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董小姐的营养厨房
文章数:23篇
维生素D
【安全观察】补充维生素D并非越多越好
① 尽管维生素D有诸多益处,但过高剂量的补充存在潜在风险。② 随机临床试验发现,补充维生素D超过可耐受上限会增加骨折和跌倒的风险;且摄入的维生素D会与钙的结合,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③ 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25(OH)D水平与前列腺癌、胰腺癌和全因死亡率有关。④ 1999年到2014年,3%美国成年人每天服用维生素D超过4000 IU/天的可耐受上限;18%的人补充量超过1000 IU/天,高于当地膳食推荐量600-800 IU/天。
维生素D
可耐受上限
安全性
磷
【安全观察】高磷摄入是否存在健康隐患?
① 尽管磷是多种生理功能的必要营养素,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高磷摄入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② 尽管在动物实验中,高磷摄入会导致血管和肾的钙化、肾小管损伤及过早死亡;但并没有充分数据表明人体高磷摄入会导致正磷平衡,并与肾钙化和蛋白尿有关。③ 尽管血磷与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的发展和死亡密切相关,但只有有限的数据表明高磷摄入与不良临床反应有直接关系。④ 未来需要更多研究确定磷摄入量是否是肾脏疾病的一种可变风险因素。
磷
肾功能
心血管健康
安全性
钙吸收
【技术前沿】如何研究膳食纤维的骨健康益处
①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和寿命的不断增加,骨质疏松成为一个公共健康问题。② 膳食纤维可能会通过改变肠道微生态来增强钙的吸收和保留,最终影响骨骼健康;其机制与菌群组成的变化以及短链脂肪酸的产生有关。③ 本文综述考察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与研究进展,包括体外微生物组培养、动物模型、临床试验。④ 这些方法可用于研究作用机制,或者评价益生元对人体的健康益处。
钙吸收
肠道菌群
膳食纤维
骨健康
fiber
生物标记物
【健康漫谈】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群血浆中维生素含量比较
① 本文以美国、北欧、亚洲和澳大利亚人为研究对象,检测了血浆中38种与维生素状态有关的生物标记物。② B族维生素(VB)不足时,色氨酸更易代谢为犬尿酸;同时B族维生素是一碳单位载体。③ 美国人VB水平最高;而一碳单位和犬尿酸途径代谢产物浓度较低。④ 亚洲人VB和脂溶性维生素水平较低,但上述代谢产物浓度很高。⑤ VB水平与膳食、强化食品、膳食补充剂等有关。⑥ 该结果有助于预测不同地区或人群营养状况以及慢性疾病患病风险。
生物标记物
一碳代谢
色氨酸代谢
维生素状况
Lung Cancer Cohort Consortium
种族差异
【营养前沿】维生素D容易缺乏,怪基因?
① 非裔美国人容易缺乏维生素D,可能是其癌症患病率高于欧裔的一个原因。② 25-羟维生素D是维生素D在体内的主要循环形式;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是其转运蛋白。③ 针对909名非裔女性和847名欧裔女性的研究表明,前者体内25-羟维生素D的浓度较低;但是两者VDBP浓度相近。④ 携带与乳糖酶表达和乳糖耐受有关基因的非裔女性,膳食维生素D的摄入量和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都相对较高。⑤ 未来应基于更大人群,阐述非裔维生素D缺乏的确切原因。
种族差异
维生素D
维生素D结合蛋白
African American
European American
骨密度
【营养证据】鼓励老年人食用乳制品,维生素D是关键
① 老年人减少骨质流失,维持骨健康,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风险的重要途径。② 营养学认为,维生素D可以刺激钙吸收,促进骨形成,防止骨质疏松。③ 本文发现,在同时补充维生素D的情况下,老年人摄入乳制品越多,腰椎骨密度越高;如果单单增加乳制品的摄入量,这一益处大打折扣。④ 研究提示,对于老年人而言,乳制品对骨骼的益处可能依赖于维生素D摄入量;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验证这一发现,例如测定血清维生素D浓度。
骨密度
老年人
维生素D
乳制品
dairy food
碳水化合物
【营养证据】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助1型糖尿病人血糖稳定
① 本文考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心血管风险的影响。② 受试者食用一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HCD),以及一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③ HCD周和LCD周的平均血糖水平相似,但是LCD周血糖波动性小,较少出现低血糖。④ LCD周空腹胰高血糖素水平、总酮体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都比HCD周要高;但是两周的心血管风险指标都没有发生变化。⑤ 本研究的胰岛素给药数据和动态血糖监测数据来自带传感器的胰岛素泵,每周下载一次。
碳水化合物
心血管风险指标
胰高血糖素
等热量
血糖变异性
生物利用度
【食品营养】多酚的肠道之旅
① 酚类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及其化学基团决定了多酚是否在小肠内被吸收,或是否在结肠被微生物广泛代谢。② 多酚底物可以被直接吸收,或者以甲基化、硫酸化或者葡糖醛酸化的形式出现在血液循环中。③ 多酚的结肠代谢产物通常能被很好的吸收,在血液循环中不仅有原型,还存在类似的的共轭形式、或与甘氨酸配合。④ 多酚类化合物可以调节肠道菌群;但调节的结果是取决于治疗形式、时间长短以及个人代谢表型。
生物利用度
多酚类化合物
肠道菌群
代谢产物
Bioavailability
糖尿病
【技术动态】血糖控制指标的发展史
① 糖尿病患者终生面临的问题,是降低血糖的平均水平、降低的餐后高血糖,并避免低血糖的发生;降低血糖波动性,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最佳方式。② 通过强化治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造成的典型后果是增加低血糖的风险。③ 本文围绕血糖波动,综述HbA1c和可以用来评定血糖波动的可用的各种指标。④ 本文为患者、医生、自动化辅助支持和人工胰腺系统的应用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动态血糖监测
血糖波动
低血糖
失眠
【健康漫谈】失眠引起糖尿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① 失眠与2型糖尿病有关,但是也可能存在其他混淆因素。② 本文以996名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从36岁开始进行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研究长期失眠对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③ 结果表明,失眠症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④ 精神因素是失眠症和2型糖尿病之间一个强有力的潜在影响因素,可能会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⑤ 研究指出,采用不同的统计学模型,所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因此在分析混淆因素时,模型的选择很重要。
失眠
2型糖尿病
混杂因素
统计学模型
Joseph P Newhouse
牛奶蛋白粉
【安全观察】新工艺牛奶蛋白粉的安全证据
① TruActive™NF 是一种新型的、脱脂的牛奶蛋白粉,将其添加到食品中可以提高食物的蛋白质含量。② TruActive™ NF未检测到潜在的病源微生物。③ 三项遗传毒性试验均为阴性。④ 28天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其无明显损害水平NOAEL为雄鼠11812 mg/kg/天,雌鼠11521 mg/kg/天。⑤ TruActive™NF的预计每日摄入量(EDI)为14700 mg/天。⑥ 根据以上安全性研究,认为将TruActive™NF按照规定的浓度添加到营养饮料和酒中是安全的。
牛奶蛋白粉
安全性
估计每日摄入量
遗传毒性
亚急性毒性
前驱糖尿病
【健康漫谈】前驱糖尿病,谨防脑中风
① 前驱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已知危险因素;然而,它对于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有何影响,还不得而知。② 本文以韩国成年前驱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③ 结果表明:空腹血糖异常(IFG)的程度越高,全死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④ 导致IFG-2期(110–125 mg/dL)受试者死亡的心血管疾病类型,主要是缺血性脑卒中,而不是缺血性心脏病(IHD)和出血性脑卒中。⑤ 为何前驱糖尿病对不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贡献不同,其机制仍有待研究。
前驱糖尿病
缺血性脑卒中
心血管疾病
空腹血糖
随机对照试验
【营养证据】牛奶喝太多可能不利代谢健康
① 过去的荟萃分析认为牛奶可以增加骨密度,但是存在个体差异;对于牛奶和主要慢性病的关联,则未给出分析。② 本文利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研究。③ 结果表明,无论是全脂还是脱脂牛奶,牛奶消费越高,人体空腹胰岛素水平和体质指数BMI就越高;没有观察到明确的健康益处。④ 因此,过多的牛奶消费可能不利于体重控制。⑤ 为进一步完善膳食指南,还需对其他人群以及其他乳制品在相关方面的作用进行调查与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基因预测
牛奶消费
骨密度
局部缺血性心脏病
儿童
父母需对子女异常进食行为负责
① 关于儿童食物成瘾的研究并不多,目前也没有关于家庭食物成瘾行为的调查。② 本文基于对父母的调查研究,充分探究儿童食物成瘾行为的相关因素。③ 调查结果发现,儿童嗜食症与其较高的体质指数(BMI)Z评分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且与父母较多的限制和较高的饮食压力有关。④ 如果父母嗜食症的评分越高,孩子嗜食症的症状表现就越明显。⑤ 此外,儿童耶鲁食物成瘾量表(YFAS-C)分数越高的儿童在与饮食相关问题上存在较大的风险。
儿童
嗜食症
肥胖
耶鲁食物上瘾量表
进食行为
血糖控制
【营养证据】红茶有助于改善餐后血糖
① 餐后血糖控制对于预防糖尿病非常重要,而喝红茶有可能改善餐后血糖。② 红茶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是红茶聚合多酚(BTPP)。③ 本文考察在摄入蔗糖的同时饮用红茶(分别含110mg BTPP和220mg BTPP),对健康人和前驱糖尿病者餐后血糖的影响,受试者一共24名。④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正常人群还是前驱糖尿病人群,饮用富含BTPP的红茶后,餐后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但是胰岛素水平没有明显变化。⑤ 本文认为,红茶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
血糖控制
糖尿病
红茶
红茶聚合多酚
儿茶素
凤尾菇
【营养证据】平菇饼干,膳食纤维带来健康
① 合理的饮食干预,有助于改善代谢健康;本文研究一种高膳食纤维、低血糖生成指数(GI)的平菇饼干,因其具有降低餐后血糖的潜力,因此可能具有一定的健康益处。② 凤尾菇(PSC)粉富含膳食纤维;在制作饼干时,加入8% PSC粉,可以做出低GI(GI=49)的美味饼干。③ 其原因包括:饼干中抗性淀粉含量增加,减慢饼干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膳食纤维通过与淀粉颗粒相互作用,影响后者的结构,使之对消化酶的敏感性降低;最终降低GI值。
凤尾菇
营养价值
微观结构
淀粉消化率
感官
暴饮暴食
【健康漫谈】食欲太旺盛可能是病?
① 本文提议,用“进食障碍”替代“食物成瘾”这一当下热门的词汇。② “食物成瘾” 是一个在暴饮暴食和肥胖的研究中常见的词汇,其特征是渴望进食、强迫性进食。③ “食物成瘾”暗示:食物中存在类似于成瘾性药物的成分,使人产生生理依赖,成为精神障碍;这一词汇的使用受到学者的争议。④ 本文认为采用“进食障碍”代替“食物成瘾”作为与个人主观失控有关的术语,用于描述强迫性进食,可能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更有促进作用。
暴饮暴食
饮食障碍
食物成瘾
咀嚼
【健康漫谈】咀嚼行为如何对全身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①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系统;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咀嚼动作本身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免疫学意义。② 皮肤和肠道等部位是通过定植的细菌来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Th17细胞产生免疫反应;而在口腔,则是通过咀嚼诱导牙龈释放生物因子来刺激这种细胞产生免疫应答。③ 但是,这种保护性免疫是一把双刃剑,同时可能会导致一种常见的牙龈疾病——牙周炎。④ 牙周炎与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和早产等疾病的并发症有关。
咀嚼
细菌
口腔屏障
免疫
牙周炎
食物选择
影响蔬菜摄入的原因是什么?
① 在外就餐经常给予消费者多元的饮食选择,本文评估食物的选择和/或种类对食物喜好和摄入的影响。② 研究对象为59名正常体重的成年人。③ 结果表明:提供多种选择可以提高食物喜爱程度及摄入;增加蔬菜种类只能提高食物喜爱程度,并不影响食物摄入;选择与种类在食物喜好以及摄入上没有协同作用。④ 由于绿色蔬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感官差异,未来的实验将用不同的蔬菜(质地、味道以及颜色上有所不同)研究选择和种类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食物选择
食物喜好
饮食行为
乳清蛋白
【营养证据】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可以提高骨密度,是真的吗?
① 膳食蛋白质是骨骼生长、发育以及适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摄入多少膳食蛋白质最有利于骨代谢,仍然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② 本研究对超重和1级肥胖的成年人进行36个星期的锻炼和膳食干预,期间无论是补充乳清蛋白(WP)还是摄入更多的膳食总蛋白质(TPro),都不影响骨量(BMD)和骨矿物质含量(BMC)。③ 尽管在训练期间,补充WP和增加 TPro可能会对身体软组织产生有益的影响,但对于超重以及1级肥胖成年人的骨量似乎没有有效作用。
乳清蛋白
膳食蛋白
骨密度
超重和肥胖
运动和膳食干预
饮食模型
【营养证据】对于青少年女性,多吃植物可能不是个好建议
① 本文基于美国国家健康及营养调研数据,考察植物性饮食和乳制品对青少年女性营养状况的影响。② 结果表明,非特异性的植物性食物虽然富含膳食纤维,但往往导致钙、维生素D和K等营养素摄入减少;富含蛋白质的植物食物消费水平较低,难以成为蛋白质来源。③ 摄入双倍乳制品,可增加蛋白质、钙、维生素D、镁和锌摄入,对于青春期女孩正常生长以及骨骼健康至关重要。④ 因此,在给予膳食建议时,应考虑实际情况,使其满足营养需求。
饮食模型
植物性饮食
乳制品
青少年女性
骨健康
肥胖
认可食物成瘾的存在,有利有弊
① 越来越多的神经科学研究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能量密度高与滥用药物一样,会引起大脑奖赏通路的变化;肥胖或超重的人也表现出类似于药物成瘾者的行为特点。② 一部分肥胖可以按食物成瘾治疗成功,但是食物成瘾不能作为一个成型的概念。③ 认可食物成瘾的存在,对于肥胖的临床治疗、人们减肥的态度、公共政策等,同时存在潜在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④ 未来需要开展人体脑成像和认知研究,以论证食物成瘾的的表型。
肥胖
嗜食症
神经系统科学
政策
治疗
肥胖
【健康漫谈】内源性脑肠肽胃饥饿素系统可否成为减肥靶点?
① 胃饥饿素是一种由胃肠道分泌的内源性脑肠肽。② 胃饥饿素不仅能刺激食欲,也参与药物成瘾的奖赏通路;因此,胃饥饿素系统可能成为抑制食欲、治疗肥胖、戒除药物成瘾的靶点。③ 文章总结了于2014年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的ASN科学年会和实验生物学年会上的相关研究成果。④ 发言人从神经生物学、神经生理学、认知神经学和营养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讨论人体进食行为和食物成瘾的生理机制、食物成瘾评估方法、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肥胖
大脑奖励系统
嗜食症
进食行为
Addi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