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Chunying Chen
文章数:8篇
纳米颗粒
国内团队Science子刊:银纳米颗粒从肠入脑,外周神经是高速通道
血液循环被认为是口服给药的纳米颗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唯一途径,而非血液途径介导的纳米颗粒在器官之间的易位却知之甚少。近日,中国科学院纳米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春英、崔雪晶及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最新研究,以小鼠和恒河猴为模型,发现外周神经可直接介导银纳米材料从肠道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跨神经元转运,值得关注。
纳米颗粒
脑肠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银纳米材料
肠道菌群
国内团队:肠菌可将无机碳纳米材料发酵成内源有机代谢物
由于其独特和多样的性质,碳基纳米材料已被应用于各种领域,部分研究发现碳基纳米材料可能对生物体有不利影响,但其在肠道中的降解、转化和生物利用仍不清楚。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陈春英及团队在PNAS上发表最新研究,通过稳定同位素13C骨架标记与代谢流同位素示踪法,揭示了碳纳米材料从源端-中端-终端的代谢全流程,突破传统微生物只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合成有机丁酸分子的认知。总之,该研究为探究碳纳米材料提供了新的应用价值,为相关研究指明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值得关注。
肠道菌群
纳米材料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短链脂肪酸
生物材料
国家纳米中心:碳纳米管促进肠道类器官发育
工程碳纳米管(CNT)作为有益的生物材料对肠道的生物效应,特别是对其发育的影响,仍然不清楚。近期,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陈春英和崔雪晶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ACS Nano发表研究,表明CNT可作为一种生物材料用于促进肠道类器官的发育,在肠道相关组织工程方面或有应用前景。
生物材料
肠道类器官
基础研究
肠屏障
国内团队: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扰肠菌、伤肠道
Nanoscale近期发表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吴崇明与团队的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在塑料微粒诱导的肠屏障损伤中的重要作用。
肠屏障
塑料微粒
肠道菌群
甲基汞
国内团队:相比无机汞,甲基汞对大鼠菌群及肠脑代谢物干扰更大
汞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化学物质之一,甲基汞(MeHg)是一种神经毒素,而无机汞(IHg)不是。早期筛查化学物神经毒性可能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品暴露来降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玉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及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MeHg比IHg对肠道菌群组成(疣微菌科、脱硫弧菌科等)和肠-脑相关代谢物(多巴胺、谷氨酸、GABA等)的干扰更大。相比IHg,MeHg沉积在大鼠肠壁上的含量更多(粪便排出量更少),对胃肠道完整性的损害更大,因此,仅通过检测接触汞的粪便可很好地区分MeHg和IHg的毒性差异,也为未来进一步利用多组学检测其他化学物质的神经毒性提供了新思路。
甲基汞
神经毒性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有害物质
纳米医学
国内团队:肠-脑/癌轴对未来纳米医学的启示(综述)
最近的临床和病理证据表明,肠道菌群是调节人体稳态的一个环节,影响癌症、失智症、肥胖、社会行为等状态。菌群与人类疾病之间的联系为医学提供了许多机会,但其中大多数并没有发展出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来自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陈春英、来自复旦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Pu Chun Ke与研究团队在ACS Nano发表综述文章,为肠-脑/癌轴的机制途径,及其对靶向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纳米药物的意义提供一个全面及时的总结。
纳米医学
综述
微生物群
肠-脑轴
肠-癌轴
纳米材料
国内团队:纳米材料在肠道中的应用 (综述)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Chen Chunying团队研究成果。纳米工程材料在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等多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因此,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口腔到达小肠部位。纳米材料与小肠之间的相互作用值得研究。本文主要关注了这种纳米材料在小肠内的定位导向效应(LOE),为纳米材料在食品、药品等方面的利用提供依据。
纳米材料
综述
生物医学材料
中科院团队:石墨炔纳米材料强力清除自由基,减轻辐射引起的胃肠损伤
在对临近胃肠道组织的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X射线对胃肠道的辐射损伤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临床问题。胃肠组织高的辐射敏感性和低的剂量耐受性,不仅使胃肠附近部位的肿瘤无法接受高剂量的辐照,还会引起一系列胃肠道疾病,如厌食症、腹痛、腹泻和便血,从而严重降低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在临床上,胃肠道放射防护药物仍然很少见。因此,胃肠道放射防护药物的开发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发表在《Biomaterials》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牛血清白蛋白修饰的石墨炔纳米颗粒(GDY-BSA NPs)具有自由基清除能力强、胃酸条件下化学稳定性好、胃肠道停留时间相对较长、口服生物安全性好等独特优势,在作为胃肠道放射防护剂方面展现出了很大的潜力。该研究不仅促进了新型胃肠道放射防护剂的探索开发,还为纳米药物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指导。
生物医学材料
Graphdiyne
Nanoradioprotector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Oral a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