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YANG WEI
文章数:87篇
肠道发育
Cell子刊:涡虫清除死细胞,肠道变成“下水道”
清除死细胞是动物发育和维持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制包括被另一个细胞吞噬和消化,但成体组织中如何清除死细胞有待进一步研究。Cell Report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涡虫肠道吞噬细胞通过将色素细胞尸体转运到肠腔,从而将其外排到体外。
肠道发育
吞噬细胞
涡虫
肠道血管系统
关于肠道血管系统新功能、新机制的新见解(综述)
过去100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肠道血管系统及其在吸收和分配摄入的物质方面的重要作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发表的综述对肠道血管系统特异性新功能和机制进行了总结,包括维持肠上皮细胞功能、应对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压力、招募肠道特异性免疫细胞以及与其他器官的互作。
肠道血管系统
肠道特异性
综述
疫苗
靶向菌群的疫苗,或可预防膳食乳化剂的健康危害
膳食乳化剂会扰乱肠道菌群组成和基因表达,导致菌群激活宿主促炎基因表达并增强侵入肠道粘液层的能力,从而促进肠炎,其中细菌鞭毛蛋白通过促进蠕动及炎症介导乳化剂的影响。近日,发表在PLoS Biology上的这篇文章,探索训练适应性粘膜免疫系统通过排除表达鞭毛蛋白的微生物防止乳化剂的侵害作用,并发现针对菌群运动的疫苗可以保护小鼠免受饮食乳化剂摄入的有害影响,因此,引发对鞭毛蛋白在内的致病生物表面成分的粘膜免疫反应可能是对抗乳化剂和其他现代微生物应激源引发的一系列炎症性疾病的一种手段。
疫苗
肠道菌群
膳食乳化剂
疫苗应答
接受抗TNF-α治疗的IBD患者的新冠疫苗应答降低的机制
EBio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相比于健康人和接受α4ß7整合素拮抗剂治疗的IBD(IBD_α4β7)患者,接受抗TNF-α治疗的IBD(IBD_TNF-α)患者在接种新冠疫苗后,抗体应答更低且下降更快,与Spike(S)特异性记忆B细胞的形成及维持受损相关,可能是由于循环滤泡辅助性T细胞(cTfh1)细胞活化的缺失所导致的。
疫苗应答
研究论文
IBD
新冠疫苗
前瞻性队列研究
宏基因组
刘洋彧等Nature子刊:限制性内切酶或可助力解决宏基因组假阳性鉴定问题
尽管现有的宏基因组分析器前景看好,它们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目前多数宏基因组分析器面临的主要瓶颈是它们依赖于通用的单拷贝标记或整个微生物基因组作为参考,因此受限于构建参考数据库时的标记缺失,抑或保守区域的多重比对问题。近日,哈佛大学医学院刘洋彧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利用物种特异性IIB型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作参考,不采用通用标记或整个微生物基因组,构建基于IIB型限制性内切位点的宏基因组分析器MAP2B,MAP2B可以有效的消除微生物组数据鉴定时存在的假阳性,并生成更高精度、更准确的物种分类结果,值得关注。
宏基因组
假阳性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生信工具
溃疡性结肠炎(UC)
曹海龙团队:脱硫弧菌如何影响溃疡性结肠炎?
脱硫弧菌是人类肠道中最主要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观察到过度生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的曹海龙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文章,发现丁香素靶向调节DVF引起的NAIP/NLRC4炎症小体的激活和巨噬细胞焦亡,从而缓解UC。
溃疡性结肠炎(UC)
脱硫弧菌
巨噬细胞
食物过敏
基于芯片的肠道-免疫-皮肤轴:食物过敏研究 (综述)
食物过敏的日益流行促使了体外预测模型的需求增加。现有的体外模型多为2D模型,与食物过敏息息相关的,基于肠道-皮肤-免疫轴的3D模型被需要。本综述阐释了基于器官芯片(OoC)技术的3D肠道-免疫和皮肤-免疫的体外模型构建以及在食物过敏研究方面的应用潜力,值得相关人士阅读。
食物过敏
器官芯片
宏基因组信息
Nature子刊:菌群维生素合成——基于微生物联合体宏基因组信息的预测网络
Nature Communications 新发表的研究采用已发表的菌群宏基因组数据集与功能信息重叠,构建了一个基于相关性的网络,并用于分析预测菌群生物反应器-维生素的合成。研究证明对基于微生物联合体的宏基因组的网络分析的预测能力,可以用于识别支撑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互作。
宏基因组信息
菌群维生素合成
研究论文
肠道细菌
Nature子刊:拟杆菌如何摄取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钴胺素)是大多数人类肠道微生物所必需的。由于肠道中的细菌密度非常高,对这种关键微量营养素的竞争非常激烈。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结构生物学解析了拟杆菌中B12外膜转运蛋白BtuB以及B12结合脂蛋白BtuG如何捕获并转运B12的。并且,这种BtuB-TonB依赖性、脂蛋白辅助的小分子摄取是拟杆菌属的一个普遍特征,对该属在人类肠道中成功定植很重要。
肠道细菌
维生素B12
信号传导
Cell:感觉神经如何影响肠道
先前多项研究已经发现大脑与肠道间会通过肠-脑轴的神经机制进行沟通,中枢神经系统的信号会通过迷走神经传递至肠道,调节肠道蠕动、微生物组及肠道免疫。反过来,肠道微环境变化后也可以影响大脑的功能。近日,Dorris神经科学中心研究人员在Cell发表最新研究,利用人类临床数据和动物模型的组合揭示了调节机体肠腔内容物转运的机械感知机制,这对于确保机体的适当消化、营养吸收和废弃物移除过程至关重要,值得关注。
信号传导
肠脑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感觉神经元
早产儿
郑钜圣+蔡威+付元庆:早产儿具有保守而独特的肠道菌群
西湖大学的郑钜圣、付元庆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蔡威与团队,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文章,收集了51名早产婴儿和51名足月婴儿(从出生到5岁)以及53名母亲的时间序列粪便样本(n=717来自儿童,116来自母亲),分析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早产儿在3个月以前有一个保守而独特的共生微生物群,可能会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早产儿
肠道菌群
生命早期
肠道菌群
Cell子刊:共生细菌如何在宿主的粘液中聚集?
健康的肠道中,微生物常常和宿主的粘液聚集在一起,但这种组织结构的分子基础以及对健康的影响尚不清楚。粘液是一种将共生微生物与上皮细胞分离的粘性物理屏障,同时也提供调节微生物行为的聚糖线索。Cell Host and Microbe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斑马鱼肠道的气单胞菌共生体(Aer01)利用黏蛋白调节表达的粘附素,来控制其炎症特征和其在肠道的空间分布。并且在人类的肠道共生菌阿克曼菌也存在功能类似的粘附素,表明相似的微生物机制是人类肠道健康的基础。
肠道菌群
粘附素
利用肠道类器官合理设计靶向粘膜的口服药物递送系统
口服药物和疫苗需要有效的递送系统通过胃肠道上皮细胞的高递送效率并免受胃损伤。近日,发表在Bioactive Materials上的这篇文章,成功利用肠道类器官构建靶向粘膜的口服药物递送系统ODDVs,并表明其作为药物和疫苗的有效口服给药载体具有巨大的潜力。
炎症性肠病
与克罗恩病炎症相关的肠道Th17亚群
产干扰素-γ的Th17细胞(“Th1/17”)在实验性结肠炎中起着关键的病理作用,并且在肠道中含量丰富。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近期发表的文章,在克罗恩病(CD)患者的肠道中鉴定出一群高度促炎性Th17(pTh17),可被IL-23诱导产生。pTh17高表达IL-17和IFN-γ,且共表达CCR5,与CD病人的肠道炎症选择性相关,对CD相关的AIEC响应。
炎症性肠病
Th17
粘附性侵袭性大肠杆菌
克罗恩病
母婴菌群
逆境会对幼儿期人类肠道微生物组和社会情感功能产生影响
产前和产后的逆境与精神病理学风险的增加有关,这种风险可能会代代相传。PNAS近期发表的研究,以生活在新加坡的450对母子对为样本,研究了两代人所经历的三种不同的逆境暴露(母亲的儿童虐待、母亲产前焦虑和第二代儿童所面临的生活压力事件)与第二代儿童2岁时肠道微生物组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肠道微生物组的特征与每种逆境暴露都有明显的差异。特别地,一些与当前和未来儿童社会情感功能相关的微生物类群与受逆境影响的微生物类群具有重叠的假定功能,这表明逆境的代际传递可能会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组功能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持久影响。本研究或为研究心理健康风险代际传递的内在机制,以及肠道微生物组作为靶标干预的潜力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母婴菌群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early life adversity
socioemotional functioning
gut microbiome
Cell子刊:女性抗衰老新策略?延长禁食时间+热量限制
延长每日禁食时间对雄性小鼠热量限制(CR)和限时喂养(TRF)具有重要的健康和生存益处,然而,这些喂养方案对雌性小鼠的影响知之甚少。近日,发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这篇文章,发现延长禁食时间结合热量限制更有助于成年雌性小鼠的抗衰老保护作用。
唾液酸化
汕头大学:过度唾液酸化或促肠炎
α2, 6-唾液酸化由α2, 6-唾液酸转移酶(ST6GAL1)催化,在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然而,尚不清楚ST6GAL1对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作用机制。近日,汕头大学李文哲及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探索了α2, 6-唾液酸化和CD4+ T细胞活化间的相互作用,发现过度唾液酸化或会影响免疫反应和肠道炎症,其中ST6GAL1表达减少会下调NF-κB的表达,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缓解UC发病,值得关注。
唾液酸化
肠道炎症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基因敲除
纳米颗粒
口服纳米颗粒药物如何穿过肠道组织(综述)
胃肠道给药(如口服、直肠给药等方式)对于患者来说更加方便,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然而,胃肠道的消化环境和胃肠粘膜转运限制等特性会对药物的吸收产生影响。发表在ACS Nano上的一篇综述总结了肠道屏障的不同组成部分以及用于口服递送的纳米颗粒的类型,特别着重研究了纳米颗粒的内化过程以及纳米颗粒或荷载物质在跨越上皮细胞时所使用的各种细胞内途径。通过了解肠道屏障、纳米颗粒的特性以及其输送途径,有望更好地开发出用于治疗的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
纳米颗粒
drug delivery
therapeutic
carrier
Bioavailability
肠道发育
星体微管的长度限制定向小肠隐窝中的细胞分裂
平面纺锤体定向对上皮组织形成至关重要,通常由长细胞形状轴或皮层极性结构指示。Developmental Cell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小鼠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向不遵循典型极性线索的定位,并确定了一种基于微管长度限制的机制,该机制从有丝分裂细胞的顶端几何形状定向组织平面中的纺锤体。
肠道发育
星体微管
小肠隐窝
全组织水平肠道通透性的离体检测新方法
这是发表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上的一份工作,作者通过将FITC-dextran注入离体的小鼠肠腔内,搭载显微镜以检测肠腔内外荧光强度,以此评估肠屏障完整性,搭建了一套离体肠通透性测定方法X-IPA。通过荧光强度拟合后,可生成肠道通透性曲线,以实现全组织水平的肠通透性检测。使用化合物或肠道细菌、代谢物验证了该系统,均获得了阳性结果。由于离体器官活性限制,该系统目前可用于24小时内小鼠肠道通透性的动态检测,包括屏障活性和完整性以及细胞旁通透性,但可能无法检测到跨上皮细胞转运。
樊赛军等:用生物修饰的细胞外囊泡预防放射性肠炎
电离辐射与肠炎的发生有关,目前临床急需保护整个肠道免受辐射引起的肠道损伤策略。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樊赛军、赵瑜、李航团队联合武汉大学陈新团队在ACS Nano上发表文章,发现生物修饰的细胞外囊泡可通过重塑肠道微环境以克服放射性肠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预防暴露于辐射的人群免受胃肠道综合症的影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国内团队:NAFLD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或可降低肝癌风险
台北荣民总医院的Wu Chun-Ying团队在EClinicalMedicine发表文章,报道了一项大规模、基于人群的长期回顾性队列研究,首次报道了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中,每日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与肝癌(HCC)风险降低显著相关。阿司匹林治疗不仅与整个患者队列中HCC风险的降低显著相关,而且与高危患者(被定义为肝功能受损的老年患者)队列中的HCC风险显著相关。此外,与短期使用相比,使用阿司匹林3年或3年以上的HCC风险显著降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低剂量阿司匹林
肝癌
菌群-肠-脑轴
肠道菌群代谢物调控小鼠社交新颖性
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其代谢产物调节社会行为。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近期发表来自台湾省成功大学吴伟立团队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可通过大脑终纹床核中的特定神经元群体影响小鼠的社交新颖性。
菌群-肠-脑轴
肠道菌群代谢物
短链脂肪酸
社交行为
国内团队:基于钨酸钙微凝胶的口服益生菌递送系统,或可用于治疗结肠炎
将益生菌有效递送和定植是一种预防和治疗结肠炎的方法,其疗效因病理部位异常定植的肠杆菌而受到阻碍,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新策略改善口服益生菌的疗效。近日,郑州大学药学院史进进联合刘军杰、张振中在ACS Central Science上发表文章,成功开发出基于钨酸钙微凝胶的口服益生菌递送系统,可以选择性地破坏结肠炎期间异常扩张的肠杆菌科占据的生态位,以促进益生菌定植。
农药暴露
农药暴露影响肠脑轴 (综述)
农药/杀虫剂的使用在农业上越来越普遍,其对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的长期影响值得关注。本综述评估了杀虫剂诱导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变化所带来的行为改变。但是,杀虫剂的种类,暴露剂量以及实验设计的不同,限制了现有证据的比较和评估。未来需要对杀虫剂暴露所诱导肠道菌群变化,进而改变相关行为的机制等方面进一步研究。
农药暴露
肠脑轴
综述
肠道粘液
胃肠道粘液与药物和细菌的相互作用(综述)
胃肠粘液在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定植和生长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最近一项发表在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的综述探讨了原生胃肠粘液的特性,以及胃肠粘液与药物、药物载体和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着重强调了胃肠粘液在调节肠内容物(包括药物载体和肠道微生物群)与底层组织和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并讨论了粘液-细菌相互作用和微生物群对药物传递的影响,为研究胃肠粘液、药物传递和微生物相互作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肠道粘液
胃肠道屏障
药物递送
蜂胶
蜂胶或可减少氧化应激(荟萃分析)
氧化应激源于活性氧(ROS或自由基)的产生与人体抗氧化防御之间的不平衡,导致组织损伤。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和树皮中收集的一种天然粘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刺激、抗病毒、抗菌等多种特性。蜂胶的抗氧化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酚和类黄酮的总量,这些抗氧化化合物可以螯合金属离子并清除ROS。虽然一些研究表明蜂胶对氧化应激有保护作用,但研究结果存在争议。近期发表于Phytotherapy Research上的荟萃分析,旨在通过评估抗氧化指标水平来探讨蜂胶对氧化应激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蜂胶是一种安全的膳食补充剂,补充蜂胶可以减少氧化应激。
蜂胶
抗氧化
荟萃分析
医学研究
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
粪菌移植的生态学原理(观点)
粪菌移植(FMT)是一种用于治疗与微生物群失衡有关的疾病的方法。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的观点文章,重点讨论了生态学原理如何为 FMT 临床试验的设计提供依据,并为数据解释做出贡献,这将促进人们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组移植,并有助于临床方案的制定。
调节口腔菌群的新方法
口腔冷冻疗法是牙科中一种安全简单且低成本的治疗多种口腔病变的方法,且因其愈合能力而闻名,然而其对口腔生物膜的影响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上的这篇文章,评估冷冻疗法对体外口腔生物膜的影响,发现冷冻疗法可针对口腔致病菌并保留共生菌,并改变口腔生物膜的生态,是一种新型口腔生态调节方法。
肠道细胞
Nature Reviews:人肠道细胞图谱的研究路线图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概述了首个完整的人肠道细胞图谱的要求,讨论了整合健康肠道图谱与相关疾病及肠道类器官的关键方法和重要性,介绍了可用于研究的计算工具,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克服关键挑战提供了建议。
肠道细胞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