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王文东
文章数:234篇
针灸
针灸改善帕金森病小鼠的运动功能、神经炎症及肠道菌群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相关,靶向肠-脑轴或可作为治疗PD的潜在策略。针灸被用于改善PD等神经疾病中的脑功能及炎症,以及缓解胃肠道症状。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特定穴位的针灸可改善PD小鼠模型的运动功能及焦虑,缓解神经炎症,并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粪菌移植实验显示,针灸可能通过调节小鼠肠道菌群以起到对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针灸
Acupuncture
Parkinson’s disease
gut microbial dysbiosis
neuroinflammation
微生物组组成
下呼吸道菌群组成与不同肺病的关系
慢性过敏性肺炎(CHP)是一种反复暴露于吸入性抗原并对其过敏后出现的疾病。研究表明,肺部微生物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CHP患者肺部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研究。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比较了CHP患者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下呼吸道的微生物群落组成,表明肺部微生物群落失调或与纤维性肺病有关。
微生物组组成
呼吸道疾病
16s
Fibrosis
lung microbiota
肝硬化
血液中的肠道菌群代谢物,可预测肝硬化患者不良预后
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往往预后不佳,Gastroenterology杂志近期发表的一项美国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通过分析血液代谢组和粪便菌群,试图寻找可预测住院肝硬化患者不良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表明入院时的肠道菌群及其相关的血液代谢物,可以预测患者死亡和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风险。
肝硬化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血清代谢组
脂质
预测模型
抗氧化剂
15年追踪研究:抗氧化食物或可预防皮肤光老化
光照带来的皮肤老化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轻女孩儿的很大困扰。本文通过15年的追踪发现,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可以减缓45岁以上人群的光老化,但是对45岁以下的人群似乎并无此效果。且该现象并不依赖于性别。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
抗氧化剂
皮肤老化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空气污染毒害大脑,吃鱼或可改善
空气污染颗粒物PM2.5可能对老年人的大脑功能有不良影响,长期PM2.5暴露可能引起脑萎缩。Neurology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表明,在无痴呆症的老年女性中,更高的非油炸鱼类和中长链ω-3多不饱和脂肪酸(LCn3PUFA)摄入量及其血液水平,有助于保持脑白质体积,减少PM2.5的不良影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大脑衰老
空气污染
鱼类摄入
认知损伤
衰老相关肠道细菌促进认知损伤的新机制
Microbiome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衰老个体中增多的一种肠道细菌Paenalcaligenes hominis,其分泌的胞外囊泡可能通过迷走神经和血液途径进入大脑,从而诱导小鼠发生认知损伤。
认知损伤
衰老
Paenalcaligenes hominis
extracellular vesicle
lipopolysaccharide
黏蛋白
Muc2粘蛋白维持菌群平衡,调控宿主先天防御
肠道MUC2粘蛋白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与重要的肠道病理学密切相关,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对肠道病理的影响仍不清楚。CMGH 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发表的文章,发现Muc2缺陷小鼠菌群发生变化,导致低级别结肠炎,且菌群移植可导致野生型小鼠结肠炎加剧。揭示出Muc2粘蛋白能够维持健康的肠道菌群,调控宿主先天免疫,促进肠道稳态。
黏蛋白
Muc2
microbiota
Colitis
Dysbiosis
植物雌激素
植物雌激素摄入或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及复发率
Nutrition Reviews上发表的一项系统性综述与荟萃分析的结果:对11项前瞻性及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总结后发现,异黄酮的摄入与总死亡率及乳腺癌复发率呈负相关,而木酚素的摄入与绝经后女性的总死亡率及乳腺癌死亡率呈负相关;纳入28项前瞻性及回顾性队列进行总结后发现,对植物雌激素摄入与乳腺癌之外的其它癌症的关联的研究较少。
植物雌激素
Cancer
Enterolactone
isoflavones
lignans
微生物-宿主互作
浙大团队:杀虫剂不管用?可能是虫子的肠道细菌解毒了
在农业中大量用于害虫控制的有机磷酸盐杀虫剂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和公共健康问题。与此同时,主要鳞翅目害虫也快速发展出了对杀虫剂的抗性,其部分原因在于它们的共生微生物。来自浙江大学的邵勇奇团队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以家蚕(鳞翅目:蚕蛾科)为模式生物,研究了微生物群促进鳞翅目昆虫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机制,表明特定的肠道细菌通过改变宿主代谢、增加关键营养供应显著提高了宿主的适应性,从而使幼虫能够更有效地规避这些有毒化学物质的有害影响。这种新的抗药性机制为研究复杂环境系统中宿主和肠道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有用的模板。
微生物-宿主互作
Insecticide
resistance
gut bacteria
Silkworm
昆虫菌群
南农大:沃尔巴克氏菌改变灰飞虱微生物群落的机制
南京农业大学洪晓月团队在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入侵的沃尔巴克氏共生细菌改变灰飞虱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机制。近年来,微生物对昆虫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的。该论文从群体遗传学的视角,研究了中国和日本17个地理种群的灰飞虱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与环境因子、宿主遗传背景的关系,揭示了影响灰飞虱微生物群落的潜在因素,为研究昆虫微生物群落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对研究微生物对昆虫的影响有重要参考价值。
昆虫菌群
Laodelphax striatellus
microbial community
endosymbiont
Microbial interactions
幽门螺杆菌
口服壳聚糖微球可结合并清除幽门螺杆菌降低小鼠胃感染
《Acta Biomaterialia》发表的文章,发现口服壳聚糖微球可在胃内结合并清除幽门螺杆菌,降低小鼠胃感染,或可作为一种无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潜在方式。
幽门螺杆菌
microparticles
biomaterials
Bacteria adhesion
Mucoadhesion
益生菌
益生菌发酵的糖化乳蛋白缓解小鼠的轻度应激
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轻度应激后的小鼠中,发现鼠李糖乳杆菌4B15发酵的糖化乳酪蛋白可恢复应激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调节神经、炎症、肠道屏障、血脑屏障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减少焦虑样行为并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
益生菌
Chronic mild stress
Brain-gut-microbiome axis
casein
glycation
甘蔗粉
甘蔗粉可缓解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因胃酸进入食管而产生胃灼热。来自《Nutrients》上发表的一项RCT研究,在43名GERD患者中评估甘蔗粉对GERD的影响,发现每日摄入3g甘蔗粉,持续3周,与安慰剂相比,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反流症状及总症状评分,提示甘蔗粉或可有效缓解GERD。
甘蔗粉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heartburn
regurgitation
sugarcane flour
皮肤菌群
皮肤菌群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野生家鼠 vs 实验室用家鼠
ISME Journal近期发表的文章,对野生家鼠和实验室用家鼠的耳部皮肤微生物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皮肤菌群大部分的核心部分是共享类群,但野生家鼠具有独特的葡萄球菌属为主体的组成。此外,环境因素会干扰微生物DNA水平,影响基于DNA的菌群检测(驻留的菌群)的准确性,而基于RNA的菌群测序(活跃性菌群)是小鼠皮肤微生物群研究中降低环境噪声的首选方法。
皮肤菌群
实验室用家鼠
野生家鼠
糖尿病
二甲双胍通过促进血糖进入肠腔发挥降糖作用
二甲双胍(metformin)为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以降低患者血糖水平。PET-CT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可以促进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在肠道内的积累,但肠道不同部位(空肠、回肠和左右半结肠)和结构(肠壁和肠腔)对[18F]FDG积累的差异还不清晰。发表在《Diabetes Care》上的一项研究证实,二甲双胍治疗主要增加[18F]FDG在回肠和左右半结肠的肠腔中而非肠壁中积累,表明二甲双胍可促进葡萄糖从血液循环进入粪便,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糖尿病
二甲双胍
疾病治疗
肠壁
肠腔
饮食干预
饮食干预是否增加放疗敏感性?
最新发表在《Advances in Nutrition》的综述文章回顾了研究生酮饮食(KDs)的17项临床前研究和9项临床非对照研究。尽管约70%基于动物模型的研究证明了KDs的抗肿瘤功效,但临床前研究的结果发现KDs并未带来临床形势的改变。尽管在放射治疗过程中调节营养是一种简单、经济、廉价的方法,可以通过利用肿瘤细胞增加的辐射敏感性来提高放射治疗的效率,同时减少辐射对健康组织的损伤,但需要更多更可靠的证据证明KDs能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放疗效率。
饮食干预
radiotherapy
fasting
Caloric restriction
ketogenic diet
2型糖尿病
Lancet子刊: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更好地改善早期2型糖尿病
《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上发表的一项RCT结果,对比了2种干预手段(强化生活方式干预vs. 常规医疗护理)对147名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发现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体重,并使更多的患者实现糖尿病的缓解及血糖的正常化。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RCT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国内团队:TMAO或不利于绝经女性骨骼健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Yang Li团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80集团军医院的Shao-Guang Fan团队合作在《Aging》杂志发表文章,报道了一项匹配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揭示出绝经女性的髋部骨折患者的血清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物TMAO水平显著增高,且血清TMAO水平升高与髋部骨折高风险相关,提示TMAO增高或促进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和骨折。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Trimethylamine N-oxide
hip fracture
postmenopausal women
Chinese
膳食蛋白质
膳食蛋白并不调节非活动状态下的肌肉合成
短期(少于一周)不活动肌肉,容易造成肌原纤维蛋白合成速率降低。本研究针对年轻男性,进行为期3天的单侧腿固定实验,同时分别摄入高、低或无蛋白饮食。结果显示,制动期间参与者的肌肉含量和肌原纤维蛋白合成率降低,且不同量的蛋白质补充对该现象并无明显影响。因此,本研究认为膳食蛋白并不影响非活动状态下的日常肌原纤维蛋白合成率/、肌肉质量和功能损耗。
膳食蛋白质
肌肉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dietary protein
腹泻
生命早期肠道菌群标志物可预测牛犊腹泻
早期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紊乱会对宿主健康产生长期影响。抗菌剂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已有研究表明,抗菌剂对早期生命微生物群的干扰对小鼠和人类婴儿的宿主免疫功能有长期的负面影响,包括免疫缺陷或对病原体定植的易感性增加,但是对反刍动物的相关研究较少。发表在The ISME Journal上的一项研究对健康、腹泻和抗菌剂治疗牛犊进行了肠道菌群比较分析,表明可以根据特定的肠道菌群标志物来预测腹泻的发生,或可使用益生菌或益生元干预生命早期肠道菌群来提高宿主健康并减少抗菌剂的使用。
腹泻
肠道菌群
微生物组多样性
16s rRNA测序
肠道菌群标志物
炎症性肠病
IBD与乳糜泻的关联
IBD与乳糜泻之间有何关联,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并不一致。来自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对65项研究进行总结后发现,中等确定性的证据表明,IBD患者的乳糜泻风险更高,而乳糜泻患者的IBD风险也更高。
炎症性肠病
Gluten
Crohn’s disease
ULCERATIVE COLITIS
autoimmune and immune-mediated comorbidities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有助于降低多种疾病风险
研究纳入10万余名参与者,探究摄入总膳食纤维(TDF)、可溶性纤维(SF)和不溶性纤维(IF)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癌症、2型糖尿病和死亡率的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DF、SF和IF均有益于降低不同病症风险。膳食纤维的种类和来源,以及其在膳食指南中的地位是下一步的关注方向。
膳食纤维
Dietary fiber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ancers
type 2 diabetes
阿米巴结肠炎
肠道菌调控骨髓祖细胞,预防阿米巴病
肠道微生物具有抵抗感染的能力,但作用机制未知。近期发表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的文章报道小鼠肠道内的一种梭菌属细菌(C. scindens)能通过增强固有免疫来预防溶组织内阿米巴(E. histolytica)结肠炎,揭示出肠道细菌C. scindens及其相关代谢产物脱氧胆酸盐通过调控骨髓祖细胞而抵抗感染的作用机制。
阿米巴结肠炎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IMMUNOLOGY
infectious disease
innate immunity
大豆蛋白
大豆成分改善2型糖尿病有性别要求
人群膳食干预研究。文章纳入8000余名无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5万余人年的跟踪随访。研究结果发现,在女性群体中(40岁以上),大豆蛋白和异黄酮的摄入与2型糖尿病间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负关联,但对于男性并无此关联现象。文章认为,大豆蛋白和异黄酮的摄入对男女性的功效并不相同,其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大豆蛋白
大豆异黄酮
二型糖尿病
胶原性结肠炎
胶原性结肠炎的遗传风险因素
胶原性结肠炎(CC)是一种以上皮下胶原沉积为特征的显微镜下结肠炎。CC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但相关的遗传风险因素尚未明确。来自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800多名CC患者的组织样本进行基因型分析,鉴定出了与CC相关的SNP(包括HLA基因及非HLA基因)及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并发现CC与其他免疫介导的疾病(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乳糜泻)有多个共同的遗传风险位点。
胶原性结肠炎
胶原性结肠炎
遗传风险因素
风险位点
肥胖
肠道细菌的特定功能与肥胖相关
细菌蛋白ClpB与α-促黑色素细胞激素(α-MSH)有着类似的构象,后者有着调节饱腹感的功能,在小鼠中与体重调控相关。来自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小鼠中,肠道菌群的ClpB基因功能与肥胖表型呈负相关。
肥胖
ClpB
肠道菌群功能
肥胖
Krista A Varady
金梅林等:肠道里特定双歧杆菌保护小鼠抵抗流感
近年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宿主免疫应答,来影响宿主对流感的抵抗力。《Genome Biology》最新发表了来自华中农业大学金梅林团队、陈玲玲团队与诺禾致源团队的合作研究,采用半致死剂量的H7N9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对600多份样品进行16s测序以及170多份样品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不同感染结局(存活vs死亡)的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以及粪菌移植等试验,揭示出与流感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发现在流感感染后数量增多的动物双歧杆菌等肠道菌及其相关的特定代谢物具有抗流感作用。同时,利用共现网络分析与随机森林分析建立了一种在预测流感感染小鼠的预后/严重程度方面具有诊断潜力的模型,表明动物双歧杆菌等肠道菌或许能用于预防流感和作为流感预后的标志物。这些发现进一步阐释了肠道菌群与流感感染及其预后的关系,相关研究方法也值得专业人士参考。
流感
金梅林等:肠道里特定双歧杆菌保护小鼠抵抗流感
近年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宿主免疫应答,来影响宿主对流感的抵抗力。《Genome Biology》最新发表了来自华中农业大学金梅林团队、陈玲玲团队与诺禾致源团队的合作研究,采用半致死剂量的H7N9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对600多份样品进行16s测序以及170多份样品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不同感染结局(存活vs死亡)的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以及粪菌移植等试验,揭示出与流感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发现在流感感染后数量增多的动物双歧杆菌等肠道菌及其相关的特定代谢物具有抗流感作用。同时,利用共现网络分析与随机森林分析建立了一种在预测流感感染小鼠的预后/严重程度方面具有诊断潜力的模型,表明动物双歧杆菌等肠道菌或许能用于预防流感和作为流感预后的标志物。这些发现进一步阐释了肠道菌群与流感感染及其预后的关系,相关研究方法也值得专业人士参考。
流感
influenza
gut microbiome
Heterogeneous response
LD50
远端结肠L细胞
选择性刺激结肠L细胞能改善小鼠身体代谢
上肠道L细胞因其进食后的肠降血糖素作用为人熟知,而远端结肠的L细胞对胰岛素分泌、血糖调节和进食行为的功能仍存有争议。《Diabetologia》的这篇文章利用转基因小鼠,选择性激活其远端结肠细胞,发现能够影响小鼠的葡萄糖耐受、进食和体重,进而证明了选择性激活远端结肠L细胞也可以调节身体代谢水平。
远端结肠L细胞
Colonic L cells
enteroendocrine cells
GLP-1
glucagon-like peptide-1
抗肿瘤免疫
共生菌通过T细胞交叉反应影响抗肿瘤免疫
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可调节抗肿瘤免疫反应。最新发表在JCI insight的研究发现,T细胞靶向共生短小双歧杆菌(B. breve)的抗原表位可与模式新抗原发生交叉反应,且B. breve定殖可塑造SVY-反应性T细胞受体库,影响T细胞反应,继而影响表达模式新抗原的肿瘤生长。该研究阐明了共生细菌可通过交叉反应刺激抗肿瘤免疫反应,并揭示了细菌抗原如何影响T细胞环境的机制。
抗肿瘤免疫
Antigen
Cancer Immunotherapy
IMMUNOLOGY
on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