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3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插画
演播室
奖学金
GUT2022
更多
原创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益生菌
文章数:874篇
益生菌
浙大Nature子刊:通过人工酶“武装”益生菌或可缓解肠道炎症和菌群失调?
炎症性肠病可由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和肠道菌群失衡引起。传统治疗方法会使用药物来控制炎症,也会使用益生菌疗法作为辅助。然而,目前的标准做法往往会产生代谢不稳定,有限的靶向和满意度差的治疗结果。近日,浙江大学毛峥伟、王伟林、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小元几天团队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人工酶“武装”长双歧杆菌益生菌用于缓解肠道炎症和菌群失调,其治疗效果在小鼠和犬模型中得到证实,并表现出优于传统临床药物的结果,值得关注。
益生菌
肠道炎症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纳米医学
益生菌
大连理工大学:益生菌口服给药的新型封装策略
大连理工大学的贾凌云和韩璐璐合作在ACS Nano发表文章,开发了一种通过细菌诱导的胶体组装进行益生菌口服递送的封装策略。封装过程简单快速,且封装的益生菌可以增殖,对胃液有强大的抵抗力,对结肠炎有优异的治疗效果。
益生菌
口服药物递送
肠道疾病治疗
同济大学:开发可口服的益生菌纳米药物
益生菌的口服给药通常用于临床治疗肠道疾病,但益生菌在胃受到强酸性攻击,且裸益生菌的肠道定植效率较低。用合成材料包裹活的益生菌已被证明能够有效地使细菌适应胃肠道环境,但可能会使益生菌无法有效启动治疗反应。同济大学的林翰和施剑林团队合作在Nano Letters上发表文章,利用二维H-硅烯纳米材料(SiH@TPGS-PEI)构建益生菌保护层,保护益生菌抵抗胃酸性环境,提高肠道定植效果。
肠道疾病治疗
纳米药物
益生菌
NEC
Nature子刊:临床NEC预防方法影响早产儿肠道微生物特性和功能
出生时体重低的早产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风险很高。鉴于NEC发病快且死亡率高,许多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都制定了特定的NEC预防方案,包括使用益生菌、抗生素和差异化喂养等,使得近期早产儿NEC发病率大幅下降。格拉茨医科大学研究学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文章,深入分析了这些不同方案的成功机制,使用多组学方法检查生命最初几周微生物组及其代谢物的组成和功能,以了解膳食成分、抗生素和益生菌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数据表明预防性干预对胃肠道微生物组的发育和成熟具有最大影响,继而调节微生物生态系统,减少高危早产儿体内病原体侵害,防治NEC。
NEC
临床预防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益生菌
益生菌
益生菌或有助于改善新冠病毒感染症状
肠道菌群可以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也与新冠病毒感染的胃肠道症状有关。因此,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或可在新冠病毒防治中发挥作用。临床上,多项随机对照试验(RCT)报道了益生菌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在和预后的影响。台湾奇美医院研究人员近日在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发表文章,对8项RCT进行荟萃分析,发现益生菌治疗虽然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死亡率没有显著改善,但有效缓解了相关临床症状。
益生菌
荟萃分析
新冠病毒感染
过敏性鼻炎
副干酪乳杆菌或有益于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
益生菌可促进过敏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与其对宿主免疫途径的调节有关。也有研究表明益生菌或可改善过敏性鼻炎症状,但证据尚不充分。我国台湾地区研究人员近日在Cells发表文章,发现副干酪乳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GM-080能够调节小鼠炎症因子产生从而缓解高气道反应性小鼠的气道炎症,并通过临床试验证明该菌株对缓解过敏性鼻炎儿童打喷嚏症状有益处。
过敏性鼻炎
研究论文
益生菌
副干酪乳杆菌GM-080
益生菌
益生菌有助于肠道准备后的菌群恢复,并减少轻微并发症
Nutrients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结果,在51名进行结肠镜检查的受试者中,在肠道准备前一个月开始补充益生菌,有助于肠道准备后的肠道菌群恢复,并可能降低轻微并发症的风险。
益生菌
研究论文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肠道准备
生长发育
Science:用肠菌和后生元促进营养不良的幼鼠生长
幼年期营养不良会导致骨骼发育迟缓,肠道菌群在塑造宿主生长动态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来自法国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最新发表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植物乳杆菌WJL(LpWJL)菌株能够减轻营养不良对小鼠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肠上皮中的先天免疫受体NOD2在其中有关键作用。该研究显示,LpWJL、其灭活菌及其细胞壁可通过作用于肠道NOD2,缓冲营养不良对小肠隐窝细胞增殖的有害影响,从而可能通过增强营养吸收来提高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轴的活性,改善长期营养不良引起的小鼠发育迟缓。这些发现提示,在改善营养的基础上,补充特定益生菌(如LpWJL)或后生元(如LpWJL细胞壁),或可用于缓解发育不良。
生长发育
肠道菌群
后生元
益生菌
灭活益生菌
中草药
iMeta:国内团队综述益生菌发酵中草药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使用益生菌发酵中草药的优点、发酵技术、益生菌菌株,并展望了中草药发酵的未来发展。先进的微生物组学和合成生物学工具能够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以低成本生产大量中草药来源的生物活性天然产物,这将有助于推动中草药现代生物制造的发展。
中草药
益生菌
发酵
微生物组
合成生物学
益生菌
益生菌对代谢综合征的干预效应与饮食相关
个体健康与其免疫和代谢状态以及菌群特征密切相关。Gut Microbes发表的文章阐述了益生菌补充剂对代谢综合征患者产生了特异性影响,提出患者本身的饮食习惯可能会促进或抑制益生菌功效。
益生菌
代谢综合征
研究论文
AKK菌
智发朝+毕玉晶等:系统评估源自人肠道和母乳的Akk菌分离株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智发朝团队与北京微生物与流行病学研究所的毕玉晶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31株健康人的Akk菌分离株(30株分离自粪便、1株分离自母乳)进行了一般特征、遗传特征、耐受性、毒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发现分离自母乳的AM06菌株具有低毒性、高遗传稳定性、高pH及胆盐耐受性等优势,或可作为候选益生菌。
AKK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益生菌
益生菌
补充益生菌对于危重患者是否有益?(荟萃分析)
先前一些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得出结论,危重患者使用益生菌是安全的,与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和腹泻的发生率有关。然而,最近一项大型多中心试验发现,与安慰剂相比,益生菌管理无效并增加了不良事件。近日,马来西亚大学研究人员在Clinical Nutrition发表最新综述和荟萃分析,纳入含71项独特试验的75项研究(n=8551),发现益生菌可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并发症、腹泻等疾病发病率,但这种益处在高质量或多中心亚组分析中均未得到证实,并且未来进行高质量研究得到有益结果的可能性也较低。此外,对于危重患者使用益生菌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较高,相关研究需要谨慎对待!
益生菌
危重患者
荟萃分析
基础研究
感染并发症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华中科大: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改善腹泻型IBS
肠道菌群紊乱与肠易激综合征有关。有研究表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道中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大肠杆菌增加。益生菌被认为对IBS患者有益,但随不同种类和剂量的益生菌表现出显著异质性,具体的作用方式也不明确。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包含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能够重建肠道菌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侯晓华团队近日在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发表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证实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显著的短期疗效,并进一步发现其可能调节肠道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水平而发挥作用,为IBS-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研究论文
随机双盲对照实验(RCT)
益生菌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帕金森病
布拉氏酵母菌和乳酸乳球菌或通过诱导线粒体自噬改善帕金森
这是发表在Autophagy上的一份工作,作者通过基于体外细胞自噬的不同阶段,对49株益生菌株进行了筛选,获得了5种可以刺激PRKN依赖性线粒体自噬的益生菌,其中布拉酵母菌和乳酸乳球菌效果最好,通过了包括线粒体PRKN募集,磷酸泛素化和GFP-PRKN HEK293细胞中的MFN2降解等线粒体自噬筛选,并促进了溶酶体降解,改善了运动功能,并延长了百草枯处理果蝇的寿命。通过代谢物筛选,确定甲基异喹啉-6-羧酸酯确定为一种候选效应分子,其上调线粒体PRKN募集,磷酸泛素化,MFN降解和受损线粒体的溶酶体降解,随后将其添加到果蝇食物中,验证了百草枯处理果蝇表型的改善。
帕金森病
益生菌
益生菌
长双歧杆菌可加速衰老小鼠的骨折恢复
衰老相关炎症可影响骨骼肌再生。Aging 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衰老小鼠中,补充双歧杆菌可通过保护肠道屏障完整性、抑制系统性炎症应答、维持肠道菌群群落结构,从而促进骨折后的恢复。
益生菌
骨折
衰老
长双歧杆菌
研究论文
光控工程菌
刘夺+王汉杰+常津:光控工程菌或可通过肠-脑轴缓解帕金森病
微生物能够通过肠-脑轴调节大脑功能。多种工程菌已被开发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用于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也有调节肠-脑轴的潜力。光遗传学可提供精准灵活的工程菌原位控制策略,但目前的光遗传工具受限于波长较短而组织穿透性较差。天津大学刘夺、王汉杰及常津团队近日于Biomaterials发布研究文章,开发了一种以红光控制的光遗传工程菌,能够在小鼠肠道中实现裂解和药物释放及对肠-脑轴的调节,可缓解帕金森病症状。该系统成功搭建了红光光遗传益生菌系统和药物递送平台。
光控工程菌
研究论文
肠-脑轴
益生菌
帕金森病
益生菌
膳食乳化剂危害肠道和代谢健康,补充AKK菌或有保护作用
此前研究显示,膳食乳化剂(如羧甲基纤维素和聚山梨酯80)可对肠道菌群和宿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菌群侵蚀肠上皮、慢性低度肠道炎症,促进宿主代谢失调。这些表型伴随着肠道菌群中能增强肠道黏液屏障的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菌)的减少。Gut最新发表的这项研究,在小鼠中评估了口服补充AKK菌是否有助于抵消膳食乳化剂带来的这些有害作用。
益生菌
AKK菌
膳食乳化剂
肠道菌群
肠道炎症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Lancet子刊:枯草芽孢杆菌或可用于消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可引起严重且致命的感染,并存在广泛的抗生素耐药性。有研究表明,1/4到1/3的的人群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永久性无症状携带者,去定植有助于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率。以往针对皮肤或鼻腔的去定植策略没有成功,而口服抗生素也不是适合的手段。此前的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通过特定的细菌间相互作用减少了小鼠体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道定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泰国诗威猜拉差蒙坤技术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Lancet Microbe发表文章,在泰国宋卡地区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发现口服枯草芽孢杆菌能够在不改变肠道菌群、不引发抗生素耐药性的情况下消除95%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消除慢性或长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了潜在的益生菌策略。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研究论文
随机双盲对照实验(RCT)
枯草芽孢杆菌
益生菌
铅暴露
张家超+孙志宏等:发酵乳杆菌HNU312或可缓解铅引起的脑损伤
铅接触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会严重干扰大脑发育,并在生命早期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益生菌和肠道菌群因其在减轻铅毒性方面的关键作用而受到重视。然而,它们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还有待充分探索。近日,海南大学的张家超、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孙志宏及团队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补充发酵乳杆菌HNU312可以通过离子吸附、靶向调节微生物-肠脑轴等策略有效缓解幼鼠的脑损伤。总之,该研究为儿童大规模铅中毒导致的脑损伤提供了新的干预措施,值得关注。
铅暴露
益生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有害物质
认知障碍患者
国内团队:益生菌补充剂对认知障碍患者的效果(荟萃分析)
认知功能是老年人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他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大的负面影响。益生菌对改善认知有积极作用,但益生菌补充剂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确切联系尚不清楚。河南省骨科医院的Yapeng Li团队在Nutrition Reviews发表文章,对益生菌补充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补充对认知障碍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有显著影响。对于没有认知障碍的人,补充益生菌可能无效。
认知障碍患者
益生菌
荟萃分析
抑郁症
益生菌对抑郁症临床影响的神经机制
之前的研究显示,补充益生菌能够使抑郁症患者受益。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近期发表的文章,利用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手段衡量益生菌对抑郁症患者额叶边缘脑结构、功能和灌注的影响。结果发现,补充益生菌可以防止钩束沿线的神经元变性,并改变额缘rsFC,其效果部分与抑郁症状的改善有关。当然研究具有样本量较小的限制性,也需要进行额外的随访核磁共振检查才能更清晰了解相关脑区的变化。
抑郁症
益生菌
神经
咖啡酰奎宁酸
上海药物研究所:罗伊氏乳杆菌和咖啡酰奎宁酸协同作用,或可改善肥胖
先前研究报道,大量摄入富含咖啡酰奎宁酸(CQA)的膳食补充剂(如绿咖啡豆提取物),可有效维持机体代谢稳态。肠道是CQA暴露的第一个部位,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CQA对肥胖相关疾病的效果中所起的作用仍未被充分探究。近日,上海药物研究所谢岑及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补充CQA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丙酸可逆转HFD诱导的肥胖。此外,罗伊氏乳杆菌联合低剂量CQA对肥胖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治疗,有助于降低CQA的剂量和频率。总之,该研究证实了罗伊氏乳杆菌、丙酸盐和褐色脂肪组织间的功能轴在CQA通过生热调节抗肥胖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为未来靶向肠道菌群提高生物利用度较差的草药成分改善相关疾病提供了新见解。
咖啡酰奎宁酸
肥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益生菌
脂质前药
重庆大学:益生菌脂质前药涂层或可增强UC的靶向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UC)影响着全球数百万患者,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多项研究发现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组成有效改善UC症状,但口服益生菌制剂存在生物活性有限、滞留时间短、病理情况复杂、治疗效果单一等问题。近日,重庆大学吴伟、秦弦、Kai Qu及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利用含脂质前药组成的涂层保护LGG,不仅可提高LGG在体内的定植能力,而且还能调节肠道菌群和肠粘膜屏障改善小鼠结肠炎,值得关注。
脂质前药
益生菌涂层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药物递送
益生菌
Cell子刊:益生菌补充需要个性化配方
Cell Reports近期发表的文章,利用多组学数据分析与建模分析相结合,评估益生菌在各种饮食条件的生长、肠道持久性以及与肠道共生菌的互作等方面的能力。研究发现益生菌具有饮食和物种特异性,高脂肪/低碳水的饮食不利于乳酸菌等。研究提示,益生菌不是“一刀切”的健康补充剂,需要对不同个体进行个性化益生菌设计。
益生菌
乳酸菌
饮食
动脉粥样硬化
浙江大学:菌群-动脉轴——膳食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间的桥梁(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GM)及其代谢产物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现在被称为GM-动脉轴。近日,浙江大学陆柏益及团队在Progress in Lipid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系统论述了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通过调节宿主代谢和炎症,在预防或促进AS及相关疾病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GM-动脉轴作为膳食脂质和AS间沟通桥梁,未来可以靶向制定相关策略有效缓解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膳食脂质
综述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益生菌
益生菌对肌肉质量、强度和总瘦质量有何影响?(荟萃分析)
益生菌已显示出对抗肌少症的潜力,但它们对人体肌肉量和力量等肌少症症状影响程度尚不清楚。近日,英国利物浦大学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上发表最新研究,最终纳入24项随机对照试验,评估益生菌对成人肌肉质量、总瘦质量和肌肉强度的影响,发现益生菌干预可以增加肌肉质量,亚组分析也支持这一点(即对于平均年龄50岁以下,持续时间超过12周、特别是补充双歧杆菌和亚洲个体均有效)。总之,该研究为未来靶向菌群制定更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支撑。
益生菌
肌肉
荟萃分析
基础研究
随机双盲对照实验(RCT)
乳双歧杆菌Probio-M8
张和平等Microbiome:母乳源益生菌Probio-M8可通过哺乳经口腔/肠道-乳腺轴垂直传递到婴儿肠道
以往大多数试图证明母婴间菌群传递现象的研究都是观察性,仅在属/种水平分辨率下进行,并且完全依赖于非培养组的方法,这些问题阻碍了针对婴儿肠道菌群靶向调节其生理及健康的策略。近日,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团队在Microbiome上发表最新研究,以乳双歧杆菌Probio-M8作为生物标记菌株,通过分离、培养和特定菌株的生化表征等综合功能分析来充分验证菌群在母婴间垂直传递。结果发现母亲摄入的Probio-M8可以通过口腔-肠道-乳腺途径转移到婴儿肠道,这表明通过哺乳用双歧杆菌和其他可能的益生菌喂养婴儿是可行的。总之,该研究提供了关于母乳菌群对婴儿肠道定植影响的独特见解,也为未来新生儿补充母乳源益生菌提供了新的策略。
乳双歧杆菌Probio-M8
母婴传递
研究论文
益生菌
宏基因组测序
益生菌
四川师范大学:蜡样芽胞杆菌GW-01可缓解β-氯氰菊酯对小鼠的有害作用
β-氯氰菊酯是一种高效杀虫剂,但可能影响饲料转化率、生殖健康及食物安全。四川师范大学的赵甲元团队在Chemospher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口服蜡样芽胞杆菌GW-01可缓解β-氯氰菊酯暴露后的体重降低、肝功能受损及肠道菌群变化。
益生菌
蜡样芽胞杆菌GW-01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益生菌
王良静+陈淑洁+刘伟:约氏乳杆菌激活巨噬细胞产生IL-10,缓解结肠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王良静团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陈淑洁团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刘伟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约氏乳杆菌可通过TLR1/2-STAT3信号通路激活肠道CD206+ 巨噬细胞,促进其分泌IL-10,从而缓解小鼠结肠炎。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IL-10的表达水平与约氏乳杆菌的丰度呈正相关。
益生菌
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自闭症谱系障碍
广医二院:菌群干预治疗小鼠自闭症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者与动物模型的胃肠道功能失调及肠道菌群改变,接触蛋白相关样蛋白4(CNTNAP4)是ASD的风险基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张云龙团队在EBio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CNTNAP4敲除小鼠表现出自闭症样行为及GABA能传递受损,肠道菌群结构也发生变化,而罗伊氏乳杆菌处理或粪菌移植可恢复。
自闭症谱系障碍
罗伊氏乳杆菌
肠-脑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