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3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插画
演播室
奖学金
GUT2022
更多
原创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肠-脑轴
文章数:366篇
肠-脑轴
Cell:高蛋白饮食或可“助眠”,肠道分泌的神经肽有关键作用
良好的睡眠需要身体在入睡后抑制对外界信号的反应性。然而,动物在睡眠中如何能够忽略周围环境信号,其机制尚不清楚。Cell最新发表的一项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发现高蛋白饮食能让果蝇和小鼠睡得更沉——睡眠时不易被机械振动唤醒。研究者在果蝇中鉴定出介导该作用的肠脑轴通路:高蛋白饮食可促进肠内分泌细胞分泌一种神经肽CCHa1,它向大脑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发出信号,从而抑制睡眠时对振动信号的反应性。
肠-脑轴
睡眠
肠内分泌细胞
神经肽
多巴胺能神经元
肠-脑轴
谢鹏+郑鹏:肠道菌群影响小胶质细胞亚型的转化
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可以通过菌群-肠道-脑轴影响神经的功能和行为,并与多种脑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然而,肠道菌群如何调节神经系统活动尚不清楚。近日,重庆医科大学谢鹏和郑鹏团队,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文章,发现肠道菌群显著影响小胶质细胞及其亚型单细胞水平的转录变化,并为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和重度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带来新的见解。
肠-脑轴
肠道菌群
小胶质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重度抑郁症
阿尔茨海默病
病理异常前的肠道菌群组成或可预测阿尔茨海默病
Microbiology spectrum近期发表的文章,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进行纵向分析,发现在病理学前期时间点的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可以预测AD病理的发展。
阿尔茨海默病
肠道菌群
肠-脑轴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代谢物影响饱腹感和能量摄入(综述)
肠道菌群与饱腹感和能量摄入调节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然而,这种联系主要建立在动物和体外研究中,对于菌群代谢产物在人群实验中的作用仍不清楚。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团队在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发表最新综述,聚焦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神经活性代谢物和细菌化合物,探讨了饱腹感和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此外,通过外源补充益生元增加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研究肠道菌群改变和饱腹感信号之间的联系。
肠道菌群
饱腹感
综述
基础研究
短链脂肪酸(SCFA)
抑郁症
肠道来源活性氧通过肠-脑轴参与抑郁症进程的直接证据
肠-脑轴在脑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开发的疗法包括粪菌移植、益生菌和益生元,而肠道活性氧ROS过多也会扰动肠道环境,或也是治疗切入点。Biomaterials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构建肠道ROS清除的纳米药物有效缓解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同时也提供了肠道来源活性氧通过肠-脑轴参与抑郁症进程的直接证据。
抑郁症
纳米药物
肠-脑轴
阿尔茨海默病
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外膜囊泡促进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表明,细菌等病原体可能通过引发神经炎症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例如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就与AD风险增加有关,但背后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细菌来源的外膜囊泡(OMV)是细菌毒力因子的天然载体,在细菌的致病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那么幽门螺杆菌的OMV是否与AD的发生有关呢?比利时研究人员近日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发表文章,首次阐述了幽门螺杆菌产生的OMV通过脑内补体信号调节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并加速AD发展的机制,为理解肠道-大脑的相互作用和AD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论文
肠-脑轴
幽门螺杆菌
外膜囊泡(OMV)
钠平衡
国内团队Science子刊:肠促胰液素通过肠-脑轴调节机体钠稳态的新机制
水盐平衡对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由神经及激素共同调控。大脑中,下丘脑孤束核和臂旁外侧核参与水盐调节,而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是调控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食物中钠的吸收主要发生在胃肠道,胃肠道是否能够感知体内钠的水平并产生信号进而调节中枢系统影响对钠的摄入,这一问题此前还没有答案。香港大学邹国昌、暨南大学张力和师玲玲团队近日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文章,揭示了结肠感知钠的缺乏分泌肠促胰液素作用于下丘脑孤束核增强对盐的摄入的新机制,证实了动物体内存在一个此前未被认识的肠-脑轴介导的内分泌-神经调控钠稳态通路,为理解钠摄入的稳态控制和纠正体内水盐平衡提供了新的见解。
钠平衡
研究论文
肠-脑轴
肠促胰液素
胃肠激素
肠-脑轴
年轻酗酒者的菌群-肠-脑轴互作模式
这是发表在EBioMedicine上的一份工作,作者通过调查年轻酗酒者(18-25岁)的肠道菌群、血液代谢物、神经心理学测试和冲动问卷等来分析与酒精相关的改变微生物特征,社会认知,冲动和渴望之间的潜在联系。有趣的是,他们发现酗酒似乎会造成肠道菌群代谢物易位,从而改变宿主的体内免疫水平导致酗酒的有害影响。同时酗酒与社会认知能力和冲动也密切相关,酗酒也通过改变菌群结构和功能,造成肠内代谢物异常,介导脑肠轴以影响神经活性潜力等。作者在本研究中鉴定出了一系列年轻酗酒者潜在早期微生物组标志物,并确定刺激炎症标志物的改变是肠脑轴通讯的潜在介质之一。
肠-脑轴
酗酒
酒精成瘾
菌群-肠-脑轴
肠-脑轴
中国农大:睡眠不足伤神经,褪黑素通过肠道菌群来保护
睡眠不足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会导致记忆缺陷、胃肠功能障碍等。之前的研究表明,褪黑素可以有效改善睡眠剥夺(SD)导致的认知障碍和肠道微生物群紊乱。中国农业大学的陈耀星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文章,发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介导褪黑素对SD所致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褪黑激素降低了结肠中维氏气单胞菌和组成型LPS的水平,并上调了结肠中Lachnospiracae_NK4A136和丁酸盐的水平。这些变化通过TLR4/NF-κB和MCT1/HDAC3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减轻海马的炎症反应和神经元凋亡。
肠-脑轴
肠道菌群
丁酸盐
褪黑素
神经保护作用
光控工程菌
刘夺+王汉杰+常津:光控工程菌或可通过肠-脑轴缓解帕金森病
微生物能够通过肠-脑轴调节大脑功能。多种工程菌已被开发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用于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也有调节肠-脑轴的潜力。光遗传学可提供精准灵活的工程菌原位控制策略,但目前的光遗传工具受限于波长较短而组织穿透性较差。天津大学刘夺、王汉杰及常津团队近日于Biomaterials发布研究文章,开发了一种以红光控制的光遗传工程菌,能够在小鼠肠道中实现裂解和药物释放及对肠-脑轴的调节,可缓解帕金森病症状。该系统成功搭建了红光光遗传益生菌系统和药物递送平台。
光控工程菌
研究论文
肠-脑轴
益生菌
帕金森病
肠-脑轴
Science:肠道菌群调节神经退行性疾病
Tau蛋白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一个重要特征。载脂蛋白E(ApoE)的异构体种类可强烈影响AD风险,并调节tau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此外近期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能以ApoE基因型依赖的方式调控神经炎症。然而,菌群与tau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要更多证据。Scienc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tau蛋白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小鼠模型中,操纵肠道菌群(无菌饲养、早期抗生素处理)能以性别和ApoE异构体依赖的方式,减少胶质细胞增生和tau病理,对神经退行性病变起保护作用;而菌群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SCFA)可能在疾病进展中发挥有害作用。作者认为,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大脑的先天免疫反应,影响由tau介导的大脑神经病变;而ApoE异构体种类和性别可能差异性地影响了肠道菌群对抗生素的反应,从而影响抗生素的保护作用。这些发现揭示了菌群、免疫反应和tau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之间的相互关系,靶向ApoE相关肠道菌群或能为防治AD和原发性tau蛋白病提供新思路。
肠-脑轴
神经退行性疾病
tau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肠道菌群
帕金森病
肝螺旋杆菌或可诱发帕金森病
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然而肠道菌群中的哪些细菌驱动PD发病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这篇文章,发现PD患者肠道菌群中肝螺杆菌富集,其可通过激活天冬酰胺内肽酶促进PD病理和运动损伤。
帕金森病
肠道菌群
肠-脑轴
肝螺杆菌
肠-脑轴
肠-脑互作失调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5.4万名参与者中分析了肠-脑互作失调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
肠-脑轴
研究论文
生活质量
肠-脑轴
Nature Reviews:2022年肠脑轴研究的三大进展(年度回顾)
肠道与大脑之间的交流和互作存在多种途径,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最新发表的年度回顾文章,对2022年该领域中的3项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涉及了迷走神经通路(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73955547)、内分泌因子(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40979576)和肠道病毒组的作用(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40601019)。
肠-脑轴
帕金森病
Nature子刊:肠道菌群在帕金森病中的潜在作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帕金森病 (PD) 很可能从肠道开始并扩散到大脑。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这篇文章,通过大规模宏基因组学研究PD中肠道菌群的作用,发现PD中广泛存在菌群失调,确定了导致菌群失调的物种,并通过功能分析确定了肠道中可能导致PD的微生物基因和通路。
帕金森病
肠道菌群
肠-脑轴
自闭症谱系障碍
广医二院:菌群干预治疗小鼠自闭症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者与动物模型的胃肠道功能失调及肠道菌群改变,接触蛋白相关样蛋白4(CNTNAP4)是ASD的风险基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张云龙团队在EBio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CNTNAP4敲除小鼠表现出自闭症样行为及GABA能传递受损,肠道菌群结构也发生变化,而罗伊氏乳杆菌处理或粪菌移植可恢复。
自闭症谱系障碍
罗伊氏乳杆菌
肠-脑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脑轴
Nature子刊:新方法助力肠-脑轴研究
动物模型在探究大脑和肠道间的双向交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目前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上,很难确定特定微生物对宿主的中神经系统贡献度。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贝勒医学院病理学和免疫学系研究人员在Nature Protocols发表最新研究,联合靶向代谢组学、细菌培养、类器官及动物模型开发出解析共生微生物和宿主间复杂双向互作的流程,该方法可专门识别微生物信号(体外和体内)并将它们与宿主内部的变化相关联,约4-5周可完成动物模型构建、菌群衍生代谢物定量、数据下机和归一化部分,详细的处理方法可参照原文尝试。
肠-脑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方法学
类器官
肠-脑轴
国内团队Cell:破解“恶心-呕吐”反应的肠脑轴神经机制
摄入被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大脑会启动恶心、干呕和呕吐等一系列的防御反应。大脑如何察觉摄入的毒素并协调不同的防御反应,其背后的机制尚不清楚。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曹鹏团队在Cell发表最新研究,在小鼠中鉴定出细菌肠毒素和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的肠-脑轴神经机制。
肠-脑轴
神经
恶心
呕吐
孤束核
人参皂苷
西北大学:人参皂苷Rh4通过调节肠-脑轴缓解小鼠抑郁
西北大学的范代娣团队在Food Chemistr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人参皂苷Rh4可改善肠道菌群,并抑制LPS/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同时抑制小神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及炎症应答,以减少神经元及突触结构损伤,从而缓解小鼠的抑郁样行为。
人参皂苷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人参皂苷Rh4
帕金森病
刘威团队:肠源性α-突触核蛋白启动和加重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
帕金森病(PD)是发病率第二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Braak提出了著名假说,认为帕金森疾病起源于人的肠道。小鼠模型证实,肠源性α‑synuclein通过迷走神经诱发和加重帕金森病,但是目前对单纯的肠源性α‑synuclein是否具有致病性仍然未知。近日,安徽农业大学刘威与新加坡国立神经科学研究所Tan Eng-King等共同在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发表文章。该文巧妙地利用果蝇模型,特异地在肠道内表达人源α‑synuclein,研究单纯的肠道源α‑synuclein在帕金森致病过程中诱发性机理,并且发现肠源性α‑synuclein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和肠组织异型增生,表明单纯肠源性α‑synuclein即可诱发帕金森病。与此同时,单纯肠源性α‑synuclein与脑源性α‑synuclein协同作用,进一步加重帕金森病症。因此,该研究提示公众,关注肠源性α‑synuclein在帕金森病的早期预防和病变过程中的作用。
帕金森病
肠-脑轴
肠道菌群
α-突触核蛋白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如何与IBD相关抑郁和疲劳相关联
许多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抑郁及疲劳等肠外症状受到显著影响。肠道菌群及肠道免疫系统参与肠-脑轴的调节。近日,德国海德堡大学Anne Kerstin Thomann及其团队在BMC Medicine发表文章,发现活动性IBD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功能与抑郁、疲劳有关,为将来通过靶向肠道菌群改善IBD患者的肠外症状提供了依据。
炎症性肠病
肠-脑轴
肠道菌群
抑郁
疲劳
肠-脑轴
南京市口腔医院:牙周炎可能通过肠-脑轴恶化阿尔兹海默症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牙周致病菌及其导致的炎症应答可促进阿尔兹海默症(AD)的发病。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的闫福华团队与李艳芬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移植牙周炎患者的唾液菌群可诱导AD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调、肠道炎症应答及肠道屏障受损,从而通过肠-脑轴损伤其认知功能,并恶化AD病理表现。
肠-脑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牙周炎
肠-脑轴
国内团队:解析ADHD患儿肠道菌群特征,补充卵形拟杆菌或有益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精神疾病,可分为3个亚型:注意力缺陷型(I-ADHD)、多动冲动型(HI-ADHD)和混合型(C-ADHD)。西安交通大学李燕、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熊利泽、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孙新与团队近期在Gut Microbes发表研究,通过对ADHD和健康儿童进行粪便宏基因组测序,揭示了ADHD及其不同亚型(尤其是C-ADHD)患儿的肠道菌群特征,并在大鼠模型中表明,补充ADHD患儿缺乏的卵形拟杆菌或有助于改善宿主认知障碍。
肠-脑轴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肠道菌群
卵形拟杆菌
支链氨基酸
哈医大一院:肠道菌群产生的支链氨基酸可改善小鼠的帕金森病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姚丽芬团队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高支链氨基酸饮食可改善运动及非运动功能障碍,并抑制肠道及大脑中的炎症水平。
支链氨基酸
肠-脑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肠-脑轴
Nature:为什么喜欢富含油脂的食物?揭示关键的肠-脑通路
喜欢富含油脂和脂肪的食物,是人类和很多动物的天性。Nature最新发表了来自哥伦比亚大学Charles Zuker团队的研究,发现这种对脂肪的喜好并不依赖于味蕾,而是由肠-脑神经通路所介导,并揭示了其中的神经和分子机制。
肠-脑轴
营养感知
神经回路
迷走神经
膳食脂肪
肠易激综合征
Nature Reviews:影响IBS的遗传因素(综述)
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肠易激综合征(IBS)患病风险和病理生理学。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综述,全面概述了IBS的遗传学研究,重点介绍了基于大队列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进展,推荐专业人士参考。
肠易激综合征
遗传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
肠-脑轴
肠道菌群
免疫细胞转运
Nature Reviews:肠道免疫细胞转运——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的导火索?(综述)
免疫细胞转运被认为是炎症性肠病、原发性胆管硬化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多发性硬化症等多种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IMIDs)的重要致病机制,肠道微生态参与的免疫细胞迁移调控可能具有重要的病理意义。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综述,系统性介绍了肠道相关的免疫细胞迁移模式和机制,阐释了肠-肝轴、肠-关节轴、肠-脑轴相关的IMIDs病理机制,并讨论了针对免疫细胞的归巢、滞留、排出和再循环的潜在治疗手段,对于系统性认识肠道在IMIDs防病机制中的作用和IMIDs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免疫细胞转运
肠-肝轴
肠-关节轴
肠-脑轴
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便秘或加速阿尔茨海默病进展
考虑到肠脑轴的密切关联,便秘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其确切机制仍有争议。CNS Neuroscience and Therapeutics近期发表的文章,招募阿尔兹海默茨(AD)或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研究便秘对脑部疾病的影响。结果显示,便秘与AD或aMCI症状的快速进展以及深部白质病变扩大显著相关。
阿尔茨海默病
便秘
肠-脑轴
肠-脑轴
国内团队:用大肠杆菌蛋白组芯片分析精神分裂症抗体特征
精神分裂症(SZ)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并与慢性神经炎症相关。台湾省成功大学团队近期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发表研究,用大肠杆菌蛋白组芯片分析了SZ患者的血浆IgG和IgM谱,发现与早发性SZ和HC相比,成年后发病的SZ(AOS)患者有不同的IgG谱特征。该研究鉴定了AOS抗体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发现其抗原富含ABC转运体相关结构域,这些抗原中包含了人类ABCB1蛋白。这些发现支持这样一种假说,即SZ患者的肠屏障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肠道内的大肠杆菌蛋白抗原进入血液,从而诱导了抗ABCB1蛋白的自身抗体,引发神经炎症,促进了SZ的发病。
肠-脑轴
精神分裂症
自身抗体
大肠杆菌
发病年龄
纳米医学
国内团队:新型表面修饰的硒纳米颗粒或可治疗神经炎症
神经炎症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起关键作用,然而具有不同表面修饰的硒纳米粒子(SeNPs)是否可有效治疗神经炎症未知。江西农业大学郑国栋团队与福州大学杨丽聪团队合作,最近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发表文章,利用壳聚糖(CS)和血脑屏障靶向肽(Tg),逐步修饰天然多酚二氢杨梅素(DMY)包被的纳米硒颗粒(SeNPs),得到了具有不同表面修饰的新型多功能纳米硒颗粒Tg-CS/DMY@SeNPs,且新型纳米硒颗粒可通过肠道菌群-NLRP3炎症小体-脑轴改善神经炎症。因此,这种新型的硒纳米颗粒可作为治疗AD的理想候选药物。
纳米医学
药物递送
肠-脑轴
肠道菌群
神经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