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玄团队Nature子刊:肠道类器官或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肠损伤
热心肠小伙伴们 2023-10-30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克玄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文章,发现小肠类器官移植能够缓解小鼠肠道I/R引起的肠道损伤,并揭示了小肠类器官通过分泌L-苹果酸调节肠道内免疫微环境和肠干细胞更新的机制,为治疗缺血性肠损伤提供了新的策略。

临床上,肠道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多发于肠梗阻、急性肠系膜缺血、体外循环手术、创伤、休克等情况中,可导致肠粘膜细胞大量坏死和肠道屏障破坏,死亡率很高。动物实验已经证实肠道类器官能够修复受损的肠粘膜。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克玄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文章,发现小肠类器官移植能够缓解小鼠肠道I/R引起的肠道损伤,并揭示了小肠类器官通过分泌L-苹果酸调节肠道内免疫微环境和肠干细胞更新的机制,为治疗缺血性肠损伤提供了新的策略。

专家简介
刘克玄
南方医科大学麻醉学院院长
南方医院麻醉科主任
刘克玄,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及广东省首批医学领军人才;主持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危重病医学(Intensive Care Med、Critical Care Med)、麻醉学(Br J Anaesth、Anesthesiology)、微生物学(Microbiome、Gut Microbes)及免疫学(Front Immunol、J Immun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获6项国家发明专利,主编及参编中英文专著10余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现担任Anesthesiology中文版副主编,中华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等专业杂志的常务编委;荣获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 及第四届“羊城好医生”称号。
了解更多
相关推荐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