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Qing Wei
文章数:9篇
秦环龙+蔚青+曹原:TCR库异常与肠道菌群变化和CRC体细胞突变有关
结直肠癌(CRC)的肿瘤形成是多因素的,其中肠道菌群与CRC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且肠道菌群对于免疫成熟很重要,然而目前缺乏将微生物谱、T细胞受体(TCR)和人类CRC体细胞突变整合起来的报道。近日,同济大学秦环龙、蔚青、曹原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文章,发现结直肠癌相关T细胞受体库异常与肠道菌群变化和体细胞突变有关,确定了新型生物标志物,为CRC检测和诊断的临床决策提供信息。
生酮饮食
秦环龙+蔚青:生酮饮食治疗疾病的作用和机制(综述)
生酮饮食 (KD) 是一种高脂肪、充足蛋白质和极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方案,它模拟可诱导酮体生成等代谢改变的禁食状态。KD已被确立为一种成功的治疗顽固性癫痫的饮食方法,并且在过去十年中迅速引起了研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KD对除癫痫以外的各种疾病具有治疗潜力,从肥胖到恶性肿瘤。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秦环龙和蔚青作为共同通讯作者近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的一篇综述总结了 KD 在不同疾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实验和临床证据,并讨论了可能的作用机制。有趣的是,本综述在Introduction出现了中文“病从口入”和“晋”,也许这也是中华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的一种表现。最后值得提醒的是,生酮饮食还有很多科学问题尚未得到解答,安全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生酮饮食
代谢疾病
神经疾病
肿瘤
综述
结直肠癌
秦环龙团队:大肠癌中的“坏”细菌,或能在免疫治疗中发挥“好”作用
很多研究显示,结直肠癌(CRC)中的具核梭杆菌是促癌的“坏”细菌,能增强CRC的化疗耐药性、抑制免疫。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秦环龙和蔚青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却发现,具核梭杆菌对CRC治疗可能也有“好”的一面——增强抗PD-L1免疫治疗的效果,并阐释了相关作用机制。这些发现揭示了具核梭杆菌在CRC免疫治疗中的新作用,并为临床预测PD-1/PD-L1阻断治疗的疗效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结直肠癌
癌症免疫疗法
具核梭杆菌
预后标志物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具核梭杆菌
秦环龙等:鉴定具核梭杆菌亚种的新方法
具核梭杆菌具有4个亚种,可能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但现有方法难以区分这4个亚种。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秦环龙团队与蔚青团队在Microbial Biotech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鉴定出了14种特异性的基因标志物,可基于PCR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的粪便样本及肿瘤样本中鉴别具核梭杆菌的4个亚种。
具核梭杆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结直肠癌
CRC
秦环龙+刘俊彦+马延磊:具核梭杆菌促肠癌的新机制
研究表明细菌能调控结直肠癌(CRC)代谢。同时,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Fn感染是否改变结直肠癌患者的代谢仍不清楚。Cancer Research近期发表了同济大学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秦环龙、重庆医科大学刘俊彦、复旦大学马延磊与团队的研究成果,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为基础的靶向代谢组学、宏基因组测序、细胞分析和无菌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Fn感染可激活TLR4/AKT/Keap1/NRF2信号,上调CRC细胞中CYP2J2的表达,进而增加12,13-EpOME的产生,最终导致CRC的发生。本研究不仅拓展了我们对Fn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认识,而且为Fn感染的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潜在临床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CRC
具核梭杆菌
秦环龙+马延磊+沈通一:植物乳杆菌抗炎蛋白MIMP或能改善肠炎
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秦环龙、马延磊和沈通一团队共同主导的研究,发现来自植物乳杆菌的微整合膜蛋白(MIMP),具有抗炎功效,可显著缓解结肠炎模型小鼠的症状,并揭示了相关分子机制,或能用于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治疗。相关成果在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发表,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炎症性肠病
秦环龙+马延磊+沈通一:植物乳杆菌抗炎蛋白MIMP或能改善肠炎
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秦环龙、马延磊和沈通一团队共同主导的研究,发现来自植物乳杆菌的微整合膜蛋白(MIMP),具有抗炎功效,可显著缓解结肠炎模型小鼠的症状,并揭示了相关分子机制,或能用于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治疗。相关成果在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发表,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炎症性肠病
Gut barrie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flammatory cytokines
MIMP
carcinogenesis
Gastroenterology:具核梭杆菌促进大肠癌的信号通路
这是复旦、同济大学团队合作的重要工作,强烈推荐给大家。
carcinogenesis
gene regulation
microbe
signal transduction
Jordana E Hoppe
colorectal cancer
同济秦环龙等Gut:大肠癌分子机制最新研究
同济大学第十附属医院院长秦环龙教授和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肿瘤中心王华敏两位大牛的合作[赞]
colorectal cancer
Atis Muehlenbachs
Sherif R Za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