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Suguru Nishijima
文章数:4篇
药物-菌群互作
大规模分析药物对人肠道菌群的潜在影响
药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一项来自日本的大队列横断面研究,分析了759种药物与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的关联,其中超过70%的药物是此前的药物-菌群研究中未涉及的。该研究特别关注了多重用药对菌群的影响,并通过对其中一个子队列的纵向分析,揭示了用药情况与菌群动态变化的关系。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药物-菌群互作以及菌群对药物疗效和毒性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药物-菌群互作
肠道菌群
多重用药
抗生素耐药基因
胰腺导管腺癌
肠道和口腔微生物或可鉴别胰腺癌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日本、西班牙及德国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中,鉴定出了与PDAC相关的肠道及口腔微生物变化,且基于微生物特征训练的预测算法可较准确地预测PDAC。另外,也鉴定了与PDAC患者的预后相关的特定肠道及口腔微生物。
胰腺导管腺癌
队列研究
研究论文
预测标志物
可移动基因元件
长读长测序协助发掘肠道菌群中的可移动基因元件
肠道菌群基因组中的可移动基因元件对于微生物进化、菌群-宿主互作具有重要影响。《Microbiome》近期发表一项研究,运用nanopore长读长测序技术,发现人体肠道菌群基因组中的可移动基因元件数量大于公共数据库中的已有数据,并发现来自拟杆菌的质粒分布广泛,还阐述了多个聚集在可移动基因元件上的基因功能。上述结果对于研究肠道菌群进化、菌群内和菌群-宿主互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可移动基因元件
长读长测序
纳米孔测序技术
人肠道菌群
Yonghui Ma
肠道菌群
SR:肠道菌群帮助人类固氮,但贡献不大
体外数据表明肠道菌群固定的氮约占人体所需的0.01%,虽然这个数字在体内可能更高,但贡献整体不大。有意思的是,摄入的食物中氮是多是少,不影响菌群的固氮作用。
肠道菌群
固氮作用
固氮酶还原酶
Thomas U Greiner
Fredrik Bäck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