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3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插画
演播室
奖学金
GUT2022
更多
原创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肿瘤
文章数:74篇
人工甜味剂
Nature:甜味剂三氯蔗糖可抑制T细胞应答
人工甜味剂对生物体健康的影响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三氯蔗糖是广泛使用的人工甜味剂,近年研究表明高剂量摄入三氯蔗糖可能带来健康隐患。Nature最新发表的这项研究发现,在小鼠中,摄入高剂量三氯蔗糖(相当于欧洲食品安全局规定的每日人体摄入量的上限)可以削弱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从而对抗肿瘤和抗感染免疫造成不良影响,但在另一方面,可以减轻T细胞依赖性的自身免疫疾病。这些发现给高剂量摄入三氯蔗糖的安全性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提示三氯蔗糖或能用于改善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
人工甜味剂
三氯蔗糖
T细胞
免疫调控
肿瘤
口服药物递送
国内团队:利用粘膜聚合载体,或可实现口服药物递送?
口服给药是小分子药物和传统药物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其患者依从性优于注射给药。尽管近年来肽类药物的口服给药取得了成功,但治疗性蛋白的口服给药仍然存在较大挑战,尤其是大分子量蛋白(如抗体)。近日,苏州大学刘庄、陈倩、同济大学杨洋及团队在ACS Nano发表最新研究,设计了氟化碳修饰的壳聚糖被开发用于高效口服递送不同的治疗蛋白,特别是免疫检查点阻断抗体,经过增强的抗体药物口服递送可实现全身性治疗应答,值得关注。
口服药物递送
癌症治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纳米医学
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结直肠癌各转移病灶的响应或复发与其所在器官间有何关联?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约2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已有恶性转移,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的五年生存期只有14%。多项研究发现结直肠癌转移病灶之间响应与复发的差异性越大,病人生存期也越差,但相关机制仍不明确。近日,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利用计算机模型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分析了来自4308名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40612个肿瘤病灶的响应与复发,基于转移病灶所在器官识别到4种不同的表型。此外,还发现不同器官内转移病灶复发的顺序和病人生存期相关。总之,该研究为结直肠癌患者设计针对转移病灶的药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值得关注。
结直肠癌
复发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机器学习
肥胖
代谢异常的肥胖人群患癌风险更大?
目前关于代谢处于正常或异常的肥胖患者与癌症间关联的相关研究较少。近日,瑞典隆德大学研究人员在JNCI-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发表最新研究,基于超79万名欧洲人BMI和代谢评分(通过血压、血糖和甘油三酯定义),评估代谢处于异常或正常的人群与癌症风险间的关联,发现代谢异常会进一步增加肥胖人群诱发结直肠癌和胆囊癌等癌症的风险,也提示相关研究在评估肥胖相关癌症风险时,代谢状态/表型也需要考虑。
肥胖
癌症风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代谢水平
热量限制(CR)
王立顺团队Nature子刊:热量限制的抗肿瘤作用或与肠菌有关
多项研究发现热量限制(CR)和间歇性禁食(IF)可降低患癌症的风险,也可重塑宿主肠道菌群。然而,肠道菌群是否在与CR或IF相关的抗肿瘤效果中起作用仍未知。近日,复旦大学王立顺团队在Nature Metabolism发表最新研究,构建了小鼠肿瘤模型,通过CR或者IF干预策略,发现CR的抗肿瘤作用(而不是IF),取决于肠道菌群的肿瘤浸润IFN-γ+CD8+ T细胞的积累,这种效果可能归结于乙酸的产生。总之,该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和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抗肿瘤免疫,并有助于CR的抗肿瘤作用。
热量限制(CR)
抗肿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肿瘤
Nature子刊:使用超声技术对肿瘤归巢细菌和肿瘤细胞进行实时体内监测
超声能比光学方法在更大的深度进行成像,但现有的用于体内细胞成像的基因编码声学报告器受到灵敏度、特异性和体内表达差的限制。Nature Biotechn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鉴定出两个声学报告基因(ARG)——一个用于细菌,一个用于哺乳细胞。使用新ARG结合超声技术可实现在厘米深度无创地获取动态生物过程,包括对肿瘤归巢细菌进行无创成像,以及在体内进行基因引导的肿瘤活检。
肿瘤
实时体内监测
声学报告基因
藜麦肽
山西大学:补充藜麦肽或可缓解小鼠结直肠癌?
体外实验发现藜麦蛋白及其水解物可抑制结肠癌细胞,但其是否在体内也可发挥有益作用仍不可知。近日,山西大学任贵兴、张丽珍及比利时列日大学Christophe Blecker在Food Chemistry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藜麦蛋白及其水解物可减轻CRC症状,增加结肠中SCFAs(乙酸、丙酸及丁酸等)含量,缓解CRC相关的肠道菌群失调。总之,该研究为未来深入挖掘藜麦蛋白相关优异特性增加了新方向。
藜麦肽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内窥镜
内窥镜技术在肿瘤学中的作用(综述)
CA -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近期发表的综述文章,讨论了各种形式的内窥镜技术在多种消化道癌症的筛查、监测、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中的关键作用。推荐专业人士阅读!
内窥镜
肿瘤
肿瘤菌群
Cell子刊:肿瘤菌群或许不是“旁观者”,而是“帮凶”?
具核梭杆菌是一种通常存在口腔中的细菌,最近研究发现具核梭杆菌可能会重塑肿瘤,以保护肿瘤免受免疫系统攻击,并帮助肿瘤在体内扩散。近日,弗雷德哈钦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在Cell Report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5-氟尿嘧啶(5-FU)是一种常见的化疗药物,同时也能杀伤具核梭杆菌。但是来自结直肠癌分离源的大肠杆菌能够代谢5-FU,从而保护具核梭杆菌和结直肠癌细胞免受5-FU的杀伤。总之,该研究表明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内的细菌或许并不是无辜的旁观者,一些细菌也会帮助肿瘤抵抗治疗,这也为未来针对这些肿瘤菌群制定更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了参考。
肿瘤菌群
5-氟尿嘧啶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抗肿瘤药物
膳食氨基酸
Nature子刊:人类饮食中氨基酸的动态变化、均衡及最优化
先前大量研究表明,膳食氨基酸的摄入通过调节代谢对机体健康和疾病产生重要影响。然而,这些影响是如何在人类食物消费和饮食模式中表现出来尚不清楚。近日,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构建了涵盖2千多种食物、10饮食模式、3万多种饮食概况和18种食物氨基酸含量数据库,用于解决营养科学中缺乏系统的营养信息收集及计算工具来探索食物、饮食模式和健康状况间的联系等限制,还发现膳食氨基酸摄入量和年龄关联性较大。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设计个性化饮食,基于氨基酸摄入量实现促进健康目的。总之,该研究可能有助于为设计基于定量框架的人类蛋白质质量摄入指南提供新参考。
膳食氨基酸
综合数据库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生物信息学
炎症性肠病(IBD)
炎症性肠病儿童未来癌症和死亡风险增高
本研究通过数据库登记数据的分析发现,在17岁前诊断为炎症性肠炎的儿童未来发生癌症和死亡的风险均增高,并分析了其中潜在的危险因素。
炎症性肠病(IBD)
儿童
肿瘤
大肠癌
死亡率
肿瘤免疫
Cell子刊:螺杆菌属在肿瘤中的不同免疫角色(观点)
这是发表在Trends in Immunology上的一份观点文章,作者主要综述了螺杆菌属的两种对肿瘤发展有不同作用的菌种的独特和共有特性,以及螺杆菌属不同菌种对不同宿主状态以及在不同癌症类型中的不同反应。未来的研究应充分确定驱动这些不同反应的潜在机制,揭示针对功能特征而非物种的假定治疗靶点。
肿瘤免疫
观点
螺杆菌属
宿主免疫
肿瘤
乳腺癌
Cell子刊:禁食或可重塑机体免疫,提高癌症免疫治疗效果?
免疫疗法已经在黑色素瘤、肺癌和结直肠癌治疗中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其有效性仍仅限于特定的癌症类型。此外,仍有大多数患者对免疫疗法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应答。近日,意大利分子肿瘤研究所研究人员在Cell Report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使用抗OX40/抗PD-L1单独/联合治疗小鼠原位乳腺癌,并设置禁食模拟饮食(FMD)组和标准饮食组(AL),发现禁食模拟饮食联合免疫治疗可增强两种不同低免疫原性三阴性乳腺癌亚型(4T1和TS/A)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减少肿瘤体积,其作用可能通过重塑免疫系统和肿瘤微环境来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值得关注。
乳腺癌
免疫治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肿瘤
产前母亲患有肿瘤的儿童长期疾病风险无变化
本研究利用真实世界的证据,挖掘了产前母亲患有肿瘤,甚至接受化疗,对儿童未来长期健康风险的影响。总体来说,未发现孕期肿瘤对儿童的健康的影响。
肿瘤
儿童
先天性畸形
药物递送
沈阳药科大学:纳米颗粒搭载口服药物,实现淋巴和肿瘤的靶向递送
利用肠淋巴通路可使靶向淋巴和肿瘤的口服药物递送获得额外的收益,并唤醒机体和病变微环境的先天/适应性免疫,同时相对于口服药物的其他递送方式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沈阳药科大学的张景海和王思玲团队合作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发表文章,设计出一种唤醒免疫的酵母介导的介孔硅纳米颗粒(yMSN),这种高性能纳米载体可搭载肿瘤特异性抗原和抗肿瘤药物,并递送至淋巴和肿瘤位点,为口服药物的病灶靶向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同时唤醒病灶微环境的先天/适应性免疫,也为靶向其他淋巴介导疾病的多种治疗剂的口服递送提供了新的途径。
药物递送
淋巴
肿瘤
纳米载体
多胺
Nature Reviews:多胺在整合机体代谢和抗肿瘤免疫方面的作用(综述)
多胺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特性,降低多胺水平可提高抗肿瘤免疫反应。此外,多胺代谢也一直是癌症治疗药物的潜在靶点。近日,最新发表在Nature Reviews Cancer的综述回顾了多胺、多胺代谢、微生物群和饮食相互联系进而建立促进癌症发生和发展的肿瘤微环境的多种方式,并讨论了利用多胺代谢和功能可进行靶向治疗以期带来可观效果,其中包括特异性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总之,该研究可能会为癌症的精确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多胺
癌症
综述
医学研究
肿瘤微环境
直肠神经内分泌瘤
龚伟+黄思霖+陈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肠道菌群和代谢特征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T)是指来自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类肿瘤,其流行率在过去几十年里大幅增加。目前,只有少数研究集中于此类肿瘤的表观遗传变化。因此,仍需要更全面、更精细的研究揭示其发病机制,以改善RNET患者的治疗和诊断。近日,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龚伟、黄思霖、陈烨及其团队在Theranostics发表研究,他们假设患者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的变化会影响RNET的发展,进一步探究发现RNET患者肠道菌群出现失调现象,代谢物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多种上呼吸道来源的共生菌缺失,脂质分子异常累积,菌群间的关联性减弱。总之,该研究发现患者肠道内紊乱的微生态结构可能有助于该肿瘤的致癌过程,为未来基于肠道菌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直肠神经内分泌瘤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临床对照实验
生酮饮食
秦环龙+蔚青:生酮饮食治疗疾病的作用和机制(综述)
生酮饮食 (KD) 是一种高脂肪、充足蛋白质和极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方案,它模拟可诱导酮体生成等代谢改变的禁食状态。KD已被确立为一种成功的治疗顽固性癫痫的饮食方法,并且在过去十年中迅速引起了研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KD对除癫痫以外的各种疾病具有治疗潜力,从肥胖到恶性肿瘤。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秦环龙和蔚青作为共同通讯作者近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的一篇综述总结了 KD 在不同疾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实验和临床证据,并讨论了可能的作用机制。有趣的是,本综述在Introduction出现了中文“病从口入”和“晋”,也许这也是中华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的一种表现。最后值得提醒的是,生酮饮食还有很多科学问题尚未得到解答,安全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生酮饮食
代谢疾病
神经疾病
肿瘤
综述
免疫治疗
栗木鞣花素益生元或有助于抗肿瘤和免疫治疗
Cancer Discover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富含多酚的浆果camu-camu中分离出的栗木鞣花素,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改变菌群组成、直接结合特定共生细菌),重塑肿瘤微环境,发挥抗肿瘤效果。且在临床前免疫治疗耐药模型中,口服栗木鞣花素可增强抗PD-1的治疗功效。
免疫治疗
肠道菌群
肿瘤
益生元
多酚
复发性卵巢癌
NEJM:复发性卵巢癌,减瘤手术是良方
发表在《新英格兰》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减瘤手术+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并且未观察到围手术期的死亡事件,因此该方案或许可以指导临床实践。
复发性卵巢癌
研究论文
肿瘤
减瘤手术
中位生存时间
17-OHPC
孕期使用17-OHPC孕激素需谨慎
17-OHPC是一种合成孕激素,其在妇产科中被使用;其中在孕期其被用作预防孕妇早产的药物之一。本研究通过大样本的队列分析,旨在揭示孕期17-OHPC使用与子代患各种肿瘤的风险。本研究提示孕期使用17-OHPC需谨慎。
17-OHPC
孕激素
孕妇
肿瘤
结直肠癌
合成生物标志物
Nature Reviews:早期癌症筛查的新星——合成生物标志物(综述)
本综述重点讨论了基于体液(如血液、尿液和近端液体)的合成生物标志物的基本开发原理;研究了利用肿瘤失调特征来放大检测信号、使用肿瘤选择性激活来增加特异性,并利用体液的自然处理进行检测的诊断策略;强调了合成生物标志物诊断的临床前开发和临床转化存在的挑战。
合成生物标志物
综述
肿瘤
早期筛查
鼠李糖乳杆菌LGG
LGG能增强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调节微生物组诱导CD8 T细胞向肿瘤浸润以抑制肿瘤的免疫疗法仍有待深入探索。同时,微生物群在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内触发的细胞和分子信号级联也尚不清楚。CMGH 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的文章,研究了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LGG)对CD8T细胞反应的调节作用和相关机制,及对小鼠结肠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LGG或可通过CD8T细胞依赖的方式抑制肿瘤细胞。
鼠李糖乳杆菌LGG
肿瘤
益生菌
结直肠癌
CD8T细胞
肿瘤
海氏肠球菌抗肿瘤的多种作用机制
肠道菌群的失调可预示癌症对免疫治疗的抵抗,而在多种肿瘤模型中,海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定植可补偿癌症相关的失调,例如在抗生素处理小鼠中,肠球菌可恢复环磷酰胺的抗肿瘤效果,但机制未知。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海氏肠球菌活菌对于免疫、代谢、肠上皮和肠道菌群等都具有调节作用,促进抗肿瘤作用,或可用于规避目前肿瘤治疗的耐药性 。
肿瘤
益生菌
肠球菌
肿瘤母婴传播
NEJM:罕见!肿瘤也能“母婴传播”
本研究报告了2个病例,均为儿童肿瘤发生者,但其肿瘤来源被鉴定为母亲宫颈肿瘤。由于二代测序技术并未全面普及,有必要对肿瘤的母婴传播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筛查,以确定其发生率。
肿瘤母婴传播
其他
儿童
肿瘤
宫颈肿瘤
抗肿瘤免疫
Cell:肥胖如何抑制抗肿瘤免疫?
肥胖是癌症风险因素之一,但系统性代谢变化如何改变肿瘤微环境并影响抗肿瘤免疫应答尚未明确。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中,肿瘤浸润CD8+ T细胞的数量减少且功能受到抑制,从而促进肿瘤生长。机制上,高脂饮食诱导肿瘤细胞下调脯氨酰羟化酶(PHD3,可通过抑制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来调节脂肪酸氧化)的表达,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脂肪摄取,但CD8+ T细胞的PHD3表达及脂肪摄取未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恢复肿瘤细胞的PHD3表达可通过增强CD8+ T细胞的功能,以抑制小鼠的肿瘤生长。该研究结果提示,PHD3或可作为调控肿瘤细胞代谢的靶点,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抗肿瘤免疫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CD8+ T细胞
儿童肿瘤幸存者
儿童肿瘤幸存者长期肿瘤风险值得关注
本研究通过长期队列研究数据分析发现,在儿童时期患有部分肿瘤,尤其是肾胚细胞癌和霍奇金淋巴瘤的幸存者,未来发生各种消化系统肿瘤的风险增高,尤其是结直肠癌。所以对这部分幸存者应该加强随访和观察。
儿童肿瘤幸存者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儿童
肿瘤
肠道干细胞
Nature:卵巢-肠道轴对雌果蝇繁殖和肠道健康的双刃剑作用
性激素对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其对生殖器官以外的组织器官有何影响,尚需深入研究。《Natur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雌性果蝇中,由卵巢产生的性激素能刺激肠道干细胞增殖,从而促进肠道生长和营养吸收、增强繁殖力,但这种作用是有代价的,它会增加雌果蝇衰老相关的肠道异型增生和肿瘤发生。
肠道干细胞
性激素
cell proliferation
Hormone receptors
physiology
高盐饮食
国内团队:高盐饮食或有助于抗癌?
高盐膳食(HSD)一直以来被认为不利于人体健康,且可能造成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失调但是高盐膳食可以促进免疫功能。近期南京大学董磊团队、张峻峰团队和澳门大学王春明团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的工作显示,HSD可以通过高渗信号通路p38/MAPK-NAFT5,调节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的分化和功能,从而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积极的线索。
高盐饮食
Cancer Immunotherapy
immunosuppression
Tumour immunology
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
肿瘤
病原菌与宿主共生菌互作或可致癌
共生微生物群的干扰会在多大程度上损害动物的健康目前尚不明确。最新发表在PLoS Pathogens的文章使用水螅作为模式动物,从其共生微生物的角度研究其自发的肿瘤形成。该研究发现,水螅的共生假单胞菌与环境中的致病螺旋菌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发生。由于所有动物具有进化上的联系,这一发现对理解癌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
水螅
假单胞菌
螺旋菌
共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