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Xiaoyan Pang
文章数:20篇
微生态制剂
刘尽尧+庞燕:用治疗性纳米涂层修饰益生菌,增强微生态制剂疗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刘尽尧、庞燕与研究团队,近期在Small发表研究,报道了一种基于丝心蛋白的益生菌涂层技术,充分发挥了丝心蛋白的抗炎治疗作用以及自组装涂层保护作用,不仅能为益生菌在肠内定植“保驾护航”,还能协同增强对肠道黏膜炎的治疗效果,在研发和改善微生态制剂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微生态制剂
表面涂层
益生菌
纳米涂层
丝心蛋白
结直肠腺瘤
四川省人民医院团队:计算机辅助系统提高结肠镜的腺瘤检出率
计算机辅助检查(CADe)系统在结肠镜检查中提供视觉警报,在多项非盲试验中被证实能够提高结肠息肉和腺瘤的检出率。来自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周冠宇团队在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上发表一项最新研究,利用一个避免潜在操作偏差的CADe系统对1010名患者进行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估该CADe系统的有效性。结果显示CADe系统显著提高腺瘤的检出率,能够检测到被内窥镜专家漏检的结肠息肉。该研究首次利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CADe系统辅助结肠镜检查的有效性。
结直肠腺瘤
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
结肠镜检查
结肠息肉
腺瘤
药物递送
上海交大医学院:增强口服活菌疗法效果的新方法
口服活菌改善肠道微生态的疗法,受限于活菌在消化道内的低存活率。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刘尽尧团队,近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报道了一种方法,可快速制备被脂膜包被的细菌,能大大增强细菌在消化道内的存活和存留,并以大肠杆菌Nissle 1917菌株为例,表明这一技术可提高这种益生菌防治小鼠结肠炎的效果。
药物递送
活菌治疗
生物材料
Longhao Jia
Weihua Chen
菌群-药物关联性
张晨虹+袁慧娟等:限制饮食或可缓解化疗药物副作用
河南省人民医院袁慧娟与上海交大张晨虹团队近期在《mBio》发表研究,发现限制小鼠的热量摄入可以缓解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对胃肠道的副作用,该过程与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有关。该研究为通过菌群调节改善癌症化疗预后提供了实验支持,值得参考。
菌群-药物关联性
cyclophosphamide
Lactobacillus
calorie-restricted
Gut microbiota
抑郁症
聂勇战团队:瘦鼠不易抑郁的“秘密”藏于肠道菌群
抑郁症和肥胖症的并发现象很普遍。第四军医大学聂勇战团队近期在《Theranostics》发表研究,发现与肥胖相关的Fto基因在抑郁症病理中具有重要作用,Fto基因缺陷小鼠抗压能力更强,这种行为学的变化与肠道菌群变化密切相关。该研究从肠道菌群角度揭示了肥胖和抑郁之间的关联机制,对于研究、防治焦虑和抑郁症具有参考价值。
抑郁症
脑-肠-免疫轴
FTO
Obesity
depression
中药复方
仝小林+赵立平等:中药复方富集有益肠道菌,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
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团队和上海交大赵立平团队共同主导的研究,在一项临床试验中分析一种中药复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发现这种中药复方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糖脂稳态,甚至在某些指标上优于二甲双胍。进一步分析表明,两种药物可能通过改变患者肠道菌群、富集特定的功能群细菌来改善疾病。
中药复方
2型糖尿病
高血脂症
二甲双胍
肠道菌群
SR:男性短期素食+菊粉,菌群移植给雌雄不一小鼠,会怎样?
将一个短期素食+膳食补充菊粉的男性的粪便菌群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发现雌雄小鼠长出来的菌群区别很大,具体都有什么区别,看看这篇文章。
无菌小鼠
SR:男性短期素食+菊粉,菌群移植给雌雄不一小鼠,会怎样?
将一个短期素食+膳食补充菊粉的男性的粪便菌群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发现雌雄小鼠长出来的菌群区别很大,具体都有什么区别,看看这篇文章。
无菌小鼠
肠道菌群
粪菌移植
性别差异
肠道菌群
SR:给肥胖儿童进行饮食干预,耐药基因降低
肠道菌群是ARGs的重要储存库。① 靶向饮食干预减少肠道耐药基因组,减轻肥胖儿童代谢综合征;② 399个ARGs赋予47种抗生素耐药性;③ 饮食干预降低肠道耐药基因组丰富度和多样性;④ 干预降低含多重耐药基因的大肠杆菌等菌株;⑥ 饮食干预可成为减少肠道耐药基因组的有效方法。
肠道菌群
耐药基因组
饮食干预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Kristen A Earle
黄连素
赵立平团队:黄连素和二甲双胍应对肥胖?
黄连素和二甲双胍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在临床中治疗二型糖尿病:① 两种药物都可逆转高脂肪饮食引起的小鼠肠道菌群的改变;② 两种药物都可显著降低肠道菌群多样性;③ 134种与肥胖表型相关的OTU受两种药物调控;④ 60种OTU会减少而产短链脂肪酸菌株会增加。
黄连素
二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产短链脂肪酸细菌
赵立平
基因组互作网络
赵立平团队:先天肥胖?不怕,用饮食纠正!
① 纳入17名普瑞德-威利综合征(PWS,遗传性肥胖)和21名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干预试验;② 富含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可引起体重下降及肠道菌群结构变化,降低血清抗原负荷,减轻炎症,增加醋酸盐生成水平,降低N-氧化三甲胺和硫酸吲哚氧基水平;③ PWS儿童饮食干预前的菌群移植到无菌小鼠导致炎症及脂肪细胞增加;④ 儿童遗传性和单纯性肥胖都存在有害肠道菌群的参与;⑤ 饮食干预促进有益菌增殖,减少毒素产生,减轻肥胖患者的代谢恶化。
基因组互作网络
肠道菌群
代谢组学
宏基因组学
肥胖
葛根芩连汤
中药方剂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来缓解2型糖尿病
① 对187名2型糖尿病(T2D)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不同剂量的葛根芩连汤(GQD)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② 与安慰剂和低剂量组相比,高中剂量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降低;③ GQD可引起T2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47个菌属水平增加,其中17个与FBG负相关,9个与HbA1c负相关;④ GQD可显著富集柔嫩梭菌,该菌与FBG、HbA1c和餐后2小时血糖呈负相关,与b细胞功能稳态模型评估呈正相关。
葛根芩连汤
二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
慢性炎症
赵立平团队:全麦+中药+益生元,改善肠道菌群和代谢
肠道菌群代谢障碍产生内毒素引起的慢性炎症可导致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①全麦、传统中药及益生元组成的WTP食谱可以满足营养需要并平衡肠道菌群。②93位肥胖志愿者完成了WTP食谱的临床实验,体重明显减轻并改善了胰岛素敏感性、血脂及血压。③粪便样本分析表明产内毒素细菌减少而益生菌增加。
慢性炎症
饮食干预
肠道菌群
代谢综合症
高脂饮食
终身限制能量摄入的小鼠中肠道菌群的结构性调节
① 不管是给予低脂还是高脂饮食,对C57BL/6小鼠进行限制热量摄入均显著改变肠道菌群的整体结构;② 限制能量摄入能增加与延长寿命呈正相关的细菌类群数量,如乳酸杆菌属,并减少与寿命负相关的细菌类群;③ 热量限制诱导的肠道菌群改变与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的显著降低同时发生;④ 结果表明,饮食热量限制下的动物可以建立一个结构平衡的肠道菌群结构,通过减少肠道抗原负荷对宿主的健康产生益处。
高脂饮食
低脂饮食
寿命
肠道菌群
乳酸杆菌
黄连素
黄连素预防高脂肪餐饲养大鼠肥胖及胰岛素抵抗过程中肠道菌群的结构性变化
黄连素处理高脂肪餐(HFD)饲养大鼠,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瘦蛋白升高,而校正的血清脂联素下降;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受抑;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产短链脂肪酸的菌种增加;菌群种类的离散,与宿主的代谢表型相关。减少外源性抗原负荷、提高SCFA可减轻肠道炎症。
黄连素
脂多糖结合蛋白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
脂联素
肥胖
饮食扰乱
高脂饮食干扰下的成年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① 小鼠给予高脂饮食(HFD)12周(DIO组),之后正常饮食(NC)10周,可观察到HFD期间的代谢恶化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对照组(CHO)连续NC喂养;② HFD期间,DIO组与CHO组小鼠菌群结构有明显差异,转为NC饮食后第4周,DIO组菌群结构向CHO组靠拢,10周后完全一致;③ 共有77个与饮食变动响应相关的关键肠道菌群,HFD可致其发生偏移,转为NC后可恢复至正常水平,且某些改变与年龄相关;④ 成年小鼠的肠道菌群在饮食干扰下表现出一定的结构弹性。
饮食扰乱
肠道菌群
肥胖
恢复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肠道菌群的结构性分离
① 采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对46个结直肠癌(CRC)患者和56个健康人肠道菌群组成进行分析;② 主成分分析和UniFrac分析表明,两个人群之间存在菌群结构的分离,共鉴定出48个构成主要差异的 OTUs;③ 肠球菌、埃希氏杆菌属、克雷伯菌属、链球菌和消化链球菌属等11种细菌在CRC患者肠道里显著升高,而氏菌属、毛螺菌科等5种产丁酸盐细菌丰度较低;④ 丁酸盐产生菌的降低和条件致病菌的升高可能是结直肠癌病人肠道菌群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操作分类单元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宿主基因和与饮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小鼠代谢综合征发展中的作用
① 分析Apoa-I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Wt),经过高脂饮食(HFD)或正常饮食(NC)干预25周后的肠道菌群;② 饮食变化可解释肠道菌群57%的变异,而基因突变不超过12%,与Wt / NC组小鼠相比,其余组肠道菌群均有显著差异,共鉴定出65个物种水平的关键成员;③ 不论基因型,保护肠道屏障的双歧杆菌在HFD饮食组中消失殆尽;④ 葡萄糖耐量受损小鼠脱硫弧菌科的硫酸盐还原、内毒素产生菌均有增强,其中Wt/HFD组最显著,代谢综合征表型最严重。
肠道菌群
代谢综合症
高脂饮食
宿主基因型
硫酸盐还原菌
轮状病毒
通过对克隆文库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对肠道菌群在轮状病毒感染后的结构性变化进行特征提取
这篇文章介绍2009年赵立平教授和团队在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他们使用多元统计模式识别技术分析短标签序列数据,可以找到与疾病有统计关联的具体细菌种类。这个方法可用于研究肠道菌群的结构在微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后有什么模式性变化。
轮状病毒
偏最小二乘
拟杆菌
克隆文库
相关变异分析
共生的肠道微生物调节人体的代谢表型
① 人类与肠道菌群共同进化,形成密切的共生关系;② 将代谢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相结合解析肠道菌群里的具体种类与人体代谢关系;③ 分析7个中国人的粪便及尿液样本,并建立了菌群-宿主代谢连接的模型,在物种水平上,发现中国与美国人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④ 将功能性宏基因组定义为影响宿主代谢和健康最大的微生物组的关键功能成员的特征,如柔嫩梭菌群与尿液中8个代谢物有关,表明该物种是菌群中功能性很强的成员,会影响许多宿主途径。
相关变异分析
肠道菌群
代谢组学
代谢表型
宏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