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Sarah Lebeer
文章数:14篇
益生菌
Cell子刊:皮肤局部施用特定乳杆菌可改善痤疮
Cell Reports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在大多数健康志愿者的皮肤菌群中可检测到乳杆菌。选择3株乳杆菌科菌株制备成益生菌胶囊,可调节中轻度痤疮患者的皮肤菌群,并减少炎症病变。
益生菌
皮肤菌群
痤疮
研究论文
随机对照试验
盆腔放疗疾病
放射性肠道黏膜炎早于肠道菌群失调?
盆腔放疗可能导致肠道黏膜炎及菌群失调。ISM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盆腔放疗可诱导小鼠肠道的形态变化(隐窝深度及绒毛长度增加)及肠道炎症应答,损伤肠道屏障,并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值得注意的是,盆腔放疗诱导的肠道黏膜炎发生在肠道菌群失调之前。
盆腔放疗疾病
Biomarkers
intestinal diseases
Microbiome
研究论文
后生元
Nature Reviews:后生元的定义和范围(ISAPP共识声明)
后生元(postbiotics)这一术语在科学文献和商业产品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但目前仍缺乏明确统一的定义。2019年,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ISAPP)召集了专家小组,对后生元的定义和范围进行了审议,并以共识声明的形式于近期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临床、产业和监管从业人员以及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官方”的后生元概念,推荐专业人士仔细阅读。
后生元
呼吸道病毒感染
Cell子刊:利用微生物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综述)
新的证据表明,微生物疗法可以预防和治疗呼吸道病毒疾病。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近期发表的综述,探讨了局部应用微生物治疗呼吸道病毒疾病的有益作用及潜在的相关分子机制。未来需要更多关于微生物治疗呼吸道病毒疾病的研究。
呼吸道病毒感染
发酵食品
Nature Reviews:正式定义“发酵食品”,ISAPP发布重磅共识
发酵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近年对肠道菌群的研究开展,人们对发酵食品的关注也逐渐增加。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ISAPP)于2019年召开专家会议,明确了发酵食品的准确定义和类型以及与益生菌的区别,探讨了其安全性、风险和健康益处(包括其营养属性和潜在的改善健康的机制),并回顾了发酵食品的监管和在膳食指南中的现状。这些内容形成的共识声明文章已于近期发表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内容非常丰富,推荐专业人士仔细参考。
发酵食品
共识声明
Cell子刊:人鼻腔中的益生菌
科学研究表明,在正常人体中栖息着千亿个以上的微生物,种类多达400多种,主要分布于消化道、眼、鼻、口腔、皮肤及阴道中。尽管在人类肠道、口腔、阴道和皮肤发现了包括益生菌在内的数量众多的细菌,但对于上呼吸道的有益细菌还知之甚少。发表在《Cell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从健康人体鼻腔中分离到了若干乳杆菌菌株,包括干酪乳杆菌(L.casei)、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清酒乳杆菌(L. sakei)、鼠李糖乳杆菌(L.rhamnosus)等。其中干酪乳杆菌AMBR2在鼻腔内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具有抗菌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表明该菌株具有作为上呼吸道益生菌的巨大潜力。
宿主-微生物稳态
Cell子刊:人鼻腔中的潜在益生菌
科学研究表明,在正常人体中栖息着千亿个以上的微生物,种类多达400多种,主要分布于消化道、眼、鼻、口腔、皮肤及阴道中。尽管在人类肠道、口腔、阴道和皮肤发现了包括益生菌在内的数量众多的细菌,但对于上呼吸道的有益细菌还知之甚少。发表在Cell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从健康人体鼻腔中分离到了若干乳杆菌菌株,包括干酪乳杆菌(L.casei)、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清酒乳杆菌(L. sakei)、鼠李糖乳杆菌(L.rhamnosus)等。其中干酪乳杆菌AMBR2在鼻腔内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具有抗菌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表明该菌株具有作为上呼吸道益生菌的巨大潜力。
宿主-微生物稳态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niche-adaptation
Microbiome
probiotics
中耳炎
中耳炎:从微生物组到益生菌(综述)
中耳炎是儿童抗生素处方的主要原因,但抗生素使用应限制得越少越好,研发中耳炎的抗生素替代药物具有重要意义。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近期发表的一篇重磅综述,详细介绍了中耳炎的致病菌和相关菌群研究进展,讨论了通过菌群研究寻找用于治疗中耳炎的益生菌策略,值得专业人士参考。
中耳炎
Haemophilus influenzae
Lactobacillus
Moraxella Catarrhali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益生菌
益生菌需要更深入的机制研究(必读综述)
这是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IF: 8.38]发表的关于益生菌需要更多机制研究以支持更广泛应用的综述,文章篇幅不长,却系统性论述了益生菌的作用、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并举例说明了如何利用动物模型、分子机制研究来阐明益生菌的确切作用机制,并讨论机制的阐明对益生菌行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这是非常有启发性的研究,特别推荐益生菌专业人士阅读!
益生菌
抗生素相关腹泻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动物模型
分子机制
鼠李糖乳杆菌GG株(LGG)
鼠李糖乳杆菌GG预防小鼠的过敏性哮喘
Allergy: European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经鼻腔接种鼠李糖乳杆菌GG,可预防桦树花粉引起的小鼠过敏性哮喘,而鼠李糖乳杆菌GR-1则无此预防作用。
鼠李糖乳杆菌GG株(LGG)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L. rhamnosus GR-1
鼠李糖乳杆菌GR-1
研究论文
益生菌
鼠李糖乳杆菌GG预防小鼠的过敏性哮喘
Allergy: European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经鼻腔接种鼠李糖乳杆菌GG,可预防桦树花粉引起的小鼠过敏性哮喘,而鼠李糖乳杆菌GR-1则无此预防作用。
益生菌
哮喘
过敏
鼠李糖乳杆菌GG
LGG
上呼吸道体外建模
如何建立慢性鼻窦炎的体外模型
慢性鼻窦炎患者众多但病因不明,建立体外模型对研究病理、开发防治方法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目前鼻窦炎体外模型建立的进展和优缺点,提出了优化体外模型所需考虑的因素,强调了对鼻腔菌群而不是少数致病菌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对建立菌群相关疾病模型、研究菌群-宿主互作、菌群-免疫系统互作都具有参考价值,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上呼吸道体外建模
慢性鼻窦炎
Jordi Bruix
Jordi Bruix
鼻咽菌群
FM:鼻菌群 ≠ 鼻咽菌群
这是第一个大规模系统性分析健康人鼻(鼻腔)菌群和鼻咽菌群特征的研究,纳入了100名健康人的样本,结果值得关注,特别推荐。
鼻咽菌群
鼻菌群
阴道菌群
TM:惰性乳杆菌,是阴道的朋友还是敌人?(综述)
刚刚上线的Trends in Microbiology上,发出了一篇关于阴道菌群的重要综述,主题有关于还不明确是友是敌的惰性乳杆菌,内容大部分对此进行论述,但对健康和疾病下的阴道菌群也进行了全面阐述,包括图示也是清楚明了,非常值得一读。强烈推荐。
阴道菌群
卷曲乳杆菌
惰性乳杆菌
加氏乳杆菌
詹氏乳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