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CHINAGUT
产业
智库
插画
演播室
奖学金
更多
原创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短链脂肪酸
文章数:274篇
肠道菌群
南京农业大学:猪结肠内营养底物及微生物组的昼夜波动
肠道微生物的昼夜波动对宿主健康、免疫及代谢具有重要的意义。营养素是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的重要因素,然而营养素对肠道菌群波动规律的影响尚不清楚。近日,南京农业大学苏勇及团队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发表最新研究,揭示了猪采食、结肠内营养底物及微生物组的昼夜波动规律及其间的动态关联,发现了肠道代谢物的昼夜变化与特定菌群及其代谢功能的更替有关,值得关注。
肠道菌群
昼夜波动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结肠食糜
肠道真菌
洪洁+陈豪燕等Cell子刊:肠道真菌或可用于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疗效
真菌是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宿主免疫和维持肠道内稳定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真菌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答的关系迄今仍不明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陈豪燕、洪洁及团队在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最新研究,揭示了肠道真菌在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疗效方面的作用,相较于肠道细菌,真菌的预测效果更为准确。总之,该研究为筛选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答者,从而提高免疫治疗适用性提供了新见解,值得关注。
肠道真菌
免疫治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标志物
短链脂肪酸
Cell子刊:短链脂肪酸或能作为艾滋病发病和死亡风向标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显著延长了艾滋病毒感染者(PWH)的寿命,但这一人群的炎症相关合并症发生率较高。HIV相关炎症与肠道菌群改变有关,这种改变是否先于炎症相关的合并症或作为其后果发生尚不清楚。Cell Reports上发表的文章,根据纵向跟踪的ART治疗PWH的大型前瞻性队列,检查了包括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主要的HIV合并症。结果表明,接受ART治疗的慢性HIV感染个体中,肠道菌群产短链脂肪酸能力降低,导致炎症和随后的发病率/死亡率升高。
短链脂肪酸
HIV感染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枯草芽孢杆菌
国内团队:用饲料添加剂减少奶牛肠道甲烷排放
反刍家畜生产是肠道甲烷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近日,农科院饲料研究所刁其玉、屠焰及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根据活重、产奶量和产奶天数将60头奶牛随机分配到对照饮食、对照饮食加枯草芽孢杆菌,控制饮食加博落回提取物组;发现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博落回提取物可提高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同时减少肠道甲烷排放。总之,本研究为揭示饲喂枯草芽孢杆菌和博落回提取物来减少奶牛肠道甲烷排放以影响瘤胃微生物活性提供了新的信息,值得关注。
枯草芽孢杆菌
甲烷排放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瘤胃样本
PM2.5暴露
浙江大学:PM2.5会引起肠菌失调影响VB12代谢导致神经毒性
PM2.5极易伴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包括认知障碍。VitB12是一种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可由细菌合成,作为一种营养和信号分子有助于神经递质合成。然而,PM2.5暴露下认知障碍的VitB12衰减与肠道菌群调节间的关系尚未阐明。近日,浙江大学阎芙洁及团队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体外、线虫和小鼠动物模型实验,证实PM2.5暴露会通过肠道菌群紊乱导致维生素B12代谢失衡而引起神经毒性,值得关注。
PM2.5暴露
神经毒性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环境污染物
体温调节
国内团队Cell子刊:肠菌如何影响体温调节发育?
恒温性对哺乳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恒温动物在胎后发育中体温调节能力的建立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近日,中科院动物所王德华、薄亭贝及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确定了肠道菌群的建立与布氏田鼠产热发育间的关系,为晚成型动物幼体的胎后体温调节发育提供了新的理解,值得关注。
体温调节
脂肪生热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布氏田鼠
短链脂肪酸
膳食纤维代谢物对结肠上皮稳态的影响(综述)
人类结肠上皮细胞的能量和碳代谢主要来源于肠道细菌产生的代谢物,虽然丁酸盐通常被认为是代谢的主要燃料,但仅靠它无法满足细胞合成功能的所有碳需求。通过循环或微生物代谢输送的葡萄糖是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生产等合成过程的通用碳源。详细了解上皮碳和能量代谢对消化和代谢疾病(炎症性肠病和2型糖尿病)的上皮再生尤为重要。近期发表于Trends in Microbiology上的综述,回顾了不同结肠菌群代谢物在结肠细胞的能量和碳代谢中的产生和作用,并批判性地评估了丁酸盐是首选燃料的普遍看法。
短链脂肪酸
纤维代谢
综述
基础研究
结肠细胞代谢
益生元
上海药物所Nature子刊:基于益生元的药物输送系统或可改善大肠癌治疗
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会受到胃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相比传统干预,益生元进入肠道是一种更可控的肠道微生物群调节治疗方法。卡培他滨(Cap)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一线化疗药物,但是缺乏一种可以延长其半衰期的载体。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亚平、尹琦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利用益生元木聚糖-硬脂酸结合物构建了一种载有Cap的纳米颗粒(SCX),口服给药后,SCXN能在胃部稳定,在肠道特定细菌的作用下,木聚糖逐渐降解,纳米粒解离并持续释放Cap,与游离药相比可减缓Cap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提高肿瘤细胞杀伤效率,值得关注。
益生元
纳米颗粒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卡培他滨
原发性震颤
瑞金医院:粪便SCFAs或可作为原发性震颤标志物
原发性震颤(ET)的早期诊断可能是困难的,特别是当它与健康对照(HC)和帕金森病(PD)区分时。短链脂肪酸作为肠道微生物群的主要代谢物,在PD患者的粪便中减少。然而,目前还未对ET患者粪便的SCFAs进行过研究。近日,瑞金医院陈生弟、谭玉燕及团队在NPJ Parkinson's disease发表最新研究,检测了37例ET、37例PD患者和35例HC的粪便SCFAs和肠道菌群特征,发现粪便丙酸、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或可作为早期诊断和鉴别ET的生物标志物,值得关注。
原发性震颤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短链脂肪酸
血脑屏障
肠菌调节血脑屏障,或可缓解阿尔茨海默症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增加有关,还会影响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近日,根特大学研究人员在EMBO Journal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会影响上皮细胞,而上皮细胞对于血脑脊液屏障的完整性至关重要。AD小鼠中受损的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可以通过补充SCFA来挽救,且这种治疗可以抑制AD的病理学,值得关注。
血脑屏障
肠脑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心力衰竭
iMeta:国内团队综述心力衰竭中的肠道菌群及相关干预措施
本研究旨在综述目前对肠道菌群参与心力衰竭的认识,包括心力衰竭的肠道假说、肠道菌群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关系、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介导心力衰竭的潜在机制以及肠道菌群相关各种干预措施,包括饮食干预、益生菌治疗、粪便菌群移植、抗生素等。
心力衰竭
肠道菌群
干预措施
粪便菌群移植 (FMT)
短链脂肪酸
益生菌
补充多种益生菌对小肠菌群及代谢有何影响?
补充益生菌作为微生物群靶向疗法改善宿主健康的一种有前途的策略。然而,此类疗法所涉及的分子机制通常尚不清楚,特别是在针对小肠微生物群时。近日,格罗宁根大学研究人员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发现补充益生菌可增强小肠菌群对环境波动的抵抗性,促进其对营养素的利用,值得关注。
益生菌
小肠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致病菌
肠道菌群
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或与帕金森病肠菌和代谢物失调有关?
散发性帕金森病 (PD) 遵循从外周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定病理进展,并且可通过检测 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积累来监测这种进展。 多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PD进展有关,但目前对微生物组如何调节α-Syn积累尚不清楚。近日,图宾根大学研究人员在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构建过表达人类SNCA基因的转基因(TG)大鼠模型,发现与衰老同步的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代谢物发生特定改变,但可以通过抗生素干预操纵肠道菌群,从而可能影响帕金森病的病理学,值得关注。
肠道菌群
α-突触核蛋白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动物实验
菌群-肠-脑轴
肠道菌群代谢物调控小鼠社交新颖性
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其代谢产物调节社会行为。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近期发表来自台湾省成功大学吴伟立团队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可通过大脑终纹床核中的特定神经元群体影响小鼠的社交新颖性。
菌群-肠-脑轴
肠道菌群代谢物
短链脂肪酸
社交行为
燕麦麸
陕西师范大学:燕麦麸预防高脂饮食引起的骨骼肌功能障碍
燕麦麸是燕麦谷物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属于全谷物的一部分,有助于益生菌的生长并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高脂饮食(HFD)是骨骼肌功能障碍的促进因素,肠道菌群和骨骼肌之间的串扰与SCFAs密切相关,并通过抑制细胞因子和炎性蛋白转录降低炎症。然而,燕麦麸诱导的肠道适应变化与骨骼肌功能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近日,陕西师范大学施琳和胡新中与团队在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上发表最新成果,全面探讨了富含燕麦麸饮食对HFD喂养小鼠的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用燕麦麸可以通过减轻HFD诱导的炎症、肠道生态失调和全身代谢,预防与HFD相关的肌肉功能障碍。
燕麦麸
骨骼肌功能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Roux-en-Y胃旁路手术(RYGB)
Cell子刊:RYGB减肥手术粪菌移植改善无菌小鼠胰岛素敏感性新机制
目前,针对严重肥胖病例,减肥手术特别是Roux-en-Y胃旁路手术(RYGB),仍然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减肥手术后,肠道菌群的改变与患者代谢的改善密切相关。虽然肥胖患者的粪菌移植实验表明,肠道菌群在减肥手术后的代谢改善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因果关系仍有待证实。Cell Reports 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章,研究了肥胖患者RYGB手术前后粪菌移植对无菌小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手术前的粪便相比,接受RYGB手术后的粪便改善了西方饮食喂养的无菌小鼠体内代谢,并伴随有菌群组成的变化和代谢组学的差异。
Roux-en-Y胃旁路手术(RYGB)
肥胖
2型糖尿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青少年
JAMA子刊:青少年胖子和瘦子结肠发酵代谢反应有何不同?
如今,儿童期和青少年肥胖现象越来越严重,除环境、行为因素和遗传背景外,机体的代谢变化也加剧了肥胖并导致心脏代谢并发症。近日,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一项研究评估了青少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与结肠中膳食纤维发酵、肠源性激素分泌、脂肪组织脂解和乙酸盐产生速度间的关联,发现肥胖且胰岛素抵抗青少年表现出胰岛素分泌增多、乙酸生成率降低、脂肪组织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程度减少等现象。这也提示即使在青春期,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发生也会大大减少摄入膳食纤维的好处,值得关注。
青少年
结肠发酵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源性激素
肠道菌群
国内团队:肠菌可将无机碳纳米材料发酵成内源有机代谢物
由于其独特和多样的性质,碳基纳米材料已被应用于各种领域,部分研究发现碳基纳米材料可能对生物体有不利影响,但其在肠道中的降解、转化和生物利用仍不清楚。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陈春英及团队在PNAS上发表最新研究,通过稳定同位素13C骨架标记与代谢流同位素示踪法,揭示了碳纳米材料从源端-中端-终端的代谢全流程,突破传统微生物只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合成有机丁酸分子的认知。总之,该研究为探究碳纳米材料提供了新的应用价值,为相关研究指明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值得关注。
肠道菌群
纳米材料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短链脂肪酸
Okara饼干
Okara饼干如何影响人体菌群和代谢物?
Okara是一种富含纤维的食物副产品,通过与少孢根霉进行生物发酵可以提高其营养质量,产生可发酵的底物进而改善肠道健康。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在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比较了新加坡成人食用高压灭菌Okara饼干(AOK)和发酵Okara饼干(RO)对肠道健康的影响,发现定期食用RO饼干通过调节肠菌可改善SCFAs和胆酸浓度,值得关注。
Okara饼干
肠道代谢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微生物组
社会应激
中科院动物所:环境太拥挤,肠道菌群或会加速衰老进程?
多项研究表明,高密度拥挤会增加社会压力,加速人或动物的衰老,导致人较早出现白发或脱发、或动物寿命缩短。肠道菌群可能参与其衰老调节过程的调节,但目前关于肠道菌群如何参与高密度拥挤下动物衰老过程的调控尚不清楚。近日,中科院动物所张知彬及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高密度饲养可加速布氏田鼠的衰老,缩短其寿命,肠道菌群在密度拥挤加速宿主衰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高密度消除或改善肠道环境可减缓宿主衰老过程。总之,该研究对于揭示鼠类种群调控机制和鼠害控制提供了新见解,值得关注。
社会应激
衰老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高密度拥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短链脂肪酸纳米药物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
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失调,特别是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的微生物群的丰度降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病之间存在联系。低分子量(LMW)SCFA,如乙酸、丙酸和丁酸已用于抑制小鼠模型中的肝脏脂肪变性,但LMW SCFA具有不良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导致其治疗无效。Biomaterials近期发表的文章,基于SCFA前药开发出自组装的纳米SCFA,有效改善其PK,缓解NASH症状和肝脏纤维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肝纤维化
纳米药物
短链脂肪酸
儿童肥胖
基于寄生虫的肠道菌群干预或可预防儿童肥胖
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在孕鼠感染了多形螺旋线虫以后,可逆转后代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并不是所有的寄生虫都是有害的,通过生物技术预防控制疾病或成为未来的趋势。
儿童肥胖
研究论文
高脂饮食
寄生虫
短链脂肪酸
肠肺轴
Cell子刊:来自母亲的微生物群或可调节新生儿肺部免疫?
免疫发育深受垂直转移信号的影响。然而,目前关于母体先天样淋巴细胞如何调节子代免疫的研究还很少。近日,葡萄牙研究人员在Cell Report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种白细胞,γδ T细胞会影响分娩和哺乳期间母体微生物群的转移,并介导新生儿的肺部免疫反应。
肠肺轴
2型免疫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衰老
李后开团队:移植年轻菌群或可调节Akk菌及其代谢物,改善衰老相关疾病
大量研究表明,衰老是多数慢性疾病(肿瘤、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肥大与糖尿病等)的最大危险因素,并且在衰老的过程中,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功能也在时刻发生变化。但是,目前关于衰老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宿主生理病理变化间的关系仍不清楚。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李后开、陈红专及团队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通过粪菌移植将8周龄年轻小鼠的粪便菌群移植给24月龄以上的自然衰老小鼠,发现年轻化菌群通过增加Akk菌丰度及其衍生的乙酸可改善衰老相关的系统性生理紊乱。总之,该研究为靶向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改善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理论依据,值得关注。
衰老
AKK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粪菌移植
锌缺乏
一文读懂锌缺乏/高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系统综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由于饮食中锌摄入量不足或食物中锌的生物利用度较差,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面临锌缺乏风险。另一方面,高锌(或锌超负荷)摄入与氧化应激增加、长期记忆受损、肠道吸收和分泌能力改变以及内脏肥胖增加有关。锌有助于细菌在胃肠道定植,还能改变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功能。广泛使用的锌状态生物标志物,如血浆、全血和尿液锌,在锌严重缺乏时精度降低,而肠道菌群分析被认为是精确评估锌生理状态的新方法。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最新发表的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Elad Tako与团队的研究,分析了锌缺乏或高锌/锌超负荷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锌缺乏
锌超负荷
系统综述
肠道菌群
α多样性
复合益生菌
张和平+李冬梅等:特定复合益生菌可辅助改善糖尿病
2型糖尿病(T2D)也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协助葡萄糖进入细胞代谢的功能下降,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机体对胰岛素反应性下降,导致血糖升高。近几十年来,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患者人数大幅增加。二甲双胍是治疗T2D的常用药物,但其会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在长期治疗后。近日,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内蒙古人民医院李冬梅及团队在mSystems发表最新研究,进行一项为期3个月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48名T2D患者随机分为益生菌组(复合益生菌Probio-X(由干酪乳杆菌LCZ,植物乳杆菌P-8,鼠李糖乳杆菌Probio-M9,乳双歧杆菌Probio-M8,乳双歧杆菌V9组成)+二甲双胍)和安慰剂组(安慰剂+二甲双胍),结果发现Probio-X通过促进SCFAs产生菌和胆汁酸途径可增强二甲双胍治疗T2D的疗效。总之,该研究为未来靶向肠道菌群制定合理干预策略治疗T2D提供了新见解和思路,值得关注。
复合益生菌
二甲双胍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短链脂肪酸
乳腺炎
付云贺等:膳食纤维缓解金葡菌诱导乳腺炎
吉林大学张乃生教授和付云贺教授团队在PLOS Pathogens发表乳腺炎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基于团队的前期研究结果(ISME journal 2020,PLOS Pathogens 2021,Microbiology Spectrum 2022,Microbiome 2022,Cell reports 2022),推测乳腺炎的发生除了与传统认为的外界病原感染有关外,尚存在内源性致病途径,并提出“肠源性乳腺炎”这一病理学概念。本研究通过高纤维饮食调控肠道菌群,发现高纤维饮食经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的抗菌免疫,从而缓解金葡菌诱导的小鼠乳腺炎。本研究再次佐证肠道菌群是乳腺炎发生的重要因素,并表明调控肠道菌群稳态有助于抑制乳腺炎进程,这为靶向“肠-乳轴”防治乳腺炎提供了理论指导。
乳腺炎
膳食纤维
菊粉
短链脂肪酸
肠-乳腺轴
肠易激综合征
快速结肠转运对IBS患者粪便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Gut近期发表的研究,在先前研究(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60834547)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有和没有快速结肠转运(CT)的同一队列IBS-D患者(共181人)在调整胆汁酸代谢改变前后的微生物组组成和SCFA。结果表明,在IBS-D患者中,微生物群的改变与胆汁酸代谢的改变有关,而不是与快速CT或SCFA的改变有关。
肠易激综合征
胆汁酸代谢
短链脂肪酸
粪便菌群
肠膜明串珠菌
肠膜明串珠菌产生的胞外多糖或对宿主代谢有益?
发酵食品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微生物(如乳酸菌)参与进而形成一些特异性风味物质和营养因子,具有显著的健康益处,但这些食物的确切作用机制仍不清楚。近日,日本东京农业大学研究人员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体外和动物实验,发现肠膜明串珠菌能在蔗糖存在时产生胞外多糖(LmEPS;一种益生元),补充LmEPS可促进产短链脂肪酸菌丰度增加,有效改善小鼠能量稳态。总之,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细菌胞外多糖有效预防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策略,值得关注。
肠膜明串珠菌
胞外多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益生元
脑缺血
同济大学:粪菌移植和补充短链脂肪酸或可改善慢性脑缺血诱导的结肠功能紊乱
这是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上的一份工作,由同济大学海舰、苏少华及其团队完成。作者通过双侧颈总动脉闭塞对大鼠进行慢性脑缺血(CCH)造模,进行了宏基因组和代谢组的测定。其中,粪菌移植正常大鼠菌群(FMT)和补充短链脂肪酸(SCFA)两组可显著改善CCH导致的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同时可改善菌群的SCFA代谢功能。FMT和SCFA通过富集瘤胃球菌属N15_MGS_57,来增加乙酸盐的含量,通过增加与改善Tregs和Th17细胞之间的平衡,线粒体ETC活性相关的乙酸盐含量来进一步调节SCFAs的微生物代谢,以防止结肠炎症和线粒体能量代谢失调。
脑缺血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粪菌移植
结肠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