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冰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 附属儿科医院青年研究员
王立顺团队Nature子刊:热量限制的抗肿瘤作用或与肠菌有关
① 通过热量限制(CR)或者间歇性禁食(IF)干预肿瘤小鼠模型(同时使用或不使用抗生素),CR干预(而不是IF)可通过肠道菌群抑制皮下肿瘤的形成;② CR干预后小鼠肠道中双歧杆菌属显著富集,补充两歧双歧杆菌以CD8+ T细胞依赖方式发挥抗肿瘤效果;③ 补充两歧双歧杆菌上清液也可上调肿瘤浸润CD8+ T细胞,从而促进CR的抗肿瘤作用;④ 定量分析发现上清液中乙酸含量显著升高,补充乙酸(而不是丙酸)通过IFN-γ+CD8+ T细胞积累调节抗肿瘤作用。
01-16
国内团队:副干酪乳杆菌sh2020改善小鼠的大肠癌免疫治疗
① 结直肠癌(CRC)模型小鼠中,移植健康个体的肠道菌群的小鼠对anti-PD1相当敏感,而移植CRC患者的菌群则不行;② 对anti-PD1反应良好的小鼠中,乳杆菌显著增加,并且与抗肿瘤免疫显著相关;③ 经过筛选、分离得到一株新的乳杆菌,命名为副干酪乳杆菌sh2020,其在菌群失调的小鼠依然显示出抗肿瘤效果;④ sh2020诱导肿瘤内CXCL10表达上调,随后增加CD8+ T细胞的招募;⑤ sh2020对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增强其抗肿瘤功能和肠道屏障功能。
2022-03-08
果胶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增强PD-1单抗疗效
① 用广谱抗生素清除小鼠内源性肠道菌群,随后用健康人或新诊断的CRC患者的粪便灌胃进行菌群人源化;② 相比健康人粪便,用CRC患者粪便处理的荷瘤小鼠抗PD -1单抗的疗效明显受损;③ 果胶增加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并改善菌群组成,增强抗PD-1单抗对肠道菌群人源化小鼠的效果;④ 该作用与肿瘤微环境中CD8+ T细胞浸润和活化的增加有关,或由丁酸盐介导;⑤ 果胶促进抗PD-1单抗的疗效,或为辅助癌症免疫治疗带来新的进展。
2021-02-19
用光遗传学定量、定时控制肠菌代谢,促进宿主长寿
① 开发了一种利用光遗传学控制秀丽隐杆线虫肠道中细菌的基因表达和代谢产物产生的方法;② 对大肠杆菌菌株进行基因改造,利用光可以定量控制荚膜异多糖酸(CA)的分泌;③ 使用这种由光遗传学控制的菌株在秀丽隐杆线虫肠道中诱导CA的产生,保护线虫肠道细胞的线粒体免受应激引起的过度断裂的影响;④ 该菌株的寿命延长效应与绿光强度呈正相关,表明宿主的寿命在与CA存在剂量效应;⑤ 光遗传学可用于实现肠道细菌代谢的定量和时间控制。
2020-12-16
Cell:促进长寿的肠道细菌分子靶点和代谢产物!
① 通过筛选3983个大肠杆菌突变体,发现删除其中29个基因,促进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而许多突变体还阻止肿瘤生长和淀粉样β蛋白积累;② 突变体通过多糖可拉酸(CA)来调节线粒体动力学和未折叠蛋白响应(UPRmt),这促进长寿;③ 纯化的CA聚合物则通过响应UPRmt的转录因子ATFS-1以显著促进宿主的寿命,这样的效果在不同物种中均呈现;④ 这是首次发现促长寿微生物的分子靶点以及相关细菌代谢产物。
2017-06-15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2023
2022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 附属儿科医院青年研究员
2002年1月~2008年8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博士
1997年9月~2001年7月: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学士
2019年2月~至今: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 附属儿科医院,青年研究员
2011年5月~2018年12月:美国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博士后
基于前期开创性系统发现的肠道菌群基因构成及代谢产物对宿主健康寿命的影响,本课题组主要致力于向机制探寻与潜在临床应用方向推进。课题组力争发现影响衰老的新的分子通路,并找到对抗衰老及肿瘤、阿尔兹海默症等相关疾病的安全、简便、非侵入性方法。主要项目包括:(1)完成对促长寿细菌突变体的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并据此以转化技术在人类典型肠道菌种中构建同源突变体,用于未来的有目的可控肠道菌移植;(2)检验新鉴定出的促长寿化合物——荚膜异多糖酸在哺乳动物中的效果,冀望将该化合物早日推向临床测试;(3)定位由细菌释放并可为线粒体接收的信号分子,完善细菌与宿主间的信息交流的理论,为治疗多种疾病提供洞见。
2018,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
2017,The Best Paper,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and Human Genetics,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2004,Raymond C. Osburn Memorial Graduate Fellowship,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04,Mary S. Muellhaput Scholarship,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