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Bin Liu
文章数:3篇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利用L-苹果酸促进自身定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是一种食源性病原菌,会诱发腹泻和出血性结肠炎等。在对宿主进行感染的过程中,EHEC已经进化出多种机制来与原位菌群竞争营养,同时感知宿主肠道信号并调节其毒力基因的表达。然而,宿主及菌群产生的代谢物如何调节EHEC生长和毒力表达的机制仍未完全揭示。南开大学泰达生物技术研究院杨斌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性文章,表明EHEC利用宿主和菌群衍生的L-苹果酸作为驱动富马酸呼吸的重要营养物质,从而促进其在宿主大肠中定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肠道定植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L-苹果酸
大肠杆菌
南开大学Science子刊:揭秘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表达调控
大肠杆菌是正常肠道微生物组的一部分,但一些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菌株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胃肠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和大肠杆菌致病能力的毒力因素包括肠上皮细胞消失(LEE)致病岛基因座中编码的基因。来自南开大学的刘斌团队在Science Signaling发表文章,发现在富含磷酸盐的条件下,大肠杆菌中的小RNA EsrL刺激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和大肠杆菌中毒力基因的表达,从而在富含营养的肠道环境中促进肠出血性肠出血性肠道杆菌和大肠菌群的致病性。
大肠杆菌
致病菌
小RNA
磷酸盐
毒力因子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南开大学:肠菌产生的核黄素如何增强致病菌毒力?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是重要的人类病原体,可导致出血性腹泻等疾病,严重时危及生命。EHEC可感知大肠内的多种环境信号,精确诱导III型分泌系统(T3SS)表达,这是EHEC存活和建立感染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步骤。T3SS由肠细胞脱落位点(LEE)致病性岛编码,行使分子注射器功能,将多种效应因子注入宿主肠上皮细胞,导致肠上皮细胞形成附着和消失病变。南开大学王磊和刘斌团队近日在PNAS发表研究文章,在EHEC O157:H7血清型发现一个可感知结肠菌群产生的核黄素的双组份调节系统rbfSR,通过增加毒力基因LEE表达而增强细菌致病能力,并指出存在其他EHEC血清型通过横向基因转移获得该调节系统并增强毒力的风险。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研究论文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核黄素
双组份调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