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有营养的阿宁
文章数:15篇
粪菌移植
陈启仪+秦环龙等:上海十院的FMT供体筛选经验
同济大学上海第十人民医院陈启仪、秦环龙作为通讯作者,在Gastroenterology发表短文,报道了由秦环龙、李宁领导的上海十院肠道微生态治疗中心团队,自2012年以来对近8500名粪菌移植供体候选者进行筛选的经验、步骤和相关数据,为进一步优化菌群移植治疗肠道和肠外疾病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粪菌移植
供体筛选
模拟禁食饮食
Cell子刊:模拟禁食饮食或有益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
Cell Metabolism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模拟禁食饮食(FMD)可在体外及小鼠体内抑制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生长,并减少肿瘤干细胞。FMD可激活PI3K/AKT、mTOR及CDK4/6等通路,在小鼠中联用FMD与相应抑制剂,可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另外,在转移性TNBC患者中,也可观察到高血糖与总生存期的负相关性。
模拟禁食饮食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免疫治疗
改善大肠癌肝转移免疫治疗,树突细胞或是突破口?
95%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为非错配修复缺陷(pMMR),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治疗不应答。来自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pMMR结直肠癌肝转移小鼠同样对ICB不应答,其机制可能是肿瘤微环境中活化T细胞及树突细胞的缺失。利用Flt3配体增加树突细胞的肿瘤浸润,可增强ICB的疗效。
肿瘤免疫治疗
错配修复缺陷
结直肠癌肝转移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肿瘤治疗
国内团队:弓形虫与抗PD-L1协同促进肿瘤消退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的朱兴全团队与宁波大学医学院的陈佳团队,近期与合作者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上发表文章,发现瘤内注射刚地弓形虫GRA17敲除株和anti-PD-L1协同作用显著延长黑色素瘤、LLC肺癌、结肠腺癌模型小鼠的生存,抑制肿瘤生长。这种抑制肿瘤生长的现象不仅发生在局部,也发生在远端肿瘤,这与刚地弓形虫激活宿主的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有关,最终IFN-γ+ CD8+ T细胞介导了肿瘤的完全消退。
肿瘤治疗
刚地弓形虫
anti-PD-L1
乳腺癌
肠道菌群或能用于乳腺癌诊断
亚洲乳腺癌有年轻化趋势,而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肠道菌群研究较少。Experimental and Molecular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绝经状态的乳腺癌和匹配的对照女性的肠道菌群,鉴定出或能用于乳腺癌诊断的肠菌标志物。
乳腺癌
肠道菌群
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进展期大肠腺瘤/癌的超灵敏早筛技术
利用液体活检对晚期大肠腺瘤或腺癌进行早期检测,受到低灵敏度的限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彭俊杰、刘方奇和南京世和基因公司的邵阳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发表文章,采用血浆游离DNA片段组学液体活检技术建立了一种准确、经济高效且无创的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早筛方法,或可用于结直肠癌的临床筛查。
结直肠癌
早期筛查
无细胞游离DNA(cfDNA)
FMT
Cell子刊:粪菌移植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潜力(观点)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是几种癌症的有效治疗方法。然而,这种免疫疗法对大多数患者没有作用。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成会影响ICPI反应。Trends in Microbiology近期发表的观点文章,对最近的两项FMT增强ICPI癌症疗法进行了简要评论,提出粪菌移植可增加患者中ICPI反应性,为肿瘤治疗中微生物的调节作用提供了有力证据。
FMT
肿瘤免疫治疗
益生菌
陈卫院士团队:植物乳杆菌CCFM1143可改善慢性腹泻
江南大学的陈卫院士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结果,对55名慢性腹泻患者进行4周干预后发现,益生菌——植物乳杆菌CCFM1143治疗可显著改善排便频率及粪便性状,并调节肠道菌群组成。
益生菌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植物乳杆菌CCFM1143
中医药
朱依谆+崔一民:益母草碱调节肠道菌群,影响同型半胱氨酸-蛋氨酸代谢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益母草碱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对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澳门科技大学朱依谆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崔一民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研究,利用不同剂量益母草碱干预受试者,基于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探究益母草碱保护心血管的相关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益母草碱协同肠道菌群改变,上调腺苷钴胺素,影响同型半胱氨酸到蛋氨酸代谢,进而保护心血管健康。
中医药
心血管
肠道菌群
益母草碱
粪菌移植
如何规范化报告动物模型FMT方法?
粪菌移植(FMT)是验证肠道菌群组成与疾病或病理状态之间因果联系的有力工具,但临床前研究的FMT实验细节报告尚无统一标准。Gut Microbes近期发表的这项研究,通过对已发表的小鼠FMT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综述,对在报告FMT动物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动物粪便移植报告指南(GRAFT),值得专业人士参考。
粪菌移植
方法学
指南
ILC3
Cell子刊:ILC3编程肠道树突状细胞新亚群,调控脂代谢
关于3型天然淋巴细胞及传统树突状细胞又有新发现!Immunity发表文章,采用单细胞测序、多维流式深度挖掘,标定了肠道独立淋巴组织中一类特定树突状细胞CIA-DC。描述了CIA-DC的来源、分化和功能,以及与IL3的互作。是举证肠道免疫细胞调节代谢平衡的又一力作。
ILC3
树突状细胞亚群
肠细胞脂质代谢
单细胞测序
研究论文
多发性硬化
宿主遗传与肠道菌群的互作,决定对多发性硬化的易感性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疾病,其发病风险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肠道菌群也被证明与MS有密切关系。PNAS近期发表的一项小鼠研究表明,宿主基因型和肠道菌群之间的复杂互作,决定了宿主对MS的易感性。该研究发现,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中,肠道菌群与宿主的遗传背景之间存在“适配”关系,当菌群与宿主遗传“不匹配”时,抗病个体的菌群或其中的特定肠菌(比如本研究中的罗伊氏乳杆菌),可能反而会增加易病个体的疾病风险。因此,干预肠道菌群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时,应考虑个体的遗传因素,设计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
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
gut microbiome
Genetics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食物过敏
Cell子刊:饮食与菌群如何影响食物过敏(综述)
食物过敏与肠道菌群、饮食及两者的代谢产物密切相关。来自Immunit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生命早期免疫耐受的建立机制,并讨论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免疫耐受的调控作用,同时展望了未来通过靶向调控菌群或利用菌群代谢产物创建肠道免疫系统以治疗食物过敏的可能。
食物过敏
bacteroidales
Clostridiales
FOXP3
myd88
B细胞
发现人体肠道驻留记忆B细胞亚群!
Blood近期发表文章,对血液、脾脏、骨髓和肠道等多种组织中B细胞进行研究,发现血液和组织的B细胞并不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且个体间记忆B细胞具有变异性。利用CD69和CD45RB对B细胞进行分群,定义出新的细胞亚群,且CD69+CD45RB+ MBC特异性地存在于肠道中,在血液中没有。
B细胞
B细胞新亚群
肠道驻留记忆B细胞
食管鳞状细胞癌
郑州市中心医院团队:表观遗传失调如何促进食管癌?
表观遗传景观可以塑造生理和疾病的表型。来自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的Wei Cao和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Wei Wu、Michael Snyder、Trever G. Bivona研究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利用多组学数据、从多层面描绘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复杂的表观遗传图谱,增进了对表观遗传景观如何塑造癌症发病机制的理解,并为生物标志物和靶点的发现提供了资源。
食管鳞状细胞癌
多组学
表观遗传图谱
甲基化
WNT/catenin/M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