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Shi Huang
文章数:4篇
益生菌
翟齐啸+张家超+黄适Cell子刊:益生菌如何改善便秘?锁定菌株特异性背后的关键遗传因子
胃肠道蠕动受损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益生菌(如长双歧杆菌)可以改善这种肠道疾病,但其疗效具有菌株特异性。江南大学陈卫院士翟齐啸教授团队、海南大学张家超教授团队和香港大学黄适教授团队合作,在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重要研究,鉴定出影响长双歧杆菌对功能性便秘疗效的关键细菌遗传因子——abfA基因簇,并结合体外实验、多种小鼠模型、队列分析和临床试验等多种方法,对相关发现进行了系统性验证,揭示了其背后的潜在机制,表明益生菌和菌群中的特定遗传因子可在决定菌群功能和宿主表型上发挥关键作用。总之,这项研究为揭示益生菌功能的菌株特异性机制带来了重要启示,对益生菌的转化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益生菌
长双歧杆菌
功能性便秘
肠道菌群
菌株特异性
单核苷酸变异
张家超+黄适:基于多队列人群肠菌的SNV或可用于评估肠道健康状态?(荟萃分析)
在持续的宿主选择压力下,适应性进化变化可能先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变化,但其与宿主患病状态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探讨。近日,海南大学张家超、香港大学黄适及团队在mSystem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荟萃分析描述了多个人类队列中不同健康状态下肠道微生物的普遍进化模式。发现微生物遗传变化可先于与宿主生理变化相关的生态变化,从而为疾病预测建模提供一个新的宏基因组数据信息层。此外,发现SCFAs产生的一些遗传生物标志物可以覆盖荟萃分析中涉及的大多数慢性疾病,值得关注。
单核苷酸变异
肠道健康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疾病状态
土著菌群
张家超+黄适+翟齐啸等:塑造益生菌的肠内进化,土著菌群vs宿主因素谁胜出?
益生菌在肠道内选择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突变,有利于其在肠道内潜在的适应性,通常由宿主及肠道微生物组驱动,但未有研究对宿主和微生物组的贡献进行区分。近日,海南大学张家超、香港大学黄适和江南大学翟齐啸及团队在npj Biofilms Microbiomes发表最新研究,利用GF和SPF小鼠区分宿主及肠道菌群对益生菌肠道内进化的驱动贡献,并确定激烈的微生物竞争是益生菌在肠道内进化的主要驱动力,而宿主贡献度小于0.5%,为利用肠道菌群进行微生物的突变驯化提供指导。此外,研究发现实验菌株在肠道内定殖期间均发生分歧性进化,进化为两个谱系,携带更多突变的谱系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值得关注。
土著菌群
遗传进化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益生菌
诊断标志物
iMeta:张家超团队建立基于肠道菌群单核苷酸变异基因标记物的IBD预测模型
肠道菌群是炎症性肠病(IBD)发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海南大学张家超团队近期在iMeta发表研究,在IBD患者的肠道菌群中发现了基于单核苷酸变异(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 SNV)的特异性基因特征,建立了一种新的准确预测IBD的诊断方法。
诊断标志物
炎症性肠病(IBD)
肠道菌群
宏基因组
单核苷酸变异 (S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