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3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插画
演播室
奖学金
GUT2022
更多
原创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前瞻性队列研究
文章数:445篇
BRAF V600E突变
血浆BRAF-V600E比例可预测BRAF抑制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Annals of Oncolog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在接受BRAF抑制剂联合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利用数字PCR检测的血浆BRAF-V600E突变比例可作为预后因子,更高的血浆BRAF-V600E突变比例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BRAF V600E突变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结直肠癌
营养流行病学
复旦Nature子刊:预防慢性疾病,哪些饮食模式效果最佳?
饮食对疾病风险有重要影响,但哪些饮食模式在降低慢性疾病风险方面更为有效?Nature Medicine最新发表了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Peilu Wang与团队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美国3个大型队列(HPFS、NHS、NSHII)的数据,评估8种饮食模式(rEDIH、rEDIP、AHEI-2010、AMED、hPDI、DASH、DRRD、WCRF)与主要慢性疾病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坚持低胰岛素、低炎症或减少糖尿病风险的饮食,可能在降低慢性疾病(主要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癌症)风险方面效果最佳。
营养流行病学
饮食模式
慢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
2型糖尿病
氧化三甲胺
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长期死亡风险相关
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6785名参与者进行约17年的随访,更高的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更高的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及肾衰竭死亡风险相关,与癌症死亡风险及痴呆死亡风险无显著关联。
氧化三甲胺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死亡风险
饮水量
水合状态或可影响认知功能
BMC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2000名超重/肥胖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2年随访,发现较低的水合状态(即较高的血清渗透压)与认知功能衰退相关。
饮水量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水合状态
认知功能
饮食模式
安徽医科大学:少摄入动物性饮食+绿色空间,或有益于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安徽医科大学的潘贵霞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在近1.8万名老年参与者中,生活区域的绿地面积越高,或动物性饮食指数越低,认知障碍风险越低,且动物性饮食可能减弱绿地面积对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
饮食模式
动物性饮食
绿色空间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咖啡
北京友谊医院:咖啡和茶或能降低肠易激综合征风险(队列研究)
咖啡和茶作为全球普遍饮料,已被证明对人体健康有许多益处。此前缺少研究咖啡和茶摄入量与普通人群发生肠易激综合征(IBS)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咖啡和茶摄入量在IBS发展中的相互作用。北京友谊医院的朱圣韬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42万名参与者进行12年左右的随访后发现,大量摄入咖啡,尤其是速溶或研磨咖啡,与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风险降低相关。适量饮茶(0.5-1杯/天)与较低的IBS风险相关。
咖啡
茶
肠易激综合征(IBS)
医学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植物性饮食
健康植物性饮食或可降低绝经后女性的乳腺癌风险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6.6万名绝经后女性进行20多年随访,发现长期坚持健康植物性饮食(hPDI)与乳腺癌风险降低相关,而长期坚持不健康植物性饮食(uPDI)与乳腺癌风险增加相关。
植物性饮食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乳腺癌
维生素D
补充维生素D或可降低痴呆风险
Alzheimer's and Dementia: Diagnosis, Assessment and Disease Monitoring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在1.2万多名老年人中,补充维生素D与痴呆风险降低相关,尤其是在女性、认知正常者、非载脂蛋白ε4携带者中的益处更大。
维生素D
痴呆
APOE
性别差异
研究论文
肿瘤预后
石汉平团队:营养相关症状或可作为肺癌的预后指标
营养相关症状(NIS)是肿瘤及治疗导致的进食减少的相关症状。世纪坛医院的石汉平团队在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3600多名肺癌患者进行近2年的随访,42%的患者患有不同类型的NIS,NIS患者的总生存期较短,且NIS可作为不良预后的独立因子。
肿瘤预后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营养状态
炎症性肠病
300万人数据:胃肠症状者即使消化内镜结果正常,长期IBD风险依然升高
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以及生物标志物的改变可能远远早于临床确诊指标的出现。因胃肠道症状而消化道内镜活检阴性(粘膜正常)的个体,可能面临长期的IBD风险。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研究人员近日在PLoS Medicine发表了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的结果,分析瑞典级50年间超过300万人的IBD发病情况,发现即使内镜下粘膜活检结果正常,此后至少30年间患IBD的风险也显著增加。
炎症性肠病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消化道内镜检查
含咖啡因咖啡
适度增加含咖啡因咖啡的摄入,或有助于降低体脂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1500万名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3年随访后发现,含咖啡因咖啡摄入量的适量增加(而非大量增加、或无咖啡因咖啡摄入量的变化)与体脂降低相关。
含咖啡因咖啡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体脂
AI辅助诊断
浙江省肿瘤医院:AI辅助下的“查舌知胃癌”
根据中医理论,舌诊成像(颜色、大小、形状、舌苔厚度、舌苔颜色、舌苔含水量等)可反映人体的健康状态。浙江省肿瘤医院的程向东团队在EClinical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开发了基于舌诊成像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可较准确地诊断胃癌。
AI辅助诊断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胃癌
谷物
国内团队:用大米和杂粮作主食+健康生活方式,有助延年益寿
中国人主要是以大米、小麦为主食,研究也多集中在评估全谷物消耗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于特定类型谷物如何影响健康知之甚少。另一方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导致许多慢性疾病甚至死亡,而生活方式又能影响谷物消耗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但对谷物类型和生活方式与死亡率的相互作用或联合关联仍然未知。天津医科大学黄国伟和芦文丽教授与团队在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根据1998年至2018年中国健康长寿纵向调查数据,评估了中国老年人全因死亡率与粮食类型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或联合相关性,发现与小麦相比,对于生活方式相对健康的老年人来说,更推荐大米和粗粮。因此,鼓励老年人摄入适量的大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谷物
生活方式
前瞻性队列研究
医学研究
全因死亡率
饮食模式
不同饮食模式与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联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1.3万名乳腺癌患者进行8年多的随访,抗糖尿病饮食模式及抗炎饮食模式与患者确诊后的总死亡率降低相关。
饮食模式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乳腺癌
肿瘤治疗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肠道菌群与预后及不良反应相关
Blood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在189名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肠道菌群(尤其是肠杆菌科的丰度)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相关。
肿瘤治疗
研究论文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前瞻性队列研究
超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品或增加卵巢癌风险
EClinical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20万名参与者进行10年左右的随访,超加工食品摄入增加与癌症(尤其是卵巢癌)风险、癌症(尤其是卵巢癌及乳腺癌)相关死亡风险的增加显著相关。
超加工食品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癌症
载脂蛋白E
老年人的膳食纤维摄入与认知衰退风险的关联受到载脂蛋白E的影响
Age and Ageing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800多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15年左右的随访,发现仅在APOE-ɛ4单倍型的参与者中,纤维摄入量与认知衰退风险呈显著负相关。
载脂蛋白E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膳食纤维
认知衰退
炎症性肠病(IBD)
国内团队:45万人数据,良好生活方式降低成人IBD风险
炎症性肠病(IBD)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IBD在中年或晚年的发病率和流行率越来越高。通常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IBD的发病,但是目前还缺乏对成人IBD患者发病因素的全面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李雪、陈洁以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王晓艳团队近日在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发表研究文章,纳入英国生物银行队列45万余人进行前瞻性研究,发现遗传和生活方式因素与成年人IBD易感性独立相关,且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降低高遗传风险个体的IBD风险。本研究加深了对成人IBD病因学的认识,为预防和控制IBD提供了线索。
炎症性肠病(IBD)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风险因素
成人炎症性肠病
素食
素食一定能降低心血管风险吗?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39万名参与者进行10年左右的随访后发现,相比于不太健康的肉食者,健康的素食者及健康的肉食者的心血管风险均显著降低,而不太健康的素食者的心血管风险无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提示,素食也是异质性的,未来的研究应该考虑整体饮食质量,而不是仅仅关注肉类摄入。
素食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心血管风险
叶酸
JAMA子刊:叶酸、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或可预防代谢综合征
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4000多名美国青年人进行30年随访后发现,叶酸、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的摄入,以及血清中的叶酸、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的浓度与代谢综合征风险呈负相关。该研究结果提示,摄入叶酸、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或可预防代谢综合征。
叶酸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代谢综合征
维生素B6
肠易激综合征(IBS)
北京友谊医院:中老年人的虚弱与IBS风险增加相关
北京友谊医院的朱圣韬团队在EClinical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超过17万名中老年人进行13年左右的随访后发现,虚弱及虚弱前期与肠易激综合征(IBS)风险增加相关。
肠易激综合征(IBS)
虚弱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中老年人
致炎饮食
促炎饮食加剧大肠癌复发和死亡风险
炎症是癌症的诱因之一,较高的促炎因子水平(TNFα、IL6和IL8)与结直肠癌(CRC)预后较差有关。饮食可影响全身和胃肠道炎症水平,并可以通过改变炎症来影响CRC预后。已有研究报道,促炎饮食与结直肠癌(CRC)风险相关,但其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尚不清楚。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团队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最新研究,在诊断为I至III期的结直肠癌患者中,运用评估食物与血浆炎症标志物相关性的经验性饮食炎症模式(EDIP)评分手段,探究了促炎饮食与癌症复发和全因死亡率的相关性,发现促炎饮食与更高的复发风险和全因死亡率相关。
致炎饮食
细胞因子
结直肠癌
前瞻性队列研究
医学研究
蔬菜
哪些蔬菜可以降低肝病风险?
基于NIH48.5万老年人数据探究蔬菜水果摄入与肝癌或其他慢性肝病死亡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莴苣和十字花科蔬菜或许对降低肝癌或慢性肝病死亡风险率更有效。
蔬菜
肝癌
慢性肝病
前瞻性队列研究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术后复发的非侵入性评估
结肠镜是评估克罗恩病术后复发的金标准,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方法,患者的耐受较差。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在60名接受过术后复发的内镜评估的克罗恩病患者中,结合肠壁厚度、肠系膜淋巴结及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可较准确地预测内镜复发。
克罗恩病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非侵入性诊断
肠道超声
代谢组
代谢组学助力解析饮食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关系
很多观察性研究分析了饮食与心血管代谢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但饮食相关的个体代谢特征在其中的作用尚待深入挖掘。European Heart Journal最新发表的这项研究,基于美国的多种族CARDIA前瞻性队列的大规模代谢组分析以及长期随访数据,该研究发现,饮食的代谢特征与长期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相关,这些关联独立于生活方式和传统风险因素。代谢组学提高了识别与饮食有关的心血管代谢疾病的不良后果和途径的精度。
代谢组
饮食
心血管代谢疾病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健康饮食
Nature子刊:Food Compass评分可用于健康饮食的指导
Food Compass是一种营养评价体系,用于评估食物、饮料及膳食的健康。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在近5万名美国参与者中,验证了Food Compass评分的准确性:Food Compass评分与健康饮食指数高度相关,并与心血管代谢健康指标改善、多种疾病风险降低、全因死亡率降低相关。
健康饮食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心血管代谢
死亡率
睡前零食
西南大学:夜间零食可增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西南大学的喻婧团队在Nutrien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前瞻性队列研究(共包含2618名老年人)中,夜间零食与认知功能增强相关;而在随机对照试验(共50名老年人)中,夜间能量摄入可增强高认知负荷下的瞬时、短期及长期记忆。
睡前零食
研究论文
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
前瞻性队列研究
认知功能
炎症性肠病(IBD)
国内团队:睡眠不足、经常午睡或可增加炎症性肠病风险
睡眠在保持身心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睡眠不足与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然而,目前基于人群的睡眠时间和炎症性肠病(IBD)风险间关系的证据较少,且相互间不一致,而且也缺乏白天午睡是否影响IBD风险的研究。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雪、陈杰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王晓艳及其团队近日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发表最新研究,利用英国生物银行研究中近45万人的随访数据,发现睡眠不足和白天午睡显著增加IBD的患病风险。
炎症性肠病(IBD)
睡眠
午睡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初级胆汁酸
回结肠切除术导致的初级胆汁酸增加与回肠炎相关
大多数克罗恩病(CD)患者需手术,但回结肠切除术后的回肠炎复发可影响治疗结局。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初级胆汁酸的增加与回肠炎、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普氏栖粪杆菌丰度降低、MetY(普氏栖粪杆菌表达的乙酸盐及L-甲硫氨酸产生酶)丰度降低相关,且与回结肠切除术后的回肠炎相关。
初级胆汁酸
回结肠切除术
IBD
克罗恩病
研究论文
精神疾病
JAMA子刊:精神疾病延缓了结肠癌患者的确诊
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分析了近4000名结肠癌患者的数据后发现,对于确诊前患有精神疾病(MHM)的患者,确诊前2年内记录风险症状或征兆的比例更低,且在记录风险症状或征兆后,确诊结肠癌前所需的时长更长。
精神疾病
研究论文
结肠癌
前瞻性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