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乃禾
文章数:19篇
中性神经酰胺酶
Cell子刊:鞘氨醇调节先天与获得性免疫反应抵御肠道感染
Cell Reports最新发表的文章阐述了膳食鞘磷脂对肠道感染的影响,包括鞘脂代谢物和肠道免疫细胞特别是巨噬细胞之间许多潜在的相加或相抵消效应,或有助于肠道感染的靶向治疗或饮食调节策略的开发。
中性神经酰胺酶
巨噬细胞代谢
研究论文
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大肠癌治疗的新靶标——PUMILIO蛋白
尽管目前在结直肠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处于所有类型癌症的前列,且呈上升趋势。因此,迫切需要研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以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RNA结合蛋白似乎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这些蛋白质在结直肠癌中的确切作用以及它们如何调节结直肠癌中的RNA靶标仍然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PUMILIO(PUM)蛋白属于高度保守的PUF家族转录后调节因子,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然而,它们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仍未得到充分的研究。耶鲁大学林海帆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刘三宏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方超教授团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发现PUMILIO蛋白直接通过PRE(Pumilio Response Element)与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的mRNA结合从而抑制其表达,进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揭示了PUMILIO蛋白在癌症中的新功能,为结肠癌提供了一个新的干预和治疗靶标。
结直肠癌
PUMILIO蛋白
p21
乳酸化修饰
浙大医学院Cell子刊:蛋白自乳酸化修饰驱动的RNA m6A修饰,促进肠癌免疫抑制
肿瘤微环境(TME)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大量肿瘤浸润性髓系细胞(TIM)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和活性代谢物,在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避中产生决定性影响。m6A是RNA中最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参与调控多种细胞功能。一些靶向m6A修饰的小分子抑制剂具有抗肿瘤活性,但TIM免疫抑制性与m6A修饰间的联系尚不十分清楚。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王青青、来利华和丁克峰等人合作在Molecular Cell上发表一项研究,从“代谢-表观-转录”层面,揭示TME持续积累的乳酸如何促进METTL3表达和功能,继而以m6A修饰方式增强JAK1-STAT3枢纽信号活化,结果可能为靶向髓系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新的启示。
乳酸化修饰
METTL3
m6A甲基化
表观遗传调控
肿瘤免疫微环境
IBD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抗TNF治疗不应答,或可试试阻断IL-1
CMGH 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对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不应答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大多数表现出IL-1β的升高。在非TNF依赖的UC小鼠模型中,IL-1受体拮抗剂Anakinra可降低IL-1β,并有效缓解远端结肠炎症。该研究结果提示,对于抗TNF治疗不应答的UC患者,抗IL-1治疗或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IBD治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IL-1β
Anakinra
炎症性肠病(IBD)
小心!食品添加剂麦芽糊精或可加剧肠炎
炎症性肠病(IBD)最早发现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社会工业化和“西式”饮食的消费,IBD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率正在上升。食品添加剂是西方饮食中加工食品的常见成分。在IBD患者中,一些排除食品添加剂的饮食改善了临床疾病指标,表明食品添加剂与疾病发病机制之间存在联系。在结肠炎小鼠模型中,食品添加剂也通过未知的机制增强了疾病的严重性。发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的一项研究在小鼠模型中研究了食品添加剂麦芽糊精(MDX)改变结肠炎发展的机制,表明食品添加剂不是惰性物质,如果与遗传风险因素结合,可能会加速慢性结肠炎的发病,为有效设计治疗性饮食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炎症性肠病(IBD)
食品添加剂
肠道屏障
肠道菌群
纳米医学
马曦团队:自组装嵌合肽纳米颗粒防治全身细菌感染
这是近期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的中国农业大学马曦及其团队的一份工作。通过理性设计合成了一种自组装嵌合肽纳米颗粒,具备肽和赖氨酸的抗菌活性,以及脯氨酸和聚乙二醇(PEG)对蛋白酶及高浓度盐环境的稳定性。他们发现PEG连接在远离或靠近肽链的疏水端赖氨酸侧链氨基上,都会表现出良好良好生物相容性、高浓度盐及蛋白酶稳定性,当PEG连接在末端的脯氨酸上时,盐稳定性较差。肽纳米颗粒在体内及体外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通过破坏细胞膜和干扰细胞周期来杀菌,同时可以调节宿主免疫,特别是中和炎症,以治疗或者预防小鼠和仔猪细菌感染,且不会导致耐药性产生。
纳米医学
药物研发
抗菌药物
肽纳米颗粒
自组装
肠道肿瘤
武大团队:IL-36γ和IL-36Ra相互调节结肠炎症和肿瘤发生
武汉大学的钟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林丹丹与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文章,发现IL-36R信号的激活剂和拮抗剂——IL-36γ和IL-36Ra通过细胞-基质黏附网络和Wnt信号通路,对肠道炎症和肠癌发展具有相互调节作用,靶向IL-36γ/IL-36Ra信号的平衡或可为炎症性肠病和胃肠道癌症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肠道肿瘤
IL-36R信号
细胞-基质粘附网络
Wnt信号通路
Gasdermin D
浙大Science子刊:Gasdermin D在肠道稳态中的非焦亡依赖新功能
浙江大学王迪教授及团队在Science Immunology以封面形式发表文章,揭示Gasdermin-D(GSDMD)非病理、非免疫细胞中的非焦亡依赖功能,并着重阐述GSDMD的黏液调控机理。而稍早见刊于Cell的文章中指出GSDMD在发炎肠黏膜中表达升高,呈现非焦亡依赖上皮修复功能。与本文相映成趣。
Gasdermin D
黏液分泌
研究论文
Tollipp
智发朝+李明松:基于纳米靶向治疗IBD的新药物
炎症性肠病是是由于肠道粘膜受损和免疫活性异常导致的慢性肠道到疾病,其具有病因复杂,反复复发的特征。通常采用免疫抑制的激素或单抗药物缓解症状,但是对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仍面临巨大的挑战。近期国内南方医科大学智发朝团队和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李明松团队合作在肠道疾病专业期刊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上发表了其最新的工作,他们发现Toll互作蛋白Tollip在IBD患者肠道中显著下调,因此设计纳米靶向颗粒,携带激活Tollip表达的载体,靶向肠道巨噬细胞,促进巨噬细胞向M2类型分化,可以显著改善IBD小鼠模型的症状。该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IBD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Tollipp
MTC-Tollipp
巨噬细胞M2极化
炎症性肠病(IBD)
DSS结肠炎模型
炎症相关结直肠癌
Science子刊:阿司匹林如何预防大肠癌
阿司匹林被推荐用于预防结直肠癌,但其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Science Advance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在炎症相关结直肠癌(I-CRC)中,阿司匹林通过分解产生免疫调节性阿司匹林触发的特异性促分解介质(AT-SPMs),进而调控巨噬细胞和CD8+ T细胞的PD-1表达,进而调控肿瘤进展。
炎症相关结直肠癌
阿司匹林
CD8+ T细胞
巨噬细胞
ATX-LPA轴
南京医科大学:肠系膜脂肪通过ATX-LPA轴促进CD患者肠道纤维化
南京医科大学李毅和朱维铭团队研究成果。小肠纤维化是克罗恩病(CD)患者手术的一项重要原因。肥大的肠系膜脂肪组织与CD有关。本文探究了肠系膜脂肪组织对CD患者小肠纤维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ATX-LPA 轴通过影响小肠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影响小肠的纤维化。ATX-LPA 轴可以作为干预CD患者小肠纤维化的治疗靶点。
ATX-LPA轴
小肠纤维化
结直肠癌
浙江大学:FXR下调影响菌群,促大肠癌
浙江大学的余露山团队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发表文章,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的FXR下调导致胆汁酸代谢的失调,而胆汁酸代谢影响sIgA和肠道菌群,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结直肠癌
FXR受体
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
双环醇
国内团队:双环醇改善肠道菌群,以缓解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关的全身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草药来源的双环醇(BIC)是一种多用途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可用于治疗AS。然而,其在AS中的有益作用及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王璐璐、车永胜和蒋建东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Small上发表研究,评估了BIC对AS模型小鼠的有益作用并探究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指出了肠道菌群在介导BIC改善AS方面的重要作用。
双环醇
动脉粥样硬化
肠道菌群
Apoe(-/-)小鼠
MWAS
结肠炎相关肠癌(CAC)
华西医院:IL-37促进结肠炎相关癌变
IL-37被认为是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重要抑制因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李炯和滕秀与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文章,发现IL-37通过SIGIRR信号抑制IL-18诱导的CD8+ T细胞的增殖和效应功能,从而损伤抗肿瘤免疫。研究提示IL-37/SIGIRR或可作为结直肠癌的治疗靶点。
结肠炎相关肠癌(CAC)
IL-37
CD8 T cells
丁酸
瑞金医院:丁酸盐促进大鼠的胰岛素分泌,但抑制胰岛β细胞的特征基因表达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Libin Zhou团队、Xiao Wang团队及Jieli Lu团队在Cell Death and Diseas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丁酸盐可通过抑制大鼠胰岛β细胞的特征基因表达,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
丁酸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其它动物
胰岛β细胞
桑树皮
桑树皮外泌体通过AhR/COPS8通路缓解小鼠结肠炎
EMBO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桑树皮外泌体来源的热休克蛋白可通过激活芳香烃受体信号通路,诱导下游的XOPS8表达,以促进抗菌肽的产生,从而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桑树皮
外泌体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病毒-细菌互作
与肠道病毒的互作,改变了肠道细菌的外膜囊泡
肠道病毒可能利用与共生细菌的相互作用,影响对动物宿主的感染性。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发表的这项研究发现,与诺如病毒(一种肠道病毒)的互作会导致肠道共生细菌的基因表达改变,从而对其外膜囊泡(OMV)的生成造成影响。作者认为,由于细菌OMV具有调节宿主免疫等功能,因此肠道病毒诱导的共生肠菌OMV变化可能影响宿主对病毒感染的易感性。
病毒-细菌互作
胞外膜泡
肠道病毒感染
肠道菌群
肠道干细胞生态位
高脂饮食如何影响肠道细胞“干性”并致癌
饮食因素和信号调节细胞的干性和肠道祖细胞致瘤性。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关注高脂饮食对肠道干细胞生态位的影响和结肠癌致癌相关机制。
肠道干细胞生态位
高脂饮食致癌
研究论文
洗涤菌群移植
何兴祥+夏华向:洗涤菌群移植可改善痛风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何兴祥团队与夏华向团队在Digestive Diseas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11名急性及复发性痛风患者中进行洗涤菌群移植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减少急性痛风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并改善肠道屏障功能。
洗涤菌群移植
痛风
痛风【有显著改善】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