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研究院
日报
演讲
2023肠道大会
产业
智库
插画
演播室
奖学金
GUT2022
更多
原创
会议
下载
周刊
学术
关于我们
研究院动态
公众号
热心肠
肠道产业
热心肠研究院
(热心肠日报)
登录
个人中心
注销
首页
发现
母婴之声
关于编辑部
关于日报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具核梭杆菌
文章数:53篇
具核梭杆菌
国内团队:具核梭杆菌感染通过产生腐胺会诱导食管癌加重?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一种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清楚。由于肠道菌群通常会影响结直肠癌的进展、转移和免疫治疗反应,食管微生物群在ESCC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先前多项研究发现具核梭杆菌(Fn)也会影响ESCC的预后。然而,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近日,山西医科大学崔永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维敏及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最新研究,纳入73例ESCC样本,证实了Fn可以侵入ESCC细胞影响多胺代谢,从而促进其增殖,这表明食管微生物可能在临床环境中影响ESCC的进展,值得关注。
具核梭杆菌
食管鳞状细胞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多胺代谢
研究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具核梭杆菌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的新机制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诊断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因转移或复发而仍然很低。口腔菌群是调节OSCC进展的重要因素,而具核梭杆菌(F. nucleatum)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陈莉莉团队近日在EBioMedicine发表研究文章,指出OSCC肿瘤组织中的具核梭杆菌能够调节细胞糖酵解和胞外乳酸积累,并揭示了具核梭杆菌影响肿瘤微环境和抗肿瘤免疫从而促进OSCC发展的机制,或能够为针对性的干预OSCC提供独特的临床策略。
研究论文
具核梭杆菌
瘤内菌群
乳酸
肿瘤微环境
具核梭杆菌
中山大学:具核梭杆菌的毒力因子可促进结直肠癌转移
具核梭杆菌(Fn)是一种关键的结直肠癌相关细菌。DNA饥饿/稳定期保护蛋白(Dps)是一种细菌铁蛋白,可在氧化应激中保护细菌DNA。中山大学的张革团队与刘万里团队在PLoS Pathoge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鉴定出Fn在饥饿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毒力因子——Fn-Dps,后者可通过竞争铁来源,从而损伤红细胞,并通过诱导巨噬细胞表达趋化因子CCL2/CCL7,从而促进结直肠癌转移。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Fn-Dps抗体。
具核梭杆菌
毒力因子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Science子刊:体内超分子自组装改善大肠癌治疗
具核梭杆菌与结直肠癌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高远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文章,利用具核梭杆菌感染的肿瘤中硝基还原酶活性上调的特点,开发硝基还原酶指导的超分子自组装。同时小鼠实验显示,局部引入硝基还原酶指导的组件可以靶向具核梭杆菌,以消除其对大肠癌耐药的贡献,并改善化疗结果。
结直肠癌
具核梭杆菌
硝基还原酶
胰腺导管腺癌(PDAC)
Science子刊:揭示具核梭杆菌促进胰腺癌进展的机制
肿瘤微生物群越来越多地与癌症进展和化疗耐药性有关。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瘤内高具核梭杆菌负荷与患者较短的生存期相关。Science Signaling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具核梭杆菌的感染诱导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PDAC的增殖和迁移,促进肿瘤进展。
胰腺导管腺癌(PDAC)
具核梭杆菌
细胞因子
结直肠癌
高铁状态或促进具核梭杆菌阳性结直肠癌的进展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结直肠癌(CRC)组织中高水平的具核梭杆菌(Fn)可能与CRC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但Fn阳性CRC中不同亚组的预后数据较少。JCI insight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铁通过调控巨噬细胞的促肿瘤趋化因子产生,影响CRC肿瘤预后。提示铁状态或是Fn阳性CRC患者预后异质性的决定因素,或可作为预后标志物。
结直肠癌
铁
巨噬细胞
CCL8
具核梭杆菌
结直肠癌
房静远团队:一文读懂具核梭杆菌与大肠癌(综述)
具核梭杆菌是一种口腔厌氧性条件致病菌,在结直肠癌(CRC)患者的粪便和肿瘤组织中均有富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房静远团队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最新综述,总结了具核梭杆菌在CRC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调控机制,并将具核梭杆菌作为CRC早期预警和预后预测标志物进行讨论。
结直肠癌
综述
基础研究
具核梭杆菌
细胞增殖
具核梭杆菌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具核梭杆菌的胞外囊泡如何促进溃疡性结肠炎
具核梭杆菌(Fn)感染可能导致溃疡性结肠炎(UC)的恶化,但背后的机制尚未明确。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董卫国团队在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Fn的胞外囊泡(EV)可通过下调miR-574-5p的表达,以促进自噬活化,从而破坏肠道上皮屏障功能,恶化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具核梭杆菌
胞外囊泡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miR-574-5p
唾液链球菌
发现可显著抑制具核梭杆菌的唾液链球菌菌株
肠道菌群是一个巨大的微生物库,其中一些微生物产生称为细菌素的抗菌肽,可以抑制与疾病相关的特定细菌。具核梭杆菌是一种新出现的与包括结直肠癌(CRC)在内的胃肠道疾病相关的人类细菌病原体。发表在Gut Microbes上的一项研究从健康供体的粪便样本中筛选到了一株对具核梭杆菌具有窄谱抗菌活性的唾液链球菌菌株DPC6993,其对模拟结肠环境中的其他细菌影响较小。该研究强调了天然肠道细菌靶向与CRC相关的细菌病原体的能力,或可作为生物疗法降低CRC发展的风险,并对结直肠癌的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唾液链球菌
细菌互作
细菌素
肠道细菌
具核梭杆菌
具核梭杆菌
口腔中的具核梭杆菌如何通过代谢与其它微生物互作?
具核梭杆菌是口腔微生物群的一种常见细菌。之前的研究表明具核梭杆菌和S. gordonii之间存在鸟氨酸互养相互作用,然而,具核梭杆菌在多菌群中更广泛的代谢方面的作用及其对牙周发病机制的影响尚不清楚。mSystems发表的研究表明,其他口腔共生细菌提供的氨基酸可诱导具核梭杆菌产生多胺,从而创造富含多胺的微环境。经由具核梭杆菌代谢整合的营养网络:从精氨酸到鸟氨酸产生腐植酸,加速了牙周病原体牙龈卟啉菌的生物膜生命周期,揭示口腔生物膜内的微生物合作代谢如何促进牙周炎产生。
具核梭杆菌
口腔生物膜
牙龈卟啉单胞菌
精氨酸脱亚胺酶
牙周炎
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Cell子刊:具核梭杆菌上调lncRNA EVADR,促进结直肠癌转移
具核梭杆菌和lncRNA EVADR都与结直肠癌(CRC)具有相关性,且lncRNA EVADR促进CRC转移。陆军军医大学的毛旭虎、重庆医科大学的Bin Tang 和曾冬竹与团队合作在Cell Reports上发表文章,发现具核梭杆菌通过上调lncRNA EVADR促进CRC的转移。机制上,EVADR与YBX1互作,增加EMT相关因子的翻译。这提示我们EVADR和具核梭杆菌或可作为治疗转移性CRC的靶点。
结直肠癌
lncRNA
具核梭杆菌
具核梭杆菌
Cell子刊:揭秘口腔具核梭杆菌定植胎盘发挥作用的机制
本研究通过细胞和动物实验,证明了口腔具核梭杆菌通过血行传播至胎盘后,通过Fap2/Gal-GalNAc作用定植于胎盘。有研究表明,胎盘上的具核梭杆菌定植与不良妊娠结局,尤其是早产等存在关联。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在不良妊娠结局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具核梭杆菌
研究论文
胎儿
胎盘
Gal-GalNAc
结直肠癌
王良静等:肠菌调控宿主表观遗传促大肠癌转移的机制
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是全世界发病人数第三、死亡人数第二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在我国同样不容乐观。尽管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不断发展,但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生存仍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测序等研究手段的不断进展,人们发现肠道菌群能广泛影响宿主细胞的生理和病理功能,并揭示了多种微环境细菌能够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但菌群微环境的紊乱是如何系统性地影响宿主肠癌细胞的进展转移的,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浙江大学医学院卓巍、许志宏、王良静、周天华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人肠道特殊菌群的紊乱可能改变人宿主肠癌上皮细胞的表观转录组修饰,从而系统性地影响肠癌上皮细胞的基因表达,促进结直肠癌转移。研究揭示的YAP/FOXD3/METTL3/KIF26B通路介导的肿瘤-菌群互作在促进肠癌细胞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直肠癌
表观遗传
菌群-宿主互作
具核梭杆菌
癌症转移
结直肠癌
浙江大学:具核梭杆菌如何促进大肠癌转移
转移是结直肠癌(CR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扩散的肿瘤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是外渗和进一步远处转移的关键步骤。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宿主相互作用在结直肠癌恶性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报道称具核梭杆菌可增加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活性。浙江大学的卓巍、姒健敏和陈淑洁与团队在Gut Microbes发表文章,发现具核梭杆菌通过诱导ALPK1/ NF-κB/ICAM1轴,促进结直肠癌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促进肿瘤外溢与转移。揭示出肠道菌群促进CRC细胞远端转移的机制。
结直肠癌
具核梭杆菌
转移
结直肠癌
卜鹏程团队:具核梭杆菌可操纵大肠癌干细胞命运?
具核梭杆菌对结直肠癌(CSC)的进展和化疗抗性具有重要影响,但具核梭杆菌是否以及如何调节结直肠癌干细胞(CCSCs)仍未可知。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卜鹏程团队近日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的最新研究表明,具核梭杆菌可直接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命运,并揭示了CCSCs中脂滴介导的Numb降解激活Notch信号的机制。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结直肠癌干细胞
具核梭杆菌
结肠癌
源自结肠癌的具核梭杆菌亚种未直接促进小鼠肿瘤发生
具核梭杆菌(Fn)在部分结肠癌患者中富集,但其是直接促进肿瘤形成、调节粘膜免疫反应,还是仅仅在肿瘤微环境中定植,还需要更多研究。不过研究这些问题目前缺少一个可靠方便的动物模型。mBio近期发表的文章,建立了实现Fn稳定定植的小鼠模型,探究了临床结肠癌分离出的Fn亚种的促炎能力和致瘤潜能,结果表明,不同亚种没有在小鼠中促进肿瘤发生,提示Fn定植和促肿瘤的作用可能存在宿主差异,或是需要与其他微生物协作才能促进肿瘤。
结肠癌
具核梭杆菌
炎症
结直肠癌
秦环龙团队:大肠癌中的“坏”细菌,或能在免疫治疗中发挥“好”作用
很多研究显示,结直肠癌(CRC)中的具核梭杆菌是促癌的“坏”细菌,能增强CRC的化疗耐药性、抑制免疫。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秦环龙和蔚青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却发现,具核梭杆菌对CRC治疗可能也有“好”的一面——增强抗PD-L1免疫治疗的效果,并阐释了相关作用机制。这些发现揭示了具核梭杆菌在CRC免疫治疗中的新作用,并为临床预测PD-1/PD-L1阻断治疗的疗效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结直肠癌
癌症免疫疗法
具核梭杆菌
预后标志物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结直肠癌
具核梭杆菌调节Th17反应,驱动促炎肠道微环境
结直肠癌(CRC)相关的微生物群在肿瘤微环境中创造一个致瘤的肠道环境并调控免疫反应。然而,口腔中发现的且与CRC组织相关的肿瘤微生物——如具核梭杆菌——如何影响肿瘤发生尚不清楚。Gut Microbe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具核梭杆菌的定植通过短链脂肪酸及其受体来调节Th17反应,从而影响肠道免疫。并且另一种肿瘤菌——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也具有增加肠道Th17反应的潜力,这说明肿瘤菌通过影响Th17反应来调节肠道免疫是一种保守的途径,或可成为肿瘤菌介导CRC的治疗靶点。
结直肠癌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Microbiome
Th17 cells
altered Schaedler’s flora
口腔菌群
崔明+樊赛军Cell子刊:口腔菌群可影响放疗治疗肠癌的效果和预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的崔明、樊赛军与团队,近期在Cell Reports发表研究,发现口腔微生物如具核梭杆菌可以在结直肠癌(CRC)部位定植,并损害放疗治疗CRC和CRC肝转移的疗效和预后,可杀死具核梭杆菌的抗生素甲硝唑是潜在的CRC放疗增敏剂。
口腔菌群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oral microbiota configurations
radiotherapy
结直肠癌筛查
中山大学:基于粪便的进展期腺瘤及大肠癌检测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贾卫华团队在BMC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及筛查队列研究,将ITGA4的DNA甲基化、具核梭杆菌(Fn)及厌氧消化链球菌(Pa)与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相结合,相比于单独的FIT,可更好地从健康人中鉴别出结直肠癌患者及进展期腺瘤患者。
结直肠癌筛查
研究论文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生物标志物
结直肠癌
周学东+黄灿华:ANGPTL4促进具核梭杆菌在肿瘤内的定植
具核梭杆菌促进结直肠癌(CRC)的进展、转移和化疗抗药性,但其如何在CRC肿瘤内定植尚不清楚。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周学东、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黄灿华与团队在Cancer Research上发表文章,发现具核梭杆菌感染上调ANGPTL4,ANGPTL4促进CRC细胞的糖摄取和糖酵解,进而调控具核梭杆菌的定植。提示我们可将该轴作为联合抑制具核梭杆菌和癌症进展的靶点。
结直肠癌
具核梭杆菌
肿瘤内定植
结直肠癌
浙江大学团队:揭示具核梭杆菌促进结直肠癌转移的机制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具核梭杆菌感染有关。浙江大学的陈淑洁、姒健敏和Tongyao Hou与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文章,揭示了具核梭杆菌通过miR-1322/CCL20轴和M2极化,促进CRC转移。
结直肠癌
具核梭杆菌
巨噬细胞
具核梭杆菌
秦环龙等:鉴定具核梭杆菌亚种的新方法
具核梭杆菌具有4个亚种,可能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但现有方法难以区分这4个亚种。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秦环龙团队与蔚青团队在Microbial Biotech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鉴定出了14种特异性的基因标志物,可基于PCR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的粪便样本及肿瘤样本中鉴别具核梭杆菌的4个亚种。
具核梭杆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结直肠癌
具核梭杆菌
具核梭杆菌分泌淀粉样FadA增强致病性
具核梭杆菌(Fn)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口腔共生菌,广泛存在于各种人类疾病中。但目前还不清楚这种常见的共生体是如何转化为致病性的病原体的。EMBO Report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压力和疾病状态下,Fn分泌具有淀粉样特性的粘附素(FadA),增强毒力,进而诱导小鼠牙周骨丢失,促进结直肠癌的进展。研究提出了Fn在牙周病和大肠癌中的致病机制,并提示抗淀粉样蛋白或可作为Fn介导疾病过程的干预措施。
具核梭杆菌
致病性
牙周病
大肠癌
CRC
秦环龙+刘俊彦+马延磊:具核梭杆菌促肠癌的新机制
研究表明细菌能调控结直肠癌(CRC)代谢。同时,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Fn感染是否改变结直肠癌患者的代谢仍不清楚。Cancer Research近期发表了同济大学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秦环龙、重庆医科大学刘俊彦、复旦大学马延磊与团队的研究成果,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为基础的靶向代谢组学、宏基因组测序、细胞分析和无菌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Fn感染可激活TLR4/AKT/Keap1/NRF2信号,上调CRC细胞中CYP2J2的表达,进而增加12,13-EpOME的产生,最终导致CRC的发生。本研究不仅拓展了我们对Fn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认识,而且为Fn感染的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潜在临床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CRC
具核梭杆菌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或能抑制促大肠癌细菌的生长
肠道和肿瘤微生物群的特定成员与结肠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临床相关性和潜在作用机制的认识日益深入,但目前还没有将微生物诊断、预防或治疗应用到临床。mBio最近发表的文章中,研究者发现阿司匹林能抑制Fusobacterium nucleatum菌株(一种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中增多的细菌)的生长,并能杀死F. nucleatum。并且,对人体腺瘤DNA进行定量PCR检测发现,每天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其结肠腺瘤组织中梭杆菌属丰度降低。本研究结果提示,阿司匹林或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
阿司匹林
具核梭杆菌
结直肠癌
具核梭杆菌
南方医院陈烨:具核梭杆菌分泌胞外囊泡以破坏肠屏障
具核梭杆菌(Fn)分泌的胞外囊泡(FnEV)携带多种有害分子,影响肠道中的菌群-宿主互作,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上皮稳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陈烨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细胞系及小鼠模型中,FnEV均可通过促进巨噬细胞的M1极化,并通过激活FADD-RIPK1-caspase 3信号通路以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的坏死性凋亡,从而破坏肠道上皮屏障。
具核梭杆菌
RIPK1
胞外囊泡
肠道屏障
IBD
具核梭杆菌
解析具核梭杆菌的肠道促炎机制
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在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肠道中有富集,很可能和肠道炎症相关。mBio近期发表的研究发现,具核梭杆菌的大分子物质(大于50-kDa)对于人的肠道上皮具有促炎作用,外膜囊泡可促进上皮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IL-8和TNF。进一步的动物实验也验证了具核梭杆菌在肠道菌群定植抗性被破坏后的肠道促炎作用,从分子水平解释了具核梭杆菌的细菌-宿主互作机制,值得借鉴。
具核梭杆菌
肠道炎症
细菌-宿主互作
研究论文
胃肠道类器官
结直肠癌
仁济医院:具核梭杆菌调控大肠癌糖酵解的新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房静远、洪洁、陈豪燕与团队,近期在Gut上发表文章,发现具核梭杆菌和糖酵解在机制上、生物学上和临床上都与结直肠癌(CRC)具有相关性,而且具核梭杆菌通过上调长链非编码RNA——烯醇酶1(ENO1)-内含子转录物1(ENO1-IT1),调控ENO1(糖酵解途径中的一个关键组分)等基因的组蛋白修饰,影响CRC细胞的代谢重编程。这些发现提示,在具核梭杆菌丰度高的CRC病人中,靶向ENO1通路或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结直肠癌
具核梭杆菌
糖代谢
lncRNA
结直肠癌
Cell子刊:靶向细菌-宿主互作或有助于大肠癌治疗(观点)
具核梭杆菌是一种口腔细菌,与结直肠癌(CRC)增殖、化疗耐药、炎症、转移和DNA损伤等都有关系。使用抗生素控制具核梭杆菌可降低癌症严重程度但无法治愈癌症。最新发表在Trends in Cancer的观点文章为阻断具核梭杆菌-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治疗策略。
结直肠癌
具核梭杆菌
细菌-宿主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