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静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兼消化科主任、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
房静远博士,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房静远等:中国胃肠道癌症负担的过去、现状及未来
仁济医院的房静远与浙江省肿瘤医院的陈天辉在Cancer Letter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2020年的中国胃肠道癌症的发病及死亡数据,并总结了1990-2019年间的中国胃肠道癌症的流行病学数据的变化趋势,同时展望了未来10年的中国胃肠道癌症负担的变化。
03-27
房静远+洪洁+陈豪燕Cell子刊:菌群失调相关的尿素积累或促大肠癌
Cell Metabolism发表的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房静远、洪洁、陈豪燕与团队的研究成果,发现宿主的尿素循环在结直肠肿瘤发生过程中被显著激活,伴随以缺乏尿素分解能力为特征的肠道菌群变化。尿素的积累可使巨噬细胞偏向以多胺积累为特征的促肿瘤表型。在小鼠模型中,使用尿素循环抑制剂或基于双歧杆菌的补充剂治疗,可以缓解尿素介导的肿瘤发生。总之,这项研究强调了尿素循环抑制剂或使用益生菌调节微生物组成以预防结肠直肠癌的潜在作用。
03-25
房静远+陈萦暄Nature子刊:结直肠癌利用SIRT5保持核苷酸的可用性避免DNA损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房静远、陈萦暄及其团队此前报道了SIRT5在结直肠癌(CRC)中表达增加。近日,该团队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进一步发现SIRT5通过翻译后修饰机制维持了CRC细胞中核苷酸的可用性,避免了DNA损伤,并可导致CRC细胞的化疗耐药,为CRC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2022-10-31
房静远团队:一文读懂具核梭杆菌与大肠癌(综述)
具核梭杆菌是一种口腔厌氧性条件致病菌,在结直肠癌(CRC)患者的粪便和肿瘤组织中均有富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房静远团队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最新综述,总结了具核梭杆菌在CRC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调控机制,并将具核梭杆菌作为CRC早期预警和预后预测标志物进行讨论。
2022-09-05
房静远+洪洁+陈豪燕Cell子刊:菌群失调相关的尿素积累或促大肠癌
① 分析患者结直肠的正常、腺瘤和癌组织,发现肿瘤进展过程中,宿主的尿素循环代谢被激活;② 这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特征为双歧杆菌等有尿素分解能力的有益菌减少、缺乏尿素分解能力的致病菌增多;③ 机制上,尿素可进入巨噬细胞,抑制p-STAT1与SAT1启动子区域结合,导致SAT1表达减少,从而抑制多胺分解代谢,引起多胺积累,诱导了巨噬细胞的促肿瘤表型;④ 用尿素循环抑制剂,或基于双歧杆菌的益生菌干预,可缓解尿素介导的小鼠肿瘤发生。
03-23
房静远等:中国胃肠道癌症负担的过去、现状及未来
① 2020年,中国新发1,922,362例胃肠道癌症,胃肠道癌症死亡1,497,388例;② 其中结直肠癌发病率最高(555,480例,23.9/10万人),肝癌死亡率最高(391,150例,17.2/10万人);③ 1990-2019年间,食管癌、胃癌、肝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均呈显著降低趋势,但近些年又逐渐平稳或回升;④ 未来10年,预计结直肠癌及胰腺癌的比例会快速增加;⑤ 吸烟及饮酒是男性胃肠道癌症死亡的主要因素,高BMI是增长最快的胃肠道癌症风险因素。
03-16
房静远+陈萦暄Nature子刊:结直肠癌利用SIRT5保持核苷酸的可用性避免DNA损伤
① 人结直肠癌(CRC)细胞系中,敲低 Sirtuin5(SIRT5)可引发DNA损伤,导致CRC细胞的细胞周期停滞及凋亡,补充核苷酸可逆转该表型;② SIRT5通过去丙二酰化激活磷酸戊糖途径中的转酮醇酶(TKT),促进生成核苷酸合成前体核糖-5-磷酸,补充CRC细胞核苷酸池而促进其生长;③ 小鼠移植瘤模型中,过表达TKT可逆转敲低SIRT5导致的肿瘤生长抑制;④ SIRT5的这一功能导致体内外CRC细胞对化疗药5-FU耐药,SIRT5高表达与临床上CRC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2022-10-17
房静远等:粪便特征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
① 纳入胃癌(GCa)和慢性胃炎(ChG)患者共1043名,对配对样本(组织和粪便)进行16S rRNA基因分析,确定差异丰富的微生物;② 上皮内瘤样病变和早期/进展期GCa患者中,粪便咽峡炎链球菌(Sa)和星座链球菌(Sc)在GCa组织和粪便中高度富集;③ Sa∪Sc并行标签和Sa/Sc单标签均在区分早期和进展期GCa中表现出高灵敏性;④ 在辨别进展期GCa时,Sa∪Sc比Sa∪CEA或Sc∪CEA更具优势;⑤ 在验证队列中验证了Sa∪Sc在早/晚期GCa诊断中的表现。
2022-02-12
房静远+陈萦晅:DNA修复通路的种系突变或与家族性结直肠癌发展有关
① 24例家族性结直肠癌(CRC)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发现调控DNA修复的基因(RMI1、PALB2、FANCI)发生突变;② 在一个家系鉴定出CHEK2存在无义突变,而CHEK2调控细胞周期和DNA损伤修复;③ CHEK2变异携带者的体细胞突变分析显示TP53、APC和FBXW7发生突变;④ CHEK2变异携带者的肿瘤中发现杂合性缺失,IHC显示癌组织中Chk2表达缺失,且在126例散发性CRC中鉴定出CHEK2突变;⑤ DNA损伤时,CHEK2缺失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和凋亡,p53磷酸化减少。
2021-09-22
仁济医院:两种硬化性胆管炎中,粪便菌群和代谢组的改变和差异
① 纳入34例IgG4-SC、37例PSC和64例健康对照,进行多组学整合分析;② 2种疾病都呈现菌群的α多样性降低和组成改变,伴随粪便代谢组的变化,PSC尤为明显;③ 2种疾病也存在不同的菌群和代谢组特征,基于代谢物的模型在疾病状态预测方面优于基于菌群的模型;④ IgG4-SC的疾病相关菌属和代谢物多与转氨酶相关,Blautia的减少和琥珀酸的升高可能参与肝脏炎症;⑤ PSC的菌群/代谢物特征与胆汁淤积表型相关,例如真杆菌属和次级胆汁酸的共同减少。
2021-05-25
房静远团队:ZFP90经肠道菌群促进肠炎相关肠癌的发生
① 通过GWAS和GEO数据库的重叠分析,发现ZFP90为结肠炎相关的结直肠癌(CAC)的候选致癌基因;② Zfp90ΔIEC条件敲除小鼠表现出对AOM-DSS诱导结直肠癌的易感性降低;③ Zfp90ΔIEC条件敲除改善CAC发展中小鼠肠道屏障损坏,缓解局部炎症;④ 菌群清除和FMT证实Zfp90ΔIEC的抗肿瘤表型依赖于肠道菌群,尤其是普氏菌(P.copri)为主的菌群可能介导CAC发展过程中Zfp90的致癌作用;⑤ 机制上,Zfp90通过TLR4-PI3K-AKT-NF-κB信号通路,介导CAC的发生。
2021-05-0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兼消化科主任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
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质控中心主任
卫生部内科消化重点实验室主任
房静远博士,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消化科主任;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长;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质控中心主任, 卫生部内科消化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促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消化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消化杂志副总编辑。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咨询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攻胃肠癌发生和预防中表观遗传修饰、信号通路和肠微生态研究。以第一责任人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蛋白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卫生部公益行业基金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等。以唯一通讯作者或Last Author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于Cell、Lancet Oncol、Cancer Discov、 Lancet GH、Gut、Cell Res、JNCI、Nat Commun等期刊;以第一完成人获2008年和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6获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
1996~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1998~2001:美国NIH博士后,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
胃肠癌发生和预防中表观遗传修饰、信号通路和肠微生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促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消化学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华消化杂志副总编辑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咨询委员
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