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CHINAGUT
产业
智库
插画
演播室
奖学金
更多
原创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益生菌
文章数:922篇
结直肠癌
于君团队:鸡乳杆菌及其衍生代谢物可增强大肠癌免疫治疗
肠道菌群在影响免疫疗法应答方面有关键作用。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在Gut发表最新研究,发现鸡乳杆菌(L. gallinarum)及其衍生代谢产物ICA,可通过调节IDO1/Kyn/AHR轴来抑制CD4+Treg细胞的分化,并增强CD8+T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抗PD1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为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潜在佐剂。
结直肠癌
免疫治疗
益生菌
色氨酸代谢产物
鸡乳杆菌
益生菌
张家超团队:益生菌与药物的互作,可能比想象的复杂
益生菌等肠道微生物可能通过降解药物等方式影响其宿主对药物治疗的个体化反应。Microbiome最新发表了海南大学张家超团队的研究成果,探究了益生菌是否会影响降脂药洛伐他汀的效力。结果表明,尽管益生菌可以降解洛伐他汀,但益生菌的摄入并不影响药物的疗效,反而还可起到减缓肝脏炎症反应的有益作用。这一发现可能对如何在服用药物时合理使用益生菌,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
益生菌
肠道菌群
菌群-药物互作
衰老
任发政院士团队:长双歧杆菌68S或可改善皮肤衰老
益生菌双歧杆菌在皮肤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潜在的相互作用机制仍不清楚。近日,中国农业大学任发政院士团队在Phytomedicine上发表文章,从肠-皮肤轴的角度探讨了长双歧杆菌68S改善衰老小鼠皮肤屏障损伤的潜在机制,并发现长双歧杆菌68S介导肠-皮肤轴稳态,从而表现出抗衰老作用,并有助于进一步更好地了解长双歧杆菌68S的各种有益作用机制。
衰老
益生菌
皮肤
长双歧杆菌68S
肠道菌群
益生菌
鼠李糖乳杆菌CNCM I - 3690可以适应并影响小肠微生态
发酵性食品和饮料是饮食细菌进入胃肠道的重要来源,但这些微生物如何生存和适应小肠环境尚不清楚。Gut Microbes近期发表的文章,研究确定了鼠李糖乳杆菌在人类小肠中的生存能力,并强调了其原位功能调节,揭示出其发挥益生菌效应的机制。
益生菌
鼠李糖乳杆菌CNCM I - 3690
幽门螺杆菌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益生菌或有奇效(荟萃分析)
本研究总结了目前有关益生菌治疗胃部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的证据,为进一步预防胃癌提供新的思路。
幽门螺杆菌
益生菌
荟萃分析
1型糖尿病
HLA基因型、添加辅食时机和益生菌如何影响幼儿自身胰岛免疫风险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I类分子单倍基因型约占胰岛自身免疫(IA)和1型糖尿病遗传风险的一半。而早期饮食是导致儿童糖尿病的重要环境因素。Diabetes Care发表的这项前瞻性研究结果,总结了儿童糖尿病环境决定因素(TEDDY)研究队列中7770名儿童HLA基因型、早期益生菌暴露以及固体食物引入时机对IA风险的影响,可能有助于优化1型糖尿病高遗传风险儿童的早期喂养策略。
1型糖尿病
婴幼儿
辅食添加
益生菌
前瞻性队列
益生菌
益生菌和菌株的组合或能缓解肠易激综合征(荟萃分析)
虽然已有研究报道益生菌可以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BS),但益生菌种类和菌株的不同以及报告终点的差异,使得不同情况下应该优先使用哪种益生菌仍未确定。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研究更新了之前的荟萃分析,发现一些益生菌或菌株的组合可能对IBS有益,并且不会增加出现任何不良事件的相对风险。
益生菌
荟萃分析
肠应激综合征
腹痛
腹部肿胀
益生菌
中山大学:补充副干酪乳杆菌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代谢
中山大学的刘颜团队与夏敏团队在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结果,在130名代谢综合征患者中,补充副干酪乳杆菌8700:2可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并缓解代谢综合征,同时可延缓体重增加。
益生菌
研究论文
随机对照试验
副干酪乳杆菌8700:2
心血管代谢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期间补充益生菌或无法维持肠菌多样性?(荟萃分析)
益生菌常用于预防抗生素引起的低多样性生态失调,但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总结。近日,匈牙利塞梅尔维斯大学研究人员在BMC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评估在抗生素治疗期间补充/不补充益生菌患者间肠菌多样性的差异,发现抗生素治疗期间补充益生菌或无法维持肠道菌群多样性。但本研究整体样本量较小,未来还需进一步的高质量研究验证,值得关注。
抗生素治疗
益生菌
荟萃分析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益生菌
华南理工:植物乳杆菌降解核苷,或可降尿酸
高尿酸血症是人体内尿酸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与其他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如慢性肾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娄文勇及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及多组学网络分析等技术,发现植物乳杆菌FS4722对核苷的降解以及嘌呤的吸收可能降低肠上皮细胞对尿酸前提物质的吸收,由此降低尿酸的合成量,表现出降血尿酸作用。未来还需要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解析益生菌发挥降尿酸功效的益生机制,值得关注。
益生菌
核苷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假长双歧杆菌
于君团队:假长双歧杆菌产生乙酸,或可预防脂肪肝相关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影响全球25%的成年人。近日,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及团队在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假长双歧杆菌通过肠肝轴分泌抗肿瘤代谢物乙酸盐,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癌有保护作用。总之,该研究提示假长双歧杆菌是预防NAFLD-2型HCC的潜在益生菌,值得关注。
假长双歧杆菌
非酒精性脂肪肝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益生菌
犬尿氨酸
上海交大Science子刊:菌群衍生的犬尿氨酸或可预测心衰并改善预后
代谢组学已经揭示了大量与心血管疾病(CVD)相关的血浆代谢产物。先前研究表明,多发性心血管疾病的肠道灌注不足,随后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泄漏的改变会促进疾病进展。然而,肠道微生物群与左室压力负荷过重重塑之间的跨界相互作用尚不明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何晓敏、张浩、郑景浩及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宏基因组、代谢组学和粪菌移植等技术,发现靶向肠道微生物群衍生的犬尿氨酸,可用于预测和保护压力超负荷年轻心脏的重塑,值得关注。
犬尿氨酸
心血管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多组学研究
益生菌
瑞金医院:补充副干酪乳杆菌可缓解帕金森病部分症状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运动问题和一系列非运动症状。微生物治疗可能是治疗PD的有效方法。然而,目前仍然缺乏益生菌补充对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的综合分析,其治疗作用的机制也还未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肖勤和钱逸维与团队在Food and Function上发表研究,发现虽然补充副干酪乳杆菌Shirota不会引起肠道菌群的重大改变,但益生菌在控制PD患者的便秘和其他非运动症状方面效果良好。
益生菌
非运动症状
临床试验
帕金森病(PD)
医学研究
肠道菌群
印遇龙+万丹+谢黎炜等:利用菌群如何对抗肌萎缩相关疾病?(综述)
肌萎缩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家庭与社会的医疗负担,妨碍对其他疾病病程发展的预测。然而,目前针对肌萎缩疾病常常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案。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万丹、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谢黎炜及团队在The Innovation发表最新综述,通过汇总分析最新研究发现,阐明肠道菌群在肌萎缩相关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出通过药物、饮食、粪菌移植、探针电刺激、益生菌补充等手段可重构肠道菌群,促进菌群代谢物分泌,从而改善神经与肌肉功能,值得关注。
肠道菌群
肌肉萎缩
综述
基础研究
菌群代谢
益生菌
上海交大:补充罗伊氏乳杆菌或可缓解PCOS引起的血脂异常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以慢性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为主要特征。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杜艳芝、陈子江及团队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长期黑暗治疗大鼠模型模拟昼夜节律失常引起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现补充罗伊氏乳杆菌可通过调节癸酸和GALR1信号传导缓解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血脂异常,值得关注。
益生菌
血脂异常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益生菌
补充多种益生菌对小肠菌群及代谢有何影响?
补充益生菌作为微生物群靶向疗法改善宿主健康的一种有前途的策略。然而,此类疗法所涉及的分子机制通常尚不清楚,特别是在针对小肠微生物群时。近日,格罗宁根大学研究人员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发现补充益生菌可增强小肠菌群对环境波动的抵抗性,促进其对营养素的利用,值得关注。
益生菌
小肠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致病菌
益生菌
中山大学:益生菌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荟萃分析)
全球有超过5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约90%为2型糖尿病(T2DM),尚无法根治,其治疗依赖于长期使用抗糖尿病药物。因此,探索控制甚至逆转T2DM进展的新方法十分必要。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维持宿主代谢稳态和T2DM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一些随机对照试验(RCT)也研究了补充益生菌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然而,相关试验的临床证据间存在差异,导致益生菌对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作用仍存在争议。近日,中山大学肖苏妹团队在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了文章,对30项RCT进行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证实补充益生菌对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有良好作用,并进一步指出可能获益更大的人群以及效果更好的益生菌类型,为益生菌治疗成为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辅助治疗方法提供了证据。
益生菌
荟萃分析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高血脂症
吴崇明+赵柏闻等:Blautia producta——一种新型抗高脂血症益生菌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液中脂质水平升高,通常不会导致严重症状,但其潜在病理学可发展为严重疾病,并最终可能导致死亡。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认识到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内在关系,但对有益于脂质代谢稳态的候选细菌和衍生代谢物仍然认识不足。来自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吴崇明团队联合北京量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赵柏闻团队和在Gut Microbes上发表一项研究,发现肠道细菌Blautia producta能有效改善高脂饮食(HFD)小鼠的高脂血症。该研究不仅促进了对代谢性疾病病因学的见解,而且为开发基于肠道微生物的治疗策略开辟了新的途径。
高血脂症
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
益生菌
益生菌
特定益生菌可增强接种新冠疫苗后的IgA应答
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相比于单独补充维生素D3,补充益生菌(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维生素D3后,可增强健康成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新冠病毒特异性IgG应答,并增强接种新冠疫苗后的新冠病毒特异性IgA应答。
益生菌
研究论文
随机对照试验
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
新冠疫苗
纳米塑料
肠-脑轴介导纳米塑料诱导的神经毒性
全球塑料产量不断增加,导致环境中的塑料颗粒越来越多。纳米塑料可穿透血脑屏障引起神经毒性,但目前缺乏深入的机制研究和有效的保护策略。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艾团队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的研究,确定了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S-NPs)的神经毒性,发现肠-脑轴介导的海马体昼夜节律变化参与了PS-NPs的神经毒性,补充褪黑素或益生菌可以预防PS-NPs引起的神经毒性。这一成果为今后制定纳米塑料毒性防治的相关标准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纳米塑料
神经毒性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昼夜节律
益生菌
加氏乳杆菌CP2305可改善成人的睡眠质量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6项研究的数据,摄入加氏乳杆菌CP2305可显著改善成人的睡眠质量。
益生菌
荟萃分析
加氏乳杆菌CP2305
睡眠质量
感染
国内团队:益生菌如何提高宿主对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
益生菌有预防病原体感染的能力,但机制不清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王高学和凌飞合作在Microbiome发表文章,在斑马鱼中,益生菌增强宿主对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其作用取决于厌氧本地肠道鲸杆菌产生B12的功能。此外,作为一种肠道微生物调节剂,B12表现出加强肠道微生物群和肠道屏障紧密连接内部相互作用的能力,从而提高宿主对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
感染
益生菌
维生素B12
益生菌
改进递送方法,让益生菌更有效抑制蜜蜂病原体
这是发表在ISME上的一份工作,作者基于前期开发的花粉饼接种法和本文开发的喷雾接种法,使用三联乳杆菌LX3(植物乳杆菌Lp39,鼠李糖乳杆菌GR-1和Api. kunkeei BR-1)分别接种管理蜜蜂(即被驯化的农业蜜蜂),这些蜜蜂来自加利福尼亚周病原体密集的农场。结果显示LX3可以提高育雏上限,诱导转录免疫应答,减少机会致病病原体,以及富集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共生有益菌。其中,喷雾接种法对蜜蜂的致死病原体蜜蜂球囊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花粉饼经LX3发酵后产生不同的氨基酸,发酵后组分更适应蜂群营养需求。这份工作强调了益生菌接种方法对蜂群的影响,在疾病管理中利用两种接种方式的不同益处针对性或联合接种。
益生菌
益生菌递送
蜜蜂
益生菌
JAMA子刊:益生菌或可用于重度抑郁症的辅助治疗
大约60%的重度抑郁症(MDD)患者对一线治疗反应不佳,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在进一步治疗后仍有症状。菌群-肠-脑轴在情绪障碍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也被认为是相关疾病的新的治疗靶点。然而,益生菌用于抑郁症治疗的临床试验较少,需要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近日,英国伦敦国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JAMA Psychiatry发表了一项单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成人MDD患者中,益生菌胶囊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能够显著改善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该试验临床结果展示的可接受性、耐受性和治疗效果表明MDD患者的益生菌辅助治疗是有希望的,值得开展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益生菌
研究论文
随机双盲对照实验(RCT)
重度抑郁症
益生菌
孙志宏等:一文读懂益生菌如何通过肠菌及其代谢物发挥健康功效(综述)
肠道生态平衡的紊乱可能会导致多种代谢、神经、肠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甚至促进肿瘤的发展。益生菌作为营养补充剂或辅助治疗手段,已被证明在预防、缓解甚至治疗这些疾病方面具有潜力。但其发挥有益和/或症状缓解作用的潜在机理仍缺乏系统的梳理。近日,内蒙古农业大学孙志宏及团队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表最新综述,基于益生菌对动物模型和人类的干预研究,系统总结了大量最新科学证据。阐述了益生菌通过增强肠道稳态、肠道屏障功能、宿主免疫力以及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来发挥健康功效的潜在机制。此外,还讨论了当前在益生菌临床研究中数据分析和比较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最后,展望了益生菌应用的未来前景。总之,该综述对于了解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非常有价值,值得仔细阅读和关注。
益生菌
健康功效
综述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细菌产物
周宏伟等Nature子刊:益生菌分泌的一种酶帮助雌鼠抗结肠炎
分泌蛋白是微生物群影响宿主的直接分子机制之一,因此构成了药物发现的一个有前途的领域。近日,南方医科大学何肖龙、孙凯、周宏伟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基于生信指导建立了益生菌分泌组的筛选,鉴定出一种未表征的分泌蛋白,该蛋白由大多数益生菌菌株共享,多项试验证明它可以在多个模型中保护雌性小鼠免受结肠炎,值得关注。
细菌产物
肠道稳态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益生菌
鉴定
徐健+姚粟+崔云龙iMeta:基于拉曼组原理的益生菌单细胞质检技术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徐健团队、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姚粟团队和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崔云龙团队在iMeta发表研究,研发了一种免培养、单细胞水平、表型组-基因组结合的策略,称为单细胞鉴定、原位活力和活性检测以及溯源(SCIVVS),用于快速评估益生菌产品的质量;并验证了自动化采集的SCIVVS一体化工作流程,整个过程除测序外只需五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质检。
鉴定
益生菌
质量评估
拉曼激活细胞分选
单细胞测序
念珠菌性阴道炎
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新疗法
本研究开发了一款新的可用于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水凝胶生物制剂,并在小鼠实验中证明疗效。目前对于阴道炎的治疗的难点包括复发和对正常阴道菌群的破坏。新的生物制剂的产生有望解决这一困境。
念珠菌性阴道炎
研究论文
水凝胶
益生菌
阴道菌群
益生菌
刘星吟等Cell子刊:一种益生菌代谢物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增强抗肿瘤免疫
此前研究表明,某些乳杆菌属细菌可在小鼠模型中发挥改善结直肠癌的作用,但其潜在的抗肿瘤免疫机制仍待阐释。南京医科大学刘星吟团队在Cell Metabolism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益生菌植物乳杆菌L168及其衍生代谢物吲哚-3-乳酸,可通过表观遗传学调控,促进CD8+ 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从而改善结直肠肿瘤的发生。
益生菌
抗肿瘤免疫
肠菌代谢物
表观遗传
吲哚-3-乳酸
生命早期
不同胎龄和医疗干预对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影响
胎龄 (GA) 和相关的胃肠道成熟水平是驱动早产儿初始肠道菌群组成的主要因素,早产儿经常接受通过抗生素和益生菌治疗以恢复最佳肠道菌群,然而目前GA、抗生素和益生菌如何调节菌群的核心特征、肠道耐药性及遗传移动元件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EBioMedicine上的这篇文章,发现长期住院、抗生素及益生菌干预导致与感染风险相关的肠道菌群耐药性、可移动遗传元件及其特征的动态变化。
生命早期
肠道菌群
抗生素耐药组
可移动遗传元件
极早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