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Jack A Gilbert
文章数:4篇
肥胖
Nature子刊:肠道菌群和粪便短链脂肪酸与肥胖之间的关系
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中低收入国家中与肥胖相关的微生物群差异不同。
肥胖
肠道菌群
粪便短链脂肪酸
抗肿瘤
肠道菌群产物——丁酸盐损伤放疗的抗肿瘤效果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盐不能直接在放疗过程中保护癌细胞,而是通过调控局部I型干扰素的产生和调节先天、适应性免疫反应,损伤放疗的抗肿瘤效果。
抗肿瘤
肠道微生物
丁酸盐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在宿主-菌群互作中的作用(综述)
肠道菌群通过其代谢产物发挥系统性效应,这些代谢产物中包括氢气、二氧化碳、氨气、一氧化氮、一氧化碳(CO)等气体。反过来,宿主也可通过气体分子影响菌群。Chemical Review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CO在宿主-菌群互作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宿主及环境产生的CO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菌群产生的CO及其对宿主的影响、CO在菌群的自然选择中扮演的角色。
一氧化碳
综述
宿主-菌群互作
脑海绵状血管瘤
Nature子刊:肠道特征菌可用于海绵状血管瘤(CA)的诊断和分型
海绵状血管瘤(CA)是常见的血管异常导致脑出血的疾病,16S宏基因分析显示,非CA和CA个体肠道微生物组差异。近期一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文章通过宏基因组鸟枪测序法详细分析了CA个体以及不同亚型的CA个体的肠道菌群差异和特征菌群变化。研究结果提示微生物组变化联合临床血浆炎症生物标志物的加权组合可以增强对疾病严重情况的评价。
脑海绵状血管瘤
肠道菌群特征
鸟枪法宏基因组学
队列研究
肠道菌群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