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Jiaqi Xu
文章数:4篇
纳米药物
国内团队:受益生菌启发的纳米药物或可缓解结肠炎
基于微生物疗法为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然而,到目前为止较差的临床结果和有限灵活性的细菌方法仍需要改进。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Kam W Leong(梁锦荣)、华南理工大学邵丹、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张银龙及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受益生菌在缓解肠道疾病症状方面的健康益处启发,将大肠杆菌Nissle 1917衍生膜涂抹到可降解的二硒化胺桥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形成仿生纳米药物(SeM@EM)。构建结肠炎动物模型,发现口服SeM@EM可通过调节氧化还原平衡、免疫反应和肠道菌群来恢复结肠炎的肠道稳态。总之,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益生菌膜治疗IBD的方法,也为未来开发类似的模拟益生菌纳米药物治疗胃肠道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纳米药物
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纳米医学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双硒桥联透明质酸纳米制剂治疗IBD
这是发表在ACS nano上的一份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聂广军、孟幻、张银龙及其团队完成。作者通过利用双硒键桥连透明质酸(HA)构建具有结肠炎微环境靶向功能的多孔球形纳米抗氧化剂,通过HA的CD44阳性细胞靶向能力,在组织炎症部位实现富集,再由双硒介导的ROS直接清除与上调核内转录因子Nrf2以增强下游抗氧化蛋白活性清除ROS,实现体内缓解炎症的作用。
肿瘤疫苗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工程菌——口服肿瘤疫苗的潜力股
复杂的胃肠环境和肠道上皮屏障限制了口服肿瘤疫苗的设计和疗效。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近期发表的来自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赵潇团队的研究成果,通过改造大肠杆菌,开发了一种工程菌来源的基于外膜囊泡(OMV)的口服肿瘤疫苗,成功在肠道内实现了表达肿瘤抗原的OMVs的原位可控生产。研究发现,与肿瘤抗原一起,OMVs能有效地穿过肠道上皮屏障,被固有层的免疫细胞识别,从而有效地激活了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对肿瘤生长的显著抑制。这一策略对于开发口服肿瘤疫苗具有巨大的潜力。
肿瘤疫苗
外膜囊泡(OMV)
基因工程菌
肿瘤抗原
黑色素瘤小鼠模型
细菌外膜囊泡
国内团队:表达肿瘤抗原的细菌外膜囊泡或可用于肿瘤治疗
Nature Communications最近发表了来自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和赵潇团队领衔的研究成果,通过在细菌外膜囊泡(OMVs)表面表达与ClyA(OMVs表面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结合的蛋白,开发了一种灵活的显示肿瘤抗原的系统。由于OMVs在淋巴结内的可有效积累,并且抗原与OMVs能稳定融合,抗原可以有效地运送到淋巴结并呈递给DC。利用这种表达肿瘤抗原的OMVs,能够激活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小鼠肺部黑色素瘤的转移。本研究结果提示,这种能够同时显示多种肿瘤抗原的OMVs系统,对于靶向复杂和异质性肿瘤抗原的个性化肿瘤疫苗的开发具有潜在价值。
细菌外膜囊泡
肿瘤治疗
纳米医学
黑色素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