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刘瑞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聚焦肠道菌群与肥胖、代谢性疾病研究,阐述青少年肥胖的菌群特征,筛选出一系列肥胖相关的肠道共生菌,并开展人体肠道常驻共生菌代谢功能注释工作,揭示多形拟杆菌改善肥胖的作用及机制。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6篇,包括Nature medicine、 Nature cell biology、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Diabetes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等。获 “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卫计委优青”、“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突破奖”等荣誉。
刘瑞欣等Cell子刊:锁定肠菌产丙酸促进肠道稳态的关键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瑞欣、王计秋、王卫庆、宁光与团队在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中,鉴定出拟杆菌中参与丙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并证明该途径可促进肠道杯状细胞分化和粘液完整性,从而帮助抵抗结肠炎,维持肠道稳态。
2023-12-06
刘瑞欣团队:肠道菌群参与调节餐后GLP-1反应
上海交通大学的刘瑞欣在Gut Microbes发表文章,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对于维持餐后GLP-1反应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回肠,胆汁酸(ωMCA和HCA)-TGR5信号传导参与了这一过程。
2023-11-14
洪洁+陈豪燕+刘瑞欣:FTO调控的鞘脂代谢为何加剧溃疡性结肠炎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洪洁、陈豪燕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瑞欣团队合作在Gut发表文章,证实FTO基因可通过调节肠道鞘脂代谢而影响肠道免疫微环境,揭示了m6A表观遗传调节肠道炎症的新机制。
2023-09-28
上交医学院刘瑞欣等:肠道菌群介导糖代谢的性别差异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王计秋、顾卫琼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刘瑞欣作为共同第一作者,近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表明受雄性激素调控的肠道菌群,是糖代谢性别差异的关键驱动因素。机制上,雄性激素可通过肠道菌群降低血液谷氨酰胺水平及Gln/Glu比值,从而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这些发现为靶向菌群来改善T2D(特别是在男性中)提供了新思路。
2021-12-23
刘瑞欣等Cell子刊:锁定肠菌产丙酸促进肠道稳态的关键酶
① 在多形拟杆菌(Bt)中鉴定出参与丙酸生物合成的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CM)基因操作子;② 构建MCM缺陷型Bt菌株,通过无菌小鼠定植和体外实验表明,MCM介导的丙酸生成促进杯状细胞分化和粘液相关基因表达;③ 肠道类器官实验表明,MCM生成的丙酸一定程度上通过作用于受体GPR41,促进杯状细胞分化;④ 野生型Bt对DSS诱导的结肠炎有保护作用,而MCM缺陷型菌株无此效果,补充丙酸可恢复。
2023-12-05
刘瑞欣团队:肠道菌群参与调节餐后GLP-1反应
① 在脂质耐受测试中,用抗生素清除肠道微生物组可完全消除餐后循环和回肠中的GLP-1反应;② 清除微生物组不会影响体外的原代回肠细胞因刺激物分泌GLP-1的功能,但会显著改变内源性胆汁酸的餐后动力学,特别是ω-鼠酸(ωMCA)和猪胆酸(HCA);③ 胆汁酸受体TGR5,而不是FXR,参与调节循环和回肠中的餐后GLP-1反应,ωMCA或HCA通过TGR5刺激GLP-1分泌;④ 粪便菌群移植或补充ωMCA和HCA可恢复餐后GLP-1反应。
2023-11-09
洪洁+陈豪燕+刘瑞欣:FTO调控的鞘脂代谢为何加剧溃疡性结肠炎
① 分析三个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队列,发现肠粘膜中脂肪和肥胖相关基因(FTO)表达下调;② DSS处理时,肠上皮细胞(IEC)缺失FTO基因导致小鼠更严重的结肠炎症与肠菌失调,与肠道中促炎巨噬细胞浸润增加和Th17细胞富集有关;③ IEC中FTO缺乏导致m6A修饰增加,C16神经酰胺合成减少,S1P合成与分泌增加,促进巨噬细胞促炎极化并分泌血清淀粉样蛋白1/3,诱导Th17细胞分化;④ FTO表达较低的UC患者可能对维多珠单抗治疗反应更好。
2023-09-21
上交医学院刘瑞欣等:肠道菌群介导糖代谢的性别差异
① 抗生素(ABX)耗竭肠道菌群可消除普通和高脂喂养小鼠的糖代谢性别差异(改善雄鼠代谢),而将雄鼠菌群移植给ABX雌鼠可增加后者的胰岛素抵抗;② 雄鼠去势后,其菌群驱近雌鼠、糖代谢改善,重新引入雄激素会逆转这些变化,而ABX处理可消除雄激素对糖代谢的影响;③ 雄激素通过肠道菌群降低血液谷氨酰胺(Gln)水平以及Gln/谷氨酸(Glu)比值,细胞实验表明Gln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④ 人类中,血清Gln/Glu比值与胰岛素敏感性和雄激素相关。
2021-12-06
NC:肠道菌群不同,阿卡波糖治糖尿病的效果不同
① 抗糖尿病药物可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改变血浆和粪便中胆汁酸(BA)组成;② 在未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用阿卡波糖治疗(而非格列吡嗪)增加了初级BA/次级BA的比例及血浆中非结合BA的水平;③ 阿卡波糖增加肠道中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减少拟杆菌属,从而改变参与BA代谢的菌群基因的相对丰度;④ 治疗结果取决于治疗前的肠道菌群组成,与普氏菌属主导的肠道菌群相比,拟杆菌丰度较高者在阿卡波糖治疗后血浆BA变化更大,代谢参数改善更明显。
2017-11-27
Nature医学:中国年轻人群的肠道菌群及血清代谢组
① 在中国年轻人群(包括瘦子与肥胖者)中进行宏基因组关联分析及血清代谢组学分析;② 鉴定出肥胖相关且与循环代谢产物改变相关的肠道菌群物种;③ 多形拟杆菌(一种可发酵谷氨酸盐的共生细菌)的丰度在肥胖者中显著降低,且与血清谷氨酸盐浓度负相关;④ 给小鼠喂食多形拟杆菌可降低血清谷氨酸盐浓度,并缓解饮食诱导的体重增加及肥胖;⑤ 减肥手术可部分逆转肥胖者的肥胖相关菌群及代谢变化:包括增加多形拟杆菌丰度并降低血清谷氨酸盐的浓度。
2017-06-19
MNFR:原花青素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缓解小鼠炎症和肥胖
① 实验分为正常饲料组、高脂饲料组(HFD)、高脂饲料加葡萄籽原花青素组(GSPE);② 与HFD组相比,GSPE组小鼠血浆炎症因子显著降低,附睾白色脂肪组织(eWAT)和肝脏JNK、NFκB信号通路被抑制;③ 与HFD组相比,GSPE组体重、eWAT重量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eWAT及肝脏磷酸化AKT水平增加;④ 粪便16S rDNA结果显示,GSPE组较HFD组,梭菌XIVa,罗斯氏菌和普雷沃氏菌丰度显著增加;⑤ 抗生素处理去除肠道菌群可抑制GSPE对炎症及肥胖的缓解作用。
2017-05-1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刘瑞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聚焦肠道菌群与肥胖、代谢性疾病研究,阐述青少年肥胖的菌群特征,筛选出一系列肥胖相关的肠道共生菌,并开展人体肠道常驻共生菌代谢功能注释工作,揭示多形拟杆菌改善肥胖的作用及机制。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6篇,包括Nature medicine、 Nature cell biology、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Diabetes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等。获 “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卫计委优青”、“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突破奖”等荣誉。
肠道菌群与肥胖、代谢性疾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