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显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副教授
彭显,口腔基础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副教授,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微生物微生态方向研究人员。2012年至2016年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牙学院口腔健康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腔细菌性疾病的致病机制与防治、口腔微生态与口腔疾病、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联与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等项目6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ESI高被引论文2篇,主编/参编中英文学术专著教材6部。现为四川省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四川省微生物学会会员。
周学东+黄灿华:ANGPTL4促进具核梭杆菌在肿瘤内的定植
① 具核梭杆菌感染导致ANGPTL4的表达上升;② 体内和体外实验显示,上调的ANGPTL4促进结直肠癌(CRC)细胞的糖摄取和糖酵解,这对于具核梭杆菌的定植是必需的;③ 具核梭杆菌感染的CRC细胞和病人肿瘤样本中都观察到H3K27乙酰化的整体增加,进而导致ANGPTL4的转录上调;④ 具核梭杆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代谢重编程,这对于其在CRC肿瘤内的富集和持续存在是必需的,或提供了干预具核梭杆菌相关CRC的潜在靶点。
2021-10-13
徐欣+周学东+张立新:白色念珠菌诱导口腔菌群失调,促进龋齿
① 相比于龋齿患者及健康人的健康牙根表面,龋齿患者的根龋病变处的白色念珠菌定殖率显著升高(71.4% vs. 31.4% vs. 28.6%);② 在体外及大鼠龋齿模型中,白色念珠菌的定殖可与链球菌属互作并改变口腔生物膜中的菌群组成,增加口腔生物膜的产酸能力及致龋齿性,从而恶化龋齿病变严重程度及牙失矿质;③ 机制上,白色念珠菌对口腔菌群致龋齿性的增强依赖于其表达的pH相关基因——PHR2。
2020-11-04
华西口腔医院:人口腔菌群相关小鼠模型的建立
① 将人唾液菌群移植给无菌小鼠建立人口腔菌群相关(HOMA)小鼠模型;② HOMA小鼠的口腔菌群组成与SPF小鼠不同,人唾液中的主要菌属在HOMA小鼠口腔中富集;③ 将HOMA小鼠、人体菌群相关(HMA)小鼠及无菌小鼠共同饲养,小鼠菌群趋于相似,且显著异于分离饲养的HOMA小鼠及HMA小鼠;④ 口腔细菌更易于入侵并定殖于小肠中,而非远端肠道中;⑤ 口腔常见的卟啉单胞菌与小鼠小肠天然存在主要菌属(Turicibacter)的竞争是其生态入侵的关键。
2019-03-05
周学东+程磊+魏泓等:龋齿敏感性不同的双胞胎,口腔菌群有差异
① 口腔菌群可能与龋齿、牙周炎、口腔癌等口腔疾病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相关;② 分析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口腔菌群,双胞胎的龋齿敏感性(DMFT)不同,并开发了小鼠模型;③ 对于双胞胎中的龋齿患者,其口腔菌群有着较高的代谢活性,并可产生更多的乳酸,超过80%的科类可以转移到无菌小鼠;④ 与龋齿相关的关键菌属在双胞胎之间是有显著差异的,并在小鼠中也发现类似属差异;⑤ 尽管遗传结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相似,双胞胎的口腔菌群仍可以相互区分。
2018-05-08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副教授
彭显,口腔基础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副教授,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微生物微生态方向研究人员。2012年至2016年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牙学院口腔健康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腔细菌性疾病的致病机制与防治、口腔微生态与口腔疾病、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联与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等项目6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ESI高被引论文2篇,主编/参编中英文学术专著教材6部。现为四川省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四川省微生物学会会员。
2018年5月~2019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2016年7月~2018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讲师
2019年9月~至今: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口腔细菌性疾病的致病机制与防治
口腔微生态(口腔菌群)与口腔疾病、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联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