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3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插画
演播室
奖学金
GUT2022
更多
原创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生物标志物
文章数:181篇
母乳
母乳和配方奶粉中的污染物(综述)
虽然母乳是新生儿喂养最佳的方式,但是对于无法完成母乳喂养的母亲来说,配方奶粉是最佳选择。无论是母乳还是配方奶粉,其中都有污染物的存在。本研究总结了目前检出的部分污染物,为进一步开展新生儿喂养方式研究提供基础。
母乳
综述
商业配方奶粉
污染物
生物标志物
IBD治疗
AGA最新指南:生物标志物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了美国胃肠病学协会的一项最新临床实践指南,针对不同情况(症状缓解、中重度症状、轻度症状)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出了不同的监测建议(基于生物标志物的监测,或进行内镜检查)。
IBD治疗
其他
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
促炎饮食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免疫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认知损伤风险
免疫失调及促炎饮食可能增加认知衰退的风险,但促炎饮食影响认知损伤发展的机制尚未明确。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1528名女性中,鉴定出了数十种与促炎饮食相关的炎症/免疫蛋白,并从中鉴定出了部分与认知损伤风险相关的炎症/免疫蛋白。
生物标志物
认知损伤
研究论文
促炎饮食
血浆蛋白
阴道代谢物
Nature子刊:孕期阴道代谢物特征可预测早产风险
本研究通过对阴道代谢组学的检测分析,并借助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预测模型,发现外源性的一些代谢物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危险因素,而通过阴道部分代谢物特征可以构建早产的风险评估模型。该成果有望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阴道代谢物
研究论文
孕妇
阴道菌群
自发性早产
自身抗体
αvβ6自身抗体或可用于预测溃疡性结肠炎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在溃疡性结肠炎(UC)确诊前10年,血清中的抗整合素αvβ6自身抗体水平已显著高于对照,且较高的αvβ6自身抗体水平与较差的UC结局相关。
自身抗体
整合素αvβ6
溃疡性结肠炎
生物标志物
研究论文
神经健康
补充烟酰胺核苷或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神经系统健康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一种重要的代谢物,广泛参与长寿相关的细胞过程。衰老过程中大脑中NAD+水平的下降促进脑的代谢和细胞功能障碍,并与衰老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膳食摄入NAD+前体,如烟酰胺核苷(NR),是增加人类外周组织中NAD+水平的有效途径,但NR是否能够提高大脑中NAD+水平或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过程尚不清楚。美国国立老龄研究所研究人员近日在Aging Cell发表文章,通过富集人血浆中神经源性的细胞外囊泡(NEVs),证实口服NR能够增加神经元中NAD+浓度并降低神经退行性疾病标志物水平。该研究同时证明血液中的NEVs可为监测神经元病理变化和干预手段有效性提供新的基于血液的窗口。
神经健康
研究论文
烟酰胺核苷
膳食补充剂
NAD+
酒精相关肝病
Nature Reviews:酒精相关肝病的研究进展(年度回顾)
酒精相关肝病(ALD)是世界范围常见的肝脏疾病,可造成约40%的肝病相关死亡。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日发表了一篇年度回顾,从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发现、肠-肝轴及肝脏免疫对ALD病理的影响、优化酒精相关性肝炎患者的肝移植选择等3个方面介绍了近一年内ALD领域的重要进展。
酒精相关肝病
综述
生物标志物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补体受体
肝移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尿液代谢组学或可助力妊娠期高血压诊断
寻找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的非有创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同时也为寻找潜在的干预靶点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尿液代谢组学,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发现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潜在预测模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研究论文
尿液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机器学习
结直肠癌
房静远团队:一文读懂具核梭杆菌与大肠癌(综述)
具核梭杆菌是一种口腔厌氧性条件致病菌,在结直肠癌(CRC)患者的粪便和肿瘤组织中均有富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房静远团队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最新综述,总结了具核梭杆菌在CRC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调控机制,并将具核梭杆菌作为CRC早期预警和预后预测标志物进行讨论。
结直肠癌
综述
基础研究
具核梭杆菌
细胞增殖
帕金森病
瑞金医院:一种肠菌酶或能预测帕金森病患者对左旋多巴的应答
帕金森病(PD)患者对左旋多巴的应答存在个体差异。瑞金医院的肖勤团队在Neu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横断面队列研究结果,发现粪便中的酪氨酸脱羧酶基因的相对丰度与PD患者对左旋多巴的应答独立显著相关,利用酪氨酸脱羧酶基因丰度可准确预测PD患者对左旋多巴的应答。
帕金森病
酪氨酸脱羧酶
研究论文
左旋多巴
生物标志物
IBD治疗
肠道菌群影响IBD患儿对英夫利昔单抗的应答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上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在29名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IBD患儿中发现,基线时的肠道菌群特征(包括特定菌目及菌属的丰度)与对治疗的应答相关。
IBD治疗
研究论文
英夫利昔单抗
生物标志物
队列研究
克罗恩病
血清蛋白谱或可预测停用英夫利昔单抗后的克罗恩病复发风险
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102名停用英夫利昔单抗且持续缓解的克罗恩病患者中,鉴定出了与短期(6个月内)及中/长期(6个月以上)复发风险相关的几种血清免疫相关蛋白。
克罗恩病
英夫利昔单抗
生物标志物
研究论文
队列研究
结直肠癌
首都医科大学:结直肠癌患者是否需要辅助化疗治疗——MAGI3决定
首都医科大学的贺俊崎和张忠涛合作在Molecular Cancer发表文章,发现MAGI3 是一种新型的E3泛素连接酶,通过降解c-Myc来调节CRC的发展,可以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对辅助化疗的响应性,从而指导病患的治疗方案。
结直肠癌
辅助化疗
生物标志物
E3泛素化连接酶
结直肠癌
于君团队:大肠癌中的肠道真菌群特征和促癌真菌
真菌菌群是人类肠道菌群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其在结直肠癌 (CRC) 中的作用未知。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近期在Gastroenterology发表研究,通过对454个CRC、350个腺瘤以及525个健康人粪便进行宏基因组分析,发现在结直肠肿瘤发生阶段,肠道中真菌菌群失调以及病原真菌Aspergillus rambellii富集。这项研究表明粪便真菌也可作为诊断CRC的生物标志物。
结直肠癌
肠道真菌组
生物标志物
帕金森病
肠道菌群或可用于预测早期帕金森病的进展
NPJ Parkinson's diseas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165名帕金森病患者中,基于肠道菌群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2年内的疾病进展,其中,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的减少及粘蛋白降解菌的增加可预测更快的疾病进展。
帕金森病
肠-脑轴
生物标志物
研究论文
短链脂肪酸产生菌
克罗恩病
抗GM-CSF自身抗体可预测克罗恩病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纵向队列研究结果,发现在克罗恩病患者确诊数年前,体内即可检测到抗GM-CSF自身抗体,后者可识别GM-CSF的转录后糖基化修饰。
克罗恩病
研究论文
纵向队列研究
GM-CSF
自身抗体
结直肠癌诊断
国内团队:利用尿蛋白进行结直肠癌的诊断及转移鉴别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赵晓航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孙伟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鉴定出了与结直肠癌相关的特定尿蛋白特征:结合尿蛋白特征与粪便免疫化学检测,可显著提升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结合尿蛋白特征与血清癌胚抗原,可显著提升结直肠癌转移的检测敏感性。
结直肠癌诊断
尿蛋白
结直肠癌
生物标志物
研究论文
胞外囊泡
粪便中胞外囊泡分离方法的比较
源自宿主和微生物的胞外囊泡(EV)在疾病诊断、监测和治疗方面具有应用潜力。虽然一些研究评估了各种生物流体中的EV分离方法,但是当应用于粪便时,关于这些技术的数据很少。发表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上的一项研究评估了不同EV分离方法对粪便中EV的分离效果,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了方法学上的选择依据。
胞外囊泡
生物标志物
方法评估
溃疡性结肠炎(UC)
肠道菌群可预测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程度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普遍认为其发病与免疫、遗传、环境及肠道感染等多因素有关。其中肠道菌群起着核心作用,可能决定预后和疾病进展。发表在Gut Microbes上的一项研究比较了活动期/非活动期UC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并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准确对UC进行预测和分组,表明肠道菌群特征可以用作监测和预测UC的无创性标记。
溃疡性结肠炎(UC)
肠道菌群
生物标志物
机器学习
2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组成或可预测2型糖尿病风险
Diabetes Care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5572名芬兰成年人进行约15年的随访后发现,基线时的肠道菌群组成与未来的2型糖尿病风险相关,并鉴定出了与2型糖尿病风险呈正相关的4个菌种。
2型糖尿病
研究论文
生物标志物
前瞻性队列研究
结直肠癌肝转移
国内团队:大肠癌肝转移的新分子机制
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是导致结直肠癌(CRC)相关死亡的最常见原因,通常是由CRC细胞与肝脏中的肿瘤微环境(TME)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然而,肿瘤衍生的细胞外囊泡(EV)miRNA与CRLM中的TME之间串扰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李大卫和李心翔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发表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高度转移的CRC细胞释放富含miR-181a-5p的EVs,通过调节CRC细胞和肝星状细胞(HSC)之间的相互作用和TME的重塑促进肝转移。这些发现确定了一种新的CRLM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和一种预测由CRC引起的继发性肝癌风险的新策略。
结直肠癌肝转移
miRNA
miR-181a-5p
胞外囊泡
生物标志物
IBD
POCT用于IBD患者的非侵入性监测(综述)
在对IBD患者进行早期风险分层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连续监测,以评估患者对治疗的应答,并在肠道损伤发生前及时调整治疗方式。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讨论了如何利用粪便钙卫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及肠道超声,对IBD患者进行非侵入性的及时监测(POCT)及家庭检测。
IBD
综述
POCT
钙卫蛋白
C-反应蛋白(CRP)
抗NMDAR脑炎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抗NMDAR脑炎患者肠道菌群和代谢的特征
肠道菌群失调参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其中,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自身免疫性脑炎。近75%的患者可能需要重症监护室的护理,20%-25%的患者可能预后不良或进一步复发。然而,目前还没有发现能治疗或预测疾病结果的生物标志物。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洪桢教授团队发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病例对照研究探究了抗NMDAR脑炎患者的肠道菌群、血清和粪便代谢物、细胞因子和临床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确定肠道菌群或代谢物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抗NMDAR脑炎
肠道菌群
代谢产物与疾病
生物标志物
结直肠癌
张家超团队:大肠癌的肠道噬菌体标志物
在结直肠癌(CRC)的微生物组标志物研究中,噬菌体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海南大学的张家超团队近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文章,报道了5个潜在的CRC噬菌体标志物,可较好的区分CRC与对照人群,为基于微生物组的CRC诊断和噬菌体疗法带来了新启示。
结直肠癌
肠道噬菌体
肠道微生物组
生物标志物
饮食模式
基于膳食生物标志物的地中海饮食评估,更好揭示老年人饮食与死亡风险的关联
近期发表于BMC Medicine的一项研究发现基于膳食生物标志物评分评估的地中海饮食依从性越高,老年人的死亡风险越低。因此,膳食生物标志物可弥补膳食问卷所作的膳食摄入评估的不准确性,膳食生物标志物的测量可能有助于指导老年人的个性化饮食。注:选择的膳食生物标志物为尿总多酚和白藜芦醇代谢物,血浆类胡萝卜素、硒、维生素 B12、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以及单不饱和/饱和脂肪酸比率。
饮食模式
生物标志物
地中海饮食
老年人
死亡风险
双酚A
安徽医科大学:脂代谢失调或介导双酚A暴露与大肠癌的关联
先前的研究中报道了双酚A与某些肿瘤的关联,但背后的机制尚未明确。安徽医科大学的沈彤团队与黄以超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的尿液双酚A水平显著升高,而脂代谢失调可能介导了双酚A暴露与结直肠癌的关联。
双酚A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结直肠癌
生物标志物
结直肠癌筛查
中山大学:基于粪便的进展期腺瘤及大肠癌检测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贾卫华团队在BMC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及筛查队列研究,将ITGA4的DNA甲基化、具核梭杆菌(Fn)及厌氧消化链球菌(Pa)与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相结合,相比于单独的FIT,可更好地从健康人中鉴别出结直肠癌患者及进展期腺瘤患者。
结直肠癌筛查
研究论文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生物标志物
新冠病毒
肠道菌群影响新冠病毒的易感性吗?(观点)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上发表的一篇Opinion,讨论了肠道菌群如何通过调节宿主的炎症状态,从而影响新冠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及新冠肺炎的结局。
新冠病毒
其他
生物标志物
食物过敏
巨人的肩膀:食物过敏与生物标志物研究(综述)
本综述总结了目前现有的证据,指出与食物过敏可能相关的遗传、表观遗传、饮食和微生物方面的生物标志物。但是这些亟需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同时,作者指出,设计复杂的营养干预研究将为研究人员得到高质量、可靠和可重复的证据提供可能,但也是一项挑战。这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食物过敏
生物标志物
危险因素
微生物组
艰难梭菌感染
艰难梭菌感染患者的粪便毒素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严重结局及复发相关
粪便毒素浓度可能影响艰难梭菌感染(CDI)的严重程度及结局。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单分子技术对CDI患者基线时的粪便艰难梭菌毒素浓度进行超灵敏定量检测,发现更高的粪便毒素浓度与严重疾病程度、严重结局及复发相关。
艰难梭菌感染
研究论文
艰难梭菌毒素A
艰难梭菌毒素B
艰难梭菌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