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璋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
王璋、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2014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生物系(University of Virginia)。2014-2018年在国际药企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任博士后与高级研究员,2018年作为青年拔尖人才引进加入华南师范大学。从事人体微生物组学相关研究,重点应用多组学技术及疾病动物模型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中肠道、气道菌群功能及菌群—宿主互作机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IF:21.41),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IF:16.68),Thorax(IF:9.14),ISME Journal(IF:10.30)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H-index为18。受到期刊Editorial评述与Faculty Opinion(原F1000Prime)推荐。撰写Nature-Springer出版的Methods Molecular Biology系列专著《Bacterial Pangenomics》第九章节微生物宏基因组分析方法学(ISBN:978-1-0716-1098-5)。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等科研与人才项目多项。担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协会微生态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慢阻肺康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委员等职务。担任Medicine in Microecology期刊Editorial Board Member,mSystems等期刊审稿人。
王璋等Nature子刊:呼吸道菌群介导环境污染因素对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
暴露于环境污染会影响呼吸系统健康。呼吸道菌群在环境暴露和呼吸道健康的相互作用中的作用仍不清楚。Nature Medicine最新发表了华南师范大学王璋团队,广东省疾控中心林立丰、孙九峰团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关伟杰团队合作,通过大规模人群呼吸道菌群多组学分析,揭示了环境污染暴露、呼吸道菌群与呼吸健康的关系。该研究为预防环境因素带来的呼吸疾病风险提供了宝贵信息,对于研究利用呼吸道菌群的干预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06-23
王璋等Cell子刊:气管微生态异常影响慢阻肺功能下降
近期华南师范大学王璋团队与广州医科大学钟南山团队联合在Cell子刊Cell Host and Microbe上发表了其对COPD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气管菌群失调促进COPD的肺功能下降,其潜在机制可能是菌群通过与宿主病理生理过程的代谢相作而导致的。气管菌群可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而靶向气管微生物及其与宿主的相作是COPD进展的潜在治疗方案。
05-31
王璋+陈荣昌+周宏伟等Nature子刊:靶向呼吸道菌群,改善慢阻肺
今天,我们特别报道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璋研究员、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陈荣昌教授和南方医科大学周宏伟教授团队,在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的最新研究,围绕“微生物-代谢-宿主”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了深入的多组学分析,鉴定出呼吸道菌群通过特定微生物代谢物影响COPD的潜在机制通路,为COPD治疗提供新思路。我们特别带来对该研究共同通讯作者王璋研究员的专访,以飨读者。
2022-08-23
iMeta:华南师大王璋团队综述人体肺部菌群与健康和疾病
近期,华南师大王璋团队在iMeta上发表综述,作者概述了肺部菌群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回顾了现阶段已知的肺部菌群在人类疾病中所扮演的角色,着重突出机制层面的认识,讨论了肺部菌群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并分享了其对这一领域未来研究的思路。作者希望该综述能够激发研究者对肺部菌群这一新兴领域更大的兴趣。
2022-06-18
王璋等Nature子刊:呼吸道菌群介导环境污染因素对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
① 对中国广东1651个家庭成员的诱导痰液中的细菌(n=1651)和真菌(n=719)分类群及宏基因组(n=1128)进行分析;② 吸烟和较高的PM2.5与肺功能损害的关联分别由细菌和真菌群落介导,且这类污染暴露与细菌-真菌的互作增强有关,与慢阻肺中的情况相似;③ 有职业污染暴露时,奈瑟菌属水平高的人群的呼吸道症状负担风险增加2.25倍,伴随曲霉属升高;④ 开发了呼吸道菌群健康指数AMHI,其与污染暴露、呼吸道症状和呼吸疾病相关联,具有推广潜力。
06-22
王璋等Cell子刊:气管微生态异常影响慢阻肺功能下降
① 基于三个慢肺阻人群队列分析发现,呼吸道生态失调、机会致病菌增加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指标快速下降和慢阻肺进展显著相关;② 多组学分析揭示多条呼吸道菌群与宿主互作加速下降FEV1的调控通路,其中金葡菌-同型半胱氨酸协同可能是主要通路;③ 呼吸道定植的金葡菌主要通过同型半胱氨酸-宿主AKT1-S100A8/9轴,诱导中性粒细胞凋亡,项NETosis转移,导致慢肺阻患者肺功能下降;④ 噬菌体去除金葡菌可恢复肺气肿小鼠模型肺功能。
05-18
国内团队:肠道代谢物中子痫前期潜在治疗药物新发现
① 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挖掘粪便中代谢组与子痫前期(PE)的关联,提示代谢物ononetin可能具有保护作用;②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ononetin可能参与全身动脉血压的负调节和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等通路;③ 通过PE小鼠模型口服ononetin,发现其具有降低收缩压、尿蛋白、减轻肾小球体积增大、降低功能性胎盘比率,恢复幼崽数量和重量的作用;④ 转录组学分析表明,口服ononetin可以通过抑制过量的抗血管生成因子来缓解PE样症状。
02-01
王璋+陈荣昌+周宏伟等Nature子刊:靶向呼吸道菌群,改善慢阻肺
① 分析99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和36名健康人的痰液宏基因组、代谢组、宿主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绘制COPD的气道菌群-宿主互作图谱;② 对多组学数据进行序贯中介效应分析,评估气道菌群与COPD主要炎症内型的联系,提出潜在的微生物-代谢物-宿主互作假说;③ 结合体内外实验表明,气道菌群产生的吲哚-3-乙酸(IAA)可通过IL-22通路,缓解COPD嗜中性粒细胞炎症,改善肺功能;④ 2种乳杆菌是潜在的产IAA气道菌,对COPD小鼠有保护作用。
2022-08-23
iMeta:华南师大王璋团队综述人体肺部菌群与健康和疾病
① 痰液、肺泡灌洗液、支气管刷洗物及肺组织是获取肺部菌群的常规样本类型;② 肺部菌群广泛涉及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肺癌等;③ 目前肺部菌群研究领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微生物/宿主比例低,疾病异质性高,以及精准干预和培养手段的缺乏等;④ 肺部菌群研究的前景包括了解肺部菌群作为生物标志物在呼吸疾病诊断中的潜力,肺部菌群的空间动态性,肺部菌群与宿主的互作机制,以及肺部与远端器官之间的交互作用。
2022-06-16
国内团队:痛风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
① 与健康对照相比,痛风患者粪便中普雷沃氏菌属、梭杆菌属和拟杆菌属丰度增加,而肠杆菌科和产丁酸菌丰度降低;② 痛风患者果糖、甘露糖代谢和脂质A合成基因丰度升高,尿酸降解和短链脂肪酸合成基因丰度降低;③ 肠杆菌科的减少或降低氨基酸代谢和环境感知功能,加剧疾病症状;④ 基于三个细菌基因的随机森林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痛风;⑤ 降尿酸和抗炎药物可部分恢复患者的肠道菌群;⑥ 与代谢疾病相比,痛风患者的肠道菌群更接近自身免疫病患者。
2021-08-09
王璋团队:COPD炎症内型相关的呼吸道微生物组
① 纳入510名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1706份痰样本进行微生物组分析;② 中性粒细胞性COPD患者的呼吸道微生物组不均匀,可分为两个亚组;③ 嗜血杆菌占优势的组,IL-1β和TNF-α 升高,且相对稳定;④ 微生物组成平衡的组,痰液和血清IL-17A升高,且呈时间动态变化,这一亚群可以暂时转换为嗜中性粒细胞-嗜血杆菌属为主或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状态;⑤ 弯曲杆菌和颗粒杆菌的变化,可反应患者从嗜中性炎症到嗜酸性炎症的转变。
2021-06-15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2023
2022
2021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协会微生态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慢阻肺康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委员
王璋、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2014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生物系(University of Virginia)。2014-2018年在国际药企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任博士后与高级研究员,2018年作为青年拔尖人才引进加入华南师范大学。从事人体微生物组学相关研究,重点应用多组学技术及疾病动物模型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中肠道、气道菌群功能及菌群—宿主互作机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IF:21.41),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IF:16.68),Thorax(IF:9.14),ISME Journal(IF:10.30)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H-index为18。受到期刊Editorial评述与Faculty Opinion(原F1000Prime)推荐。撰写Nature-Springer出版的Methods Molecular Biology系列专著《Bacterial Pangenomics》第九章节微生物宏基因组分析方法学(ISBN:978-1-0716-1098-5)。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等科研与人才项目多项。担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协会微生态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慢阻肺康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委员等职务。担任Medicine in Microecology期刊Editorial Board Member,mSystems等期刊审稿人。
2009年~2014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生物系,博士
2005年~2009年: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士
2018年~至今: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2016年~2018年:葛兰素史克(GSK)美国研发总部,研究员
2014年~2016年:葛兰素史克(GSK)美国研发总部,博士后
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微生物组学
微生物组-宿主互作机制
多组学联合分析技术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