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Jinbao Yin
文章数:1篇
饮用水
河海大学:饮水中的消毒副产物如何被胃肠“处理”?
饮用水中的消毒副产物(DBPs)主要通过口服摄入并在胃肠道降解后暴露于人体。胃肠降解在DBPs毒性作用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近日,河海大学王沛芳及团队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建立了半连续稳态胃肠模拟系统,评估5类消毒副产物在胃和小肠的降解情况,DBP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可能会间接引发宿主肠道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同时,氧化应激和炎症会导致结直肠细胞凋亡和细胞损伤,值得关注。
饮用水
消毒副产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