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种一颗西柠檬
文章数:14篇
结直肠癌
Cell子刊:大肠癌免疫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基于PD-1、PD-L1和CTLA-4的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对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MSS-CRC)患者无效,可能与这些分子在这类癌症中表达水平较低有关。找到MSS-CRC中抑制抗肿瘤免疫的其他分子机制,可为其免疫治疗提供新靶点。Immunity发表的这项最新研究通过小鼠实验和患者样本分析,揭示了依赖于菌群信号的髓系细胞、CRC细胞和T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互作会抑制抗肿瘤免疫。肿瘤细胞表达的B7H3和B7H4在抑制抗肿瘤T细胞反应中有关键作用,或能作为MSS-CRC的免疫治疗新靶点。
结直肠癌
免疫治疗
肠道菌群
抗肿瘤免疫
结直肠癌
新策略:病毒性疾病药物用于大肠癌治疗
结直肠癌(CRC)细胞表达大量具有病毒样生命周期的重复元件,这意味着或许可以使用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对其进行治疗靶向。最新发表在Cancer Discovery的研究发现,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3TC可靶向CRC细胞中RNA重复元件活性,对p53突变细胞具有明显作用。3TC可诱导癌细胞DNA损伤和干扰素反应,提供一种新的抗癌治疗策略。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医学研究
RNA重复元件
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
肠道菌群色氨酸代谢物可改善免疫治疗诱导的结肠炎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肠道菌群的色氨酸代谢物——吲哚-3-甲醛(3-IAld)通过肠道菌群、AhR/IL-22和IL-10+Treg细胞等途径,减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同时不损伤ICI的抗肿瘤效果。
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
色氨酸代谢产物
结肠炎
结肠癌
国内团队:血小板RNA用于预测结肠癌
肿瘤组织样本的分子分析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癌症分类方法。局部组织活检需要手术从肿瘤样本取样切片,这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不能频繁进行。因此基于血液的“液体活检”渐渐取代创伤性的组织活检,被搬上了癌症诊断的舞台。肿瘤血小板(Tumor-educated platelets,TEPs)检测可以成为基于血液的癌症诊断方法。肿瘤细胞能将(突变的)RNA转入血小板中。TEPs可以检测出血小板所含的肿瘤源性RNA生物标志物,这使其成为具有潜在的癌症诊断功能的诊断方法。然而,TEPs的RNA谱在检测早期结直肠癌(CRC)和非癌性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尚未得到研究。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王琳和王征等人发表在Genome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基于CRC患者和非CRC患者(包括健康者和其他类型结肠疾病)TEPs的RNA谱建立均有准确预测功能的机器学习模型,对于鉴别早期大肠癌和非癌症疾病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不过仍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以验证其临床相关性。
结肠癌
疾病诊断
机器学习
转录组RNA-seq
肠道肿瘤
Lynch综合征小鼠的肠道菌群或加速突变形成
肠道菌群强烈影响散发性结直肠癌(CRC)的发展,但在Lynch综合征的背景下,菌群如何影响错配修复缺陷型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Gut Microbe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Lynch综合征小鼠从常规饲养设施转移到SPF环境,其肠道肿瘤几乎消失,肠道菌群发生明显变化。常规饲养小鼠的粪便移植到SPF小鼠体内虽然不能恢复肿瘤表型,但增加上皮细胞增殖率,加速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发展。
肠道肿瘤
Lynch综合征
肠道菌群
KChIP3
抑制粘蛋白分泌可增强结直肠癌细胞化疗敏感性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结肠癌患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化疗过程中细胞对药物的耐药性。结直肠癌(CRC)细胞可通过分泌粘蛋白,形成物理屏障,进而降低化学药物治疗的效果。发表在eLife上的一项研究通过调节粘蛋白的分泌可降低CRC细胞及相应类器官的药物敏感性,为控制结直肠癌细胞和其他肿瘤的化疗耐药性提供了一种手段。
KChIP3
结直肠癌
化疗
药物敏感
直肠癌
Cell子刊:肠癌抵抗新辅助治疗,一种细胞在捣鬼
标准癌症治疗以肿瘤细胞为靶点,而没有考虑对肿瘤微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从而影响治疗反应。Cancer Cell近期发表的研究发现,放疗诱导直肠癌细胞释放IL-1α,促进炎症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iCAF)的形成,并诱发DNA损伤和衰老,进而导致放化疗的抵抗和疾病进展。提示我们IL-1信号或是靶向基质极化调节和预防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衰老的潜在靶点。
直肠癌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IL-1
路路通酸(LDA)
国内团队Cell子刊:路路通酸或能靶向治疗结肠癌
结直肠癌是发生率排在第三位的恶性肿瘤。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是导致结直肠癌的重要的原因,有80%的患者显示该信号通路活性的异常。因此,靶向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尚未找到可以有效在临床上使用的靶向药物。近期,上海中医药大学屈祎、张卫东和柯细松与上海科技大学郝丕良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上报道了他们针对天然产物中药单体路路通酸(LDA)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LDA可以有效靶向抑制TNF受体相关因子2(TRAF2),从而抑制Wnt/b-catenin通路信号的传导,抑制结肠癌的进展。这一研究成果一方面阐明了TRAF2是Wnt/β-catenin信号和结肠癌的致癌调控因子,而且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靶向TRAF2的天然产物。
路路通酸(LDA)
TNF受体相关因子2(TRAF2)
WNT/β-catenin通路
TCF4转录复合体
直结肠癌
肿瘤菌群
前列腺肿瘤微环境中的菌群
Genom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微环境中的菌群进行了全转录组分析,发现肿瘤菌群与特定信号通路、免疫细胞浸润及前列腺癌的进展相关。
肿瘤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前列腺癌
转录组
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癌细胞“策反”TAM,促进大肠癌的免疫逃逸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的黄朝晖和复旦大学的黄胜林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文章,发现结直肠癌肿瘤细胞通过分泌小细胞外囊泡(sEVs)传递miRNA,诱导巨噬细胞向M2极化,并上调PD-L1表达,抑制CD8+ T细胞的功能,促进肿瘤生长。揭示出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互作机制。
结直肠癌
TAM
小细胞外囊泡
TP53突变
TP53突变或影响唾液酸代谢,促肠道菌群失调和炎症
来自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斑马鱼的tp53突变可通过诱导唾液酸代谢失调,从而导致肠道炎症及肠道菌群失调,而唾液酸抑制剂可缓解炎症。
TP53突变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其它动物
唾液酸代谢
口腔菌群
白色念珠菌如何促进口腔癌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与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相关。来自mBio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深入揭示了口腔白色念珠菌在体外及体内促进OSCC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口腔菌群
白色念珠菌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代谢物丙酸盐或可协助抗癌
ISME Journal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肠道菌群代谢物丙酸盐通过上调HECTD2,促进EHMT2的降解,从而上调TNFAIP1,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证明了丙酸盐的抗肿瘤效果,提示EHMT2或可作为结肠癌治疗的潜在靶点,同时提示EHMT2抑制剂和肠道菌群联用对于结直肠癌治疗的协同作用。
结直肠癌
丙酸盐
EHMT2
肠道菌群代谢物
转移性乳腺癌
国内团队:茶花来源的天然纳米囊泡抑制转移性乳腺癌
尽管有几种人工纳米疗法已被批准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实际治疗,但低效的治疗效果、严重的不良反应和高成本的大规模生产仍然是重大挑战。西南大学的肖波、曾亮和重庆大学的王晨晖合作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发表文章,首次分离出茶花来源的外泌体样纳米囊泡(TFENs),鉴定出富含多酚、黄酮、蛋白质和脂质等活性物质,体内和体外实验显示TFENs通过ROS生成和调控菌群来抑制转移性乳腺癌。
转移性乳腺癌
茶花来源的天然外泌体样纳米囊泡
ROS生成
肠道菌群
Tea fl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