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Douwe van Sinderen
文章数:25篇
肠道菌群
低聚糖混合物+双歧杆菌有助于抗生素暴露后小鼠的菌群恢复
研究早期胃肠道微生物群受损的动物模型通常采用无菌动物或用抗生素混合物暴露的小鼠,但是这类研究旨在模拟剖腹产和/或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婴儿的情况,而这些研究中使用的抗生素很少开给婴儿使用。Microbiome近期发表的文章,使用克林霉素破坏小鼠胃肠道菌群构建早期胃肠道菌群受损模型,发现短链低聚半乳糖(scGOS)/长链低聚果糖(lcFOS)/2’-岩藻糖基乳糖(2′- FL)+婴儿型双歧杆菌菌株混合物,能够部分恢复抗生素破坏的胃肠道微生物群。
肠道菌群
低聚糖
双歧杆菌
抗生素
Nature子刊:双歧杆菌母婴传递图谱绘制
婴儿肠道菌群很大一部分是在出生期间及出生后从母亲获得的,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母体因素(如饮食和健康)是否会影响婴儿菌群的发育。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这篇文章,采用高分辨率宏基因组测序和直接培养分离相结合的方法详细绘制双歧杆菌母婴传递图谱。
肠道菌群
婴儿肠道菌群体外培养基再突破
肠道菌群的体外培养基研发有助于未来对肠道菌群开展干预研究。本研究研发了可用于新生儿肠道菌群培养的专用培养基,通过验证以后,对新生儿常用药物开展了体外实验,证明其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肠道菌群
专用培养基
婴儿
药物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
双歧杆菌
成年人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观点)
很多研究都揭示了双歧杆菌作为在生命早期定植肠菌的有益作用,但关于双歧杆菌对成人健康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还比较少。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的这篇观点文章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推荐专业人士关注。
双歧杆菌
益生菌
预见•遇见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未来(综述)
新的益生菌种的发现会来自何处,人源、动物、植物或是食物?我们如何超越现有的二元分类法去重新理解微生物相关的生态系统,其成分、功能与互作?在决定益生菌、益生元应答的过程中,什么是最关键的宿主相关因素,什么又是最关键的菌群相关因素?活体生物治疗、工程菌等是否可以走入大众视野,改变人们的健康观念?益生元大佬Glenn R. Gibson 等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关于益生菌、益生元的观点综述,面向科学家、政策实践制定者、医生以及大众,提出许多至关重要的问题供读者思考。
益生菌
益生元
综述
学科发展
菌株培养
宏基因组+培养,分离新型肠道双歧杆菌
共生菌群中存在这许多未知微生物。《Genome Biology》近期发表研究,从菌群宏基因组数据中分析了碳源代谢情况,并以此为依据从哺乳动物粪便菌群中分离培养出新的双歧杆菌。该方法为进一步探知共生菌群中的未知微生物提供了参考方法。
菌株培养
新肠道细菌
genomics
Human gut commensals
metagenomics
食物菌群
Nature子刊:牛相关细菌通过奶酪定植于人肠道
食源性细菌对于人肠道菌群存在影响。《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研究,从菌群、菌株水平验证了来自于动物或饲养环境的细菌会通过奶酪向人肠道转移,并且可定植于肠道菌群。该结果证实了食物菌群的建立和传递模式,对研究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新切入点。
食物菌群
细菌转移
奶酪
牛
菌群定植
狗肠道菌群
从狼到狗,肠道菌群在宿主进化中发生了哪些改变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近期发表研究,对比了狼和狗的肠道菌群,表明在从狼到狗的驯化过程中,人工选择、饮食改变和与人类密切接触,塑造了狗的肠道菌群。
狗肠道菌群
益生菌
益生菌菌毛蛋白促进肠道发育
《Molecular Microbiology》近期发表研究,通过体内体外试验发现,短双歧杆菌UCC2003株的紧密粘连(Tad)菌毛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定殖因子,还可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其蛋白亚基TadE有助于肠道发育。该结果对探索益生菌促健康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益生菌
肠道发育
动物实验
细胞实验
益生菌
病毒组
优化噬菌体组分析流程,解析噬菌体母婴传播
Microbiome近期发表研究,以分析母婴样本为例,对噬菌体组的分析流程进行优化,还开发了分析测序数据的新工具,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病毒组
Gastro intestinal tract
Gut microbiota
metagenome
metagenomics
双歧杆菌
BJ:组学研究揭示双歧杆菌益生作用的机制(综述)
这是Biochemical Journal[IF:3.797]发表的系统性介绍利用各种不同的组学方法来研究双歧杆菌的各种潜在益处机制的综述,干货很多,关注益生菌特别是双歧杆菌的人必读。
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A
Human gut microbiota
probiotics
Jee-Young Moon
婴儿菌群
一图读懂+67页干货:彻底了解婴儿肠道菌群!(必读超强综述)
这是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IF:14.533]近期发出的一篇超强综述,67页干货,10张精美配图,绝对是用心之作!而内容主题也是菌群领域最值得关注的。强烈推荐!
婴儿菌群
衰老
母婴
双歧杆菌
Microbiome:婴儿的双歧杆菌及对应噬菌体,从妈妈而来!
研究母婴之间共享的双歧杆菌,发现除了双歧杆菌本身会由目前传播给婴儿,其特异性噬菌体也是妈妈那里传来的。不太出乎所料,但被研究所证,也证明了母亲的无私付出是多么伟大。
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噬菌体
母婴传播
母乳
Henrik Munch Roager
乳酸菌噬菌体
FEMS MR:噬菌体如何识别乳酸菌?(综述)
生产发酵食品时,噬菌体感染是不利因素之一,而噬菌体是如何识别乳酸菌的呢?这篇IF高达12.198的综述,系统性对此进行了阐述,很值得一读。
乳酸菌噬菌体
乳酸菌
Lactococcus
Bacteriophage
carbohydrate
生物多样性
Gut:一文彻底读懂菌群研究带给营养科学的革命!(必读综述)
这是Gut发出的关于菌群研究和营养科学的重要综述,这样的文献,很值得精读,必有收获!搞营养学研究的朋友,菌群相关研究机会并未高爆发,还有很大空间和机会,一定别错过!
生物多样性
生物标志物
个体化营养
细菌代谢产物
营养科学
酵母面包
SR:利用qPCR检测面包中的乳酸菌群
如何定量确定面包中的乳酸菌水平?这个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酵母面包
Margaret F Romine
William C Nelson
环境微生物学:人类在城市化中丢失和获得什么细菌?(综述)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人类丢失了什么细菌,得到了什么细菌,这又有什么重大意义?看看这篇文章。
Changqing Zhong
Changmin Qu
抗生素耐药基因
AEM:人肠道双歧杆菌中有什么耐药基因?
耐药基因无处不在,人肠道里的双歧杆菌也深受其害,在双歧杆菌里的耐药基因,有什么特点呢?看看这篇文献。
抗生素耐药基因
人体肠道双歧杆菌
Cedric Peleman
Cedric Peleman
Cell子刊:益生菌稳定定殖的两大要素
这是近期又一篇影响因子超高的益生菌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另一篇:http://mc.gutgutgut.cn/papers/read/1096077228),发现长双歧杆菌AH1206能在30%的人肠道里稳定保持6个月以上,而这与原住菌群中长双歧杆菌种类和特定基因缺失有关。在今后的益生菌疗法中,前期确定个体的菌群和基因缺什么,再给补充什么,或许是可能的。这是靶向肠道菌群的精准疗法相关研究的一大步,强烈推荐阅读。
长双歧杆菌
Cell子刊:益生菌稳定定殖的两大要素
这是近期又一篇影响因子超高的益生菌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另一篇:http://mc.gutgutgut.cn/papers/read/1096077228),发现长双歧杆菌AH1206能在30%的人肠道里稳定保持6个月以上,而这与原住菌群中长双歧杆菌种类和特定基因缺失有关。在今后的益生菌疗法中,前期确定个体的菌群和基因缺什么,再给补充什么,或许是可能的。这是靶向肠道菌群的精准疗法相关研究的一大步,强烈推荐阅读。
长双歧杆菌
gut microbiome
Gut microbiota
microbiome modulation
Bifidobacterium
菌群紊乱
FEMSME:两歧双歧杆菌缓解小鼠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显著减少,尤其是两岐双岐杆菌,给结肠炎小鼠补充两歧双歧杆菌,可缓解结肠炎相关指标。推荐阅读。
菌群紊乱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肠道炎症
宏基因组
宿主-菌群相互作用
FM必读综述:你该懂的双歧杆菌知识,大概都在这里!
没有认真读过这篇最新综述,可能不能说自己懂双歧杆菌哈。
宿主-菌群相互作用
双歧杆菌
糖代谢
基因改造
益生菌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组成与住院老年人的艰难梭菌感染:一项宏基因组学研究
① 将65岁以上的住院老年人分为3组; ② 25名艰难梭菌感染阳性,29名阴性且使用抗生素,30名阴性且不使用抗生素; ③ 艰难梭菌感染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 ④ 且与未感染者的肠道菌群组成显著不同; ⑤ 感染者体内条件致病菌的比例增加,毛螺菌属、拟杆菌属等减少。
肠道菌群
艰难梭菌感染
老年人
多组学分析
ISME:双歧杆菌,到底好在哪?
用多组学方法研究4株双歧杆菌在肠道中的有益作用,值得看看。
多组学分析
双歧杆菌
肠道菌群
代谢
Jeffrey L Fortman
双歧杆菌
SR:为什么双歧杆菌代谢糖类的能力更强?
对47个代表性的双歧杆菌进行基因组分析,发现双歧杆菌与糖代谢吸收有关的基因多于肠道其他菌群,双歧杆菌多糖代谢能力被认为可以反映哺乳动物肠道可用碳的水平,这或许也是双歧杆菌在人体肠道里行使重要作用的机理之一,这篇老文章,强烈推荐大家看一看。
双歧杆菌
糖代谢
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