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Lutao Du
文章数:4篇
国内团队:外周血单核细胞DNA甲基化水平或可用于大肠癌早期诊断
结直肠癌(CRC)的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传统筛查方法中,结肠镜检查具有侵入性,而粪便免疫化学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够理想。因此,开发特异性高、敏感性好的非侵入性CRC早期诊断方法是必要的。CRC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免疫细胞可响应肿瘤的动态变化,但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于CRC早期诊断的研究还比较少。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杜鲁涛、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王传新和李娟团队在Cancer Research发表文章,证实CRC患者PBMC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发生显著改变,建立了基于PBMC DNA甲基化标记和单管多重甲基化特异性定量PCR方法的早期CRC诊断方法。
结直肠癌
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如何利用外泌体进行结直肠癌早期诊断
外泌体具有丰富的生物指纹图谱和高度的稳定性,是诊断结直肠癌(CRC)的新型生物标记物。山东大学的王传新和杜鲁涛、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钱昆合作在Small发表文章,构建出外泌体富集系统,并分析出CRC特异性外泌体膜蛋白——SORL1,进而设计检测系统,可用于CRC的早期诊断。
结直肠癌
外泌体
早期诊断
早发性结直肠癌
马延磊团队:早发性大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代谢组和细菌酶基因特征
大肠癌(CRC)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升高。常规的CRC筛查策略主要针对≥50岁的晚发性(LO)CRC,如何对早发性(EO)CRC进行有效的早期筛查,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延磊团队近期在Gut发表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对总共549例的EO-CRC患者、LO-CRC患者和健康对照进行粪便宏基因组和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EO-CRC和LO-CRC在菌群组成、代谢物和细菌酶基因方面的相似和差异,并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了基于多组学标志物的预测模型,在EO-CRC的检测筛查方面具有强大潜力。
早发性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代谢组
预测模型
结直肠癌筛查
早发性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早发性大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
早发性结直肠癌(yCRC,<50岁)的发病率正在快速增加,且其侵袭性更强,但目前关于yCRC的肠道菌群及其诊断价值尚缺乏深入研究。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延磊团队的研究,重点分析了yCRC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改变,揭示了其与晚发性CRC(oCRC,≥50岁)的差异,并基于粪便菌群标志物开发了诊断模型,或能用于yCRC的检测。
早发性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医学研究
诊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