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Joseph F Pierre
文章数:6篇
抗微生物肽
Science:潘氏细胞分泌肽YY,调控肠道真菌的共生性
哺乳动物的肠道会分泌一系列多功能肽,其中一些会影响食欲、肠道分泌和肠道运动,而另一些肽则会调节肠道菌群。此前研究表明,肠内分泌细胞产生并分泌的肽YY(PYY)是一种饱腹激素,Scienc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则发现,肠上皮中的潘氏细胞也能分泌PYY,但其形式和功能都与内分泌型的PYY明显不同。源自潘氏细胞的PYY是全长形式,主要被分泌到并保留在肠道黏液层中,是一种抗真菌肽,能抑制肠道真菌白色念珠菌从共生酵母型向侵袭性菌丝型的转化,在肠道真菌群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抗微生物肽
肠道真菌
白色念珠菌
潘氏细胞
肽YY
肠道真菌群落
肠道真菌组影响宿主与肠道菌群的代谢互作
目前研究多聚焦在宿主、饮食和肠道菌群间的互作,其中肠道真菌群落的作用常常被忽略。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研究肠道真菌组成与宿主代谢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其在肠道稳态中的作用。其研究思路和肠道微生物组类似,是值得跟进的领域。
肠道真菌群落
环境因素
研究论文
肠道微生物组-真菌组-宿主共代谢
菌群
微生物及其产物胆汁酸如何影响抗肿瘤免疫(综述)
Immunological Reviews的这篇综述讨论了肠道内外菌群、胆汁酸池和肥胖对抗肿瘤免疫的影响。以梭菌属为主的肠道菌群可将初级胆汁酸水解为次级胆汁酸,而不同胆汁酸可通过其位于全身各处的受体(如G蛋白耦合胆汁酸受体和法尼醇X受体)影响免疫系统,进而影响癌症进展。因此胆汁酸受体是备受关注的治疗癌症的新型靶点。本文提及的一项研究结果很有趣:虽然已知肥胖增加癌变几率,尤其降低诸如三阴性乳腺癌的生存率,但有数据发现患有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等肥胖患者在进行癌症免疫治疗时生存几率更高,因此建议考虑根据BMI或腰臀比细分患者接受免疫治疗。最后作者认为目前关于使用益生菌治疗人类乳腺癌无效的现状可能是由于其无法重塑组织功能,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已开始关注涉及菌群的癌症治疗手段的研究。
菌群
胆汁酸
肥胖
抗肿瘤免疫
Bariatric surgery
白血病前期骨髓增生
Nature:小肠细菌移位可在遗传易感个体中诱发白血病
TET2突变可在人和小鼠中导致白血病,但发病率并非百分之百,还有其他重要诱因。Nature刚刚上线来自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在小鼠中发现,Tet2缺陷引起的白血病前期骨髓增生(PMP)中,小肠细菌移位引发的炎症信号是主要驱动因素,抗生素治疗可逆转这些小鼠的PMP。这一发现为预防和管理白血病带来了新启示。
白血病前期骨髓增生
小肠
肠道屏障
细菌移位
Immun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小肠菌群
Cell子刊:小肠菌群促进饮食脂质的消化吸收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4.946]发表的最新研究表明,小肠菌群是饮食信号的关键转化者,促进宿主对脂质的消化和吸收。高脂饮食诱导的空肠菌群,可直接促进肠粘膜的脂质吸收,对营养过度和营养不良有潜在影响。这些发现或能为治疗肥胖带来启示。
小肠菌群
脂质消化吸收
Gut microbiota
small intestine
high-fat diet
生物钟
Cell子刊:肠道菌群及高脂饮食影响生物钟功能和代谢
① 肠道菌群组成和代谢产物日变化受饮食与宿主昼夜节律影响,高脂饮食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扰乱微生物和宿主昼夜节律之间的平衡,影响新陈代谢和肥胖;② 常规饲养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日变化因饮食而异,高脂饮食破坏肠道菌群,诱发肥胖;③ 无菌小鼠表现出明显的中枢和肝脏昼夜节律基因表达受损,高脂饮食也不会诱发肥胖;④ 微生物代谢物短链脂肪酸直接调节肝细胞内的生物钟基因表达;⑤ 宿主微生物昼夜节律网络的紊乱可能促进饮食诱导的肥胖。
生物钟
昼夜节律
饮食
肥胖
Luisa F Gomez Aran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