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Sanxin Liu
文章数:2篇
代谢物
陆正齐+陆勇军等:长寿家族的肠菌及代谢物有何特征?
多项研究已经证实肠道菌群在长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与长寿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及机制尚不明确。近日,中山三院陆正齐、中山大学陆勇军及团队在Aging Cell发表最新研究,纳入155名蕉岭县人(长寿家族43人,普通人群112人),借助16S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学表征中青年(≤59)、年轻老年人(60-74)、老年人(75-89)及长寿老人(≥90岁)人群的微生物和代谢谱特征,发现长寿个体具有独特的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群特征,尤其富含PTA2,这是一种具有抗炎和保护作用的有益化合物。
代谢物
长寿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菌群-免疫互作
中山三院:肠道菌群可参与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的发病
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aCSVD)是老年人中的高发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陆正齐团队与项鹏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aCSVD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均发生显著变化,且菌群变化与神经影像学及认知功能量表评分相关。在体外,aCSVD患者的菌群或细菌提取物可通过激活RORγt信号,增加中性粒细胞的IL-17A表达。该研究结果提示,菌群-肠-脑-免疫轴在aCSVD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菌群-免疫互作
IL-17A
中性粒细胞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