脂肪组织,为肥胖及其并发症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肥胖
药物研发
纳米医学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脂肪产热
减肥
索马鲁肽治疗青少年肥胖的药效评估
索马鲁肽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成人肥胖,但该药物在青少年肥胖中的药效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这篇文章,进行了为期68周的索马鲁肽治疗青少年肥胖的药效评估,发现使用2.4mg 剂量的索马鲁肽/周加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比单独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更能降低肥胖青少年的BMI。
减肥
索马鲁肽
青少年
药物研发
肥胖
纳米药物
Nature子刊:新型纳米药物或可特异性靶向抑制内脏脂肪?
随着生活习惯及饮食类别的改变,肥胖大大增加了患2型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多种癌症以及新冠肺炎(COVID-19)的风险,严重危害着人类的机体健康。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减肥成为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近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多阳离子的纳米药物(第三代聚酰胺胺;P-G3),可选择性地靶向并抑制内脏脂肪、增加能量消耗、防止肥胖和缓解相关的代谢功能障碍,值得关注。
纳米药物
内脏脂肪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药物递送
药物研发
Cell子刊:老药新用!改善肥胖小鼠的糖尿病
肥胖和2型糖尿病表现为白色脂肪组织 (WAT) 低度、持续炎症等特征,然而目前临床上缺乏效果明显的抗炎策略。近日,发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这篇文章,通过计算筛选发现 FDA 批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金诺芬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缓解肥胖相关异常症状。本研究揭示抗炎治疗的重要代谢特性,或可用于治疗肥胖和糖尿病。
药物研发
金诺芬
肥胖
瘦素
2型糖尿病
减肥
Nature子刊:索马鲁肽对超重或肥胖成人的两年疗效评估
索马鲁肽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 类似物,已获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近日,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这篇文章,进行了为期2年的STEP 5研究旨在评估注射索马鲁肽与安慰剂相比,作为行为干预的辅助手段,对肥胖或超重成人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并发现使用索马鲁肽治疗104周,减肥效果显著且持续。
减肥
药物研发
索马鲁肽
肥胖
超重
结直肠癌
上海交大Nature子刊:发现或能抑制大肠癌转移的APC-Asef抑制剂
结直肠癌(CRC)恶性转移是CRC患者高死亡率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70%的CRC患者存在结肠腺瘤息肉易感基因APC的突变,突变后的APC异常结合鸟苷酸交换因子(Asef)而促进肿瘤细胞迁移。因此,APC-Asef的蛋白相互作用或可作为抑制CRC转移的新靶点。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健、杨秀岩、刘辰莹及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设计高灵敏度的示踪剂,筛选出目前抑制活性最好的APC-Asef互作抑制剂MAI-516,并证实该抑制剂可以在CRC细胞系内特异性阻断截短突变的APC与Asef的互作而抑制细胞迁移,或可成为未来CRC转移治疗的潜在候选药物。
结直肠癌
APC突变
癌症转移
药物研发
肠-肾轴
抑制肠道吸收草酸或能缓解高草酸尿症和肾结石
SLC26A3是氯化物、碳酸氢盐和草酸盐的阴离子转运蛋白。JCI insigh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SLC26A3小分子抑制剂可抑制小鼠结肠的草酸盐吸收,并缓解不同小鼠模型的高草酸尿症及肾损伤,且在健康小鼠中的安全性良好。
肠-肾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高草酸尿症
工程菌
Nature子刊:用工程螺旋藻实现蛋白质药物的生产和口服递送
螺旋藻是一类蓝细菌(cyanobacteria),是蛋白质含量很高的可食用微生物,在生产和口服递送治疗性蛋白质方面具有潜力。Nature Biotechnolog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了能在螺旋藻中实现稳定和高水平表达治疗性蛋白质的遗传工程方法,以及大规模生产和加工技术,并在小鼠模型证实了基于螺旋藻平台的抗体片段口服递送能预防肠道弯曲感染。
工程菌
口服蛋白质药物
药物研发
螺旋藻
遗传工程
纳米医学
马曦团队:自组装嵌合肽纳米颗粒防治全身细菌感染
这是近期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的中国农业大学马曦及其团队的一份工作。通过理性设计合成了一种自组装嵌合肽纳米颗粒,具备肽和赖氨酸的抗菌活性,以及脯氨酸和聚乙二醇(PEG)对蛋白酶及高浓度盐环境的稳定性。他们发现PEG连接在远离或靠近肽链的疏水端赖氨酸侧链氨基上,都会表现出良好良好生物相容性、高浓度盐及蛋白酶稳定性,当PEG连接在末端的脯氨酸上时,盐稳定性较差。肽纳米颗粒在体内及体外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通过破坏细胞膜和干扰细胞周期来杀菌,同时可以调节宿主免疫,特别是中和炎症,以治疗或者预防小鼠和仔猪细菌感染,且不会导致耐药性产生。
纳米医学
药物研发
抗菌药物
肽纳米颗粒
自组装
药物研发
王军+陈义华NBT突破:用人工智能大规模挖掘人肠道菌群中的抗菌肽
抗生素耐药菌(特别是多重耐药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亟需开发新的抗菌药物。生物体(包括肠道微生物)产生的抗微生物肽(AMP)是研发新型抗菌药物的弹药储备库,但受限于已有技术,仍有大量AMP尚未被挖掘出来,人工智能(AI)算法在该领域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军团队与陈义华团队合作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最新研究,结合多种自然语言处理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能自主学习AMP序列特征从而挖掘鉴定新型AMP的AI方法,并用该方法从人肠道微生物组数据中挖掘出181个新型AMP,包括能在体内外有效抑制多重耐药菌的强效AMP。总之,这项概念验证研究不仅为研发抗菌药物提供了大量的候选AMP,也为利用AI从宏基因组数据中挖掘功能肽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
药物研发
抗菌肽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宏基因组
药物研发
微生物组药物研发与临床转化的现状和挑战(综述)
微生物组在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将新兴的基础科学转化为微生物药物以解决临床中的需求。近期发表在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杂志上的一篇综述总结了目前最具转化潜力的微生物组药物的类型,并详细分析了当前全球微生物组药物研发的过程和临床转化面临的挑战。目前研究较多是经口递送至胃肠道的益生菌,然而,一些非生命的生物制剂和小分子提供了也可能发挥功能。
药物研发
临床转化
益生菌
后生元
益生元
药物研发
中国药科大学Cell子刊:基于肠道菌群代谢物-靶点组互作的药物研发新思路(综述)
肠道菌群产生大量的代谢物,与宿主的靶点组(targetome)形相互作用网络,传递信号,在不同的生理层面上调控宿主功能和健康。研究菌群代谢物的靶点和机制,有助于阐释疾病机理,为药物研发提供靶点和思路。中国药科大学郝海平团队近期在Cell Metabolism发表长综述,详细介绍了菌群的生物活性代谢物的靶点组和信号组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菌群的信号代谢物在协调宿主-菌群互作中的独特特征,提出了基于“代谢-仿生学”的药物发现的概念和药物设计思路。文章干货很多,推荐专业人士参考。
药物研发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宿主-菌群互作
药物研发
Nature Reviews:减肥和糖尿病药物临床研究新突破(年度回顾)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近期发表的年度回顾文章,介绍了2021年在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方面的重要临床研究进展。文章认为,基于肠促胰岛素(incretins,如GIP和GLP1)的药物,以及新的GIP-GLP1受体双重激动剂(twincretins),在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方面效果优异,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药物研发
肥胖
2型糖尿病
肠促胰岛素
药物-菌群互作
研究药物-菌群互作的新工具,助力寻找靶向菌群的“老药”
常用的非抗生素药物也可改变肠道菌群,这为研发“老药新用”靶向菌群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可能。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发表的这项研究,报道了一个可研究菌群-药物互作的高通量筛选平台,并以10种FDA批准的老药为例,研究了这些药物对菌群的影响。
药物-菌群互作
药物研发
减肥
Nature Reviews:减肥药物的前世今生和未来(综述)
肥胖可促进代谢、心血管和心理等多种疾病,开发能够安全有效减肥的治疗方法具有巨大的挑战性。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近期发表综述文章,概述了抗肥胖药物的发展历史,并重点介绍了该领域的经验教训、挑战和最新进展。
减肥
药物研发
肝病
胆汁淤积性和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新靶点(综述)
尽管胆汁淤积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病因并不相同,但其病生理机制上有一些共同之处,可作为新的治疗靶点。Gut近期发表的综述文章对此进行了总结,推荐专业人士关注。
肝病
胆汁淤积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药物研发
核受体
纳米医学
大连工业大学:利用糖原纳米颗粒运载人参皂苷,缓解小鼠结肠炎
Biomaterials发表的来自大连工业大学胡蒋宁团队的研究成果,开发了一种基于pH和氧化还原还原双重反应的纳米给药系统。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体内安全性。负载人参皂苷Rh2的纳米颗粒(Rh2NPs)具有对pH和氧化还原敏感的缓释特性。Rh2NPs不仅能显著改善小鼠结肠炎症状,抑制炎症,修复肠道损伤,还能有效维持肠道菌群稳态。本研究为结肠炎的有效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纳米医学
人参皂苷
纳米颗粒
药物研发
肠道菌群
结直肠癌
Lancet子刊:靶向肿瘤EMT,改善大肠癌(综述)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一种细胞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失去其上皮特性(如细胞极性及细胞-细胞接触),而获得间质特性(如增加移动性)。在结直肠癌中,EMT在肿瘤的进展、转移和抗药性方面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MT标志物可用于结直肠癌的结局预测和治疗。The Lancet Oncology发表的这篇综述,描述了EMT的基本原理,总结了能够靶向EMT标志物的潜在药物,并探讨了EMT药物研发中存在的障碍。
结直肠癌
癌症转移
上皮-间充质转换
药物研发
预后预测
药物-菌群互作
用机器学习预测药物-菌群互作(综述)
搞清药物与菌群的相互作用,可指导药物研发和个体化医疗。Biotechnology Advances近期发表综述,回顾了关于药物-菌群互作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机器学习在该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和未来前景,推荐专业人士关注。
药物-菌群互作
机器学习
药物研发
人工智能
肠道菌群
2型糖尿病
Lancet子刊:2型糖尿病的新型疗法(综述)
尽管一些用于2型糖尿病的新药(如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已被研发成功,人们仍在寻求新的治疗方案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和减少并发症。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近期发表的综述文章,对2型糖尿病的新药研发情况进行了总结,推荐专业人士参考。
2型糖尿病
药物研发
肠上皮模型
Science子刊:可用于药物研发的功能性人小肠上皮模型
Science Advances发表的这项研究,开发了一种建立2D功能性人小肠上皮细胞模型的新方法,可用于评估药物的肠道吸收和代谢。
肠上皮模型
药物研发
溃疡性直肠炎
溃疡性直肠炎的药物研发(综述)
来自Gut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纳入28项随机临床试验的数据,总结了溃疡性直肠炎的定义、主要/次要临床终点及治疗药物。
溃疡性直肠炎
综述
药物研发
慢性便秘
Elobixibat——慢性便秘的新疗法(综述)
Elobixibat是一种回肠胆汁酸转运抑制剂,通过抑制胆汁酸在肠道的重吸收,让更多的胆汁酸抵达大肠。胆汁酸在大肠中能刺激结肠的运动和分泌,从而加速结肠运输,促进排便。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近期发表综述文章,详细总结了Elobixibat用于治疗慢性便秘的研究进展和临床证据,表明该药物可成为慢性便秘患者新的治疗选择。
慢性便秘
药物研发
胆汁酸
elobixibat
医学研究
结直肠癌
南方医院:可抑制结直肠癌的天然产物
南方医科大学的齐鲁、丁彦青与团队在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筛选出一种可在体外及体内有效抑制结直肠癌生长的小分子天然产物——大果桉醛I(Macrocarpal I),后者主要来自于植物体内,可通过破坏细胞骨架、促进细胞凋亡、降低激酶活性、抑制DNA错配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方式起到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结直肠癌
大果桉醛I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药物研发
肠道菌群代谢物助力药物研发(观点)
发表在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上的观点性文章。基于受体/配体相互作用,比如孕烷X受体和芳香烃受体,以及其与肠道菌群代谢物的相互作用,文章探究了基于肠道菌群代谢物的药物研发的新思路。
药物研发
孕烷X受体 (PXR)
芳香烃受体(AHR)
肠道菌群代谢物
biomimic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