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彦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教授、微生物组医学中心PI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教授,微生物组医学中心PI。研究领域为人体微生物组学,关注分析方法的优化开发,疾病关键菌的分析挖掘,探究菌群与代谢性疾病、卒中和母婴健康的关系。发表SCI论文20余篇,包括Nature Medicine封面文章,Microbiome等一系列高水平论文。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等课题。
何彦团队:肠道菌群的衰老轨迹与代谢疾病和年龄相关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肠道菌群也会伴随年龄增长出现衰老。然而,人类肠道菌群的衰老速度可能不同,出现加速或延迟现象。菌群的衰老轨迹是否可以用作成人代谢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呢?针对这一问题,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何彦教授团队在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肠道菌群的衰老轨迹可能成为儿童和成人慢性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应考虑年龄和代谢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2022-09-08
傅静远等Nature:人类肠道微生物组、暴露组与遗传力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傅静远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Natur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对荷兰8000余人的大型队列进行详尽分析,系统性地揭示了暴露组和遗传力与肠道菌群的关联和对菌群的影响。我们特别附上对该研究共同通讯作者傅静远教授的专访,以飨读者。
2022-04-14
尹恝+吴齐恒+何彦:肠道菌群如何影响中风后认知障碍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尹恝团队、吴齐恒团队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何彦团队在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揭示了肠道菌群与中风后认知障碍(PSCI)的因果关联,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LPS增加及丁酸盐减少促进了肠道损伤,并通过肠-脑轴破坏血脑屏障,以诱导神经炎症,从而导致认知障碍,而补充丁酸盐可逆转PSCI小鼠的表型。 ​
2022-04-09
尹恝+何彦+朱佳佳:补充丁酸钠或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尹恝、朱佳佳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何彦与团队,近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文章,表明T2D肠道菌群与缺血性卒中后的脑损伤加重存在因果关联,补充丁酸钠可起到神经保护作用。这些发现为治疗T2D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了新思路。
2021-10-15
何彦团队:肠道菌群的衰老轨迹与代谢疾病和年龄相关
① 针对6376名参与者进行菌群分析,其中1083名健康人群菌群年龄与实际年龄呈正相关;② 代谢疾病患者菌群衰老轨迹在近50岁时与健康人群交叉,实际年龄较轻的个体菌群年龄大于健康个体,而实际年龄较长的个体菌群年龄低于健康个体;③ 服用抗生素或药物的代谢疾病患者的菌群年龄显著低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④ 健康人群菌群(如梭状芽孢杆菌和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年龄呈正或负相关,但在代谢疾病患者体内是无序的。
2022-09-01
郑钜圣+陈裕明+周宏伟:失眠促心血管疾病,菌群-胆汁酸轴可能起介导作用
① 分析1809人的前瞻性队列发现,慢性失眠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及特定的胆汁酸相关;② 在慢性失眠中下调的2个瘤胃球菌科菌属(UCG-002和UCG-003)与心血管代谢疾病(CMD)也呈负相关;③ 慢性失眠相关的胆汁酸(正相关的MCA和NorCA,负相关的IsoLCA)可能介导了肠菌UCG-002和UCG-003与CMD的关联;④ 喝茶与肠菌UCG-002和胆汁酸NorCA也相关,但方向与慢性失眠相反;⑤ 在6122人的横断面队列中验证了肠道菌群与慢性失眠、CMD及喝茶之间的关联。
2022-05-30
尹恝+吴齐恒+何彦:肠道菌群如何影响中风后认知障碍
① 纳入34名PSCI患者及49名非PSCI患者;② 与非PSCI患者相比,PSCI患者的肠杆菌科富集,肠道LPS及外周炎症标志物升高;③ 相比移植非PSCI患者粪菌的小鼠,移植PSCI患者粪菌的小鼠的肠杆菌科富集,肠道TLR4表达上调,循环LPS、LBP及炎症因子升高,粪便丁酸盐水平降低;④ 以及血脑屏障受损、小神经胶质细胞活化、海马神经元凋亡、丘脑Aβ沉积、肠道损伤及认知障碍更严重;⑤ 中风后腹膜内注射LPS可重现PSCI小鼠的表型,补充丁酸钠可逆转上述表型。
2022-04-04
周宏伟等:中国孕妇群体阴道菌群构成新认识!
① 纳入2689名低早产风险的孕妇,检测阴道菌群,发现孕中期阴道菌群以乳酸菌占主导,且多样性较低;② 其中乳酸杆菌以卷曲乳杆菌和惰性乳杆菌为主,其中惰性乳杆菌与阴道白细胞存在正相关;③ 阴道唾液酸酶活性越高,则加德纳菌、阿托波菌和普氏菌等细菌性阴道病相关的菌种丰度增高;④ 阴道菌群构成、唾液酸酶活性以及阴道白细胞水平与早产风险均无关联;⑤ 本研究对中国孕妇群体阴道菌群构成提供了新的认识。
2021-12-20
尹恝+何彦+朱佳佳:补充丁酸钠或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
① 患有2型糖尿病(T2D)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粪便中,产丁酸菌和丁酸的水平明显低于没有T2D的AIS患者;② 在T2D小鼠中,补充丁酸钠改善了糖尿病表型,改变了肠道菌群,并改善了卒中后的脑损伤;③ 与移植T2D小鼠粪便相比,移植接受丁酸钠治疗的T2D小鼠的粪便明显减轻了受体小鼠之后AIS的脑梗死体积;④ 这种保护与肠道屏障功能的改善、血清脂多糖、脂多糖结合蛋白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降低以及血脑屏障的改善有关。
2021-10-06
陈裕明+郑钜圣+何彦:氨基酸介导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的关联
① 对1776名成人菌群进行16S扩增子测序、骨矿物质密度检测、粪便和血清靶向代谢组检测,并进行关联分析;② 骨质疏松症与肠道菌群的β多样性、分类和功能组成相关,相关的差异菌(菌群标志物)功能富集在肽酶和转录机制的水平;③ 粪便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表明,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以及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降解分别与确定的菌群标志物和骨质疏松症显著相关;④ 多组学联用揭示肠道菌群失调和氨基酸代谢可能是干预骨质疏松症的靶点。
2021-07-02
周宏伟+何彦:肠道菌群在PCOS中的重要作用
① 拟杆菌在未接受治疗的 PCOS病人以及在来曲唑诱导的PCOS小鼠模型中显著富集;② 35天抗生素处理去除PCOS小鼠肠道菌群改善了PCOS表型、胰岛素抵抗,并增加了回肠中法尼酯X受体(FXR)mRNA相对水平和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FGF15)水平;③ 接受PCOS病人的粪菌移植的小鼠在10周时表现出胰岛素抵抗,但未发展为PCOS;④ 用鹅去氧胆酸治疗改善了PCOS小鼠葡萄糖代谢,提示FXR的活化可能在PCOS的葡萄糖代谢中发挥有益而非有害的作用。
2021-06-19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教授
微生物组医学中心PI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教授,微生物组医学中心PI。研究领域为人体微生物组学,关注分析方法的优化开发,疾病关键菌的分析挖掘,探究菌群与代谢性疾病、卒中和母婴健康的关系。发表SCI论文20余篇,包括Nature Medicine封面文章,Microbiome等一系列高水平论文。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等课题。
人体微生物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