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玄
南方医科大学麻醉学院院长、南方医院麻醉科主任
刘克玄,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及广东省首批医学领军人才;主持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危重病医学(Intensive Care Med、Critical Care Med)、麻醉学(Br J Anaesth、Anesthesiology)、微生物学(Microbiome、Gut Microbes)及免疫学(Front Immunol、J Immun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获6项国家发明专利,主编及参编中英文专著10余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现担任Anesthesiology中文版副主编,中华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等专业杂志的常务编委;荣获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 及第四届“羊城好医生”称号。
刘克玄团队Nature子刊:肠道类器官或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肠损伤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克玄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文章,发现小肠类器官移植能够缓解小鼠肠道I/R引起的肠道损伤,并揭示了小肠类器官通过分泌L-苹果酸调节肠道内免疫微环境和肠干细胞更新的机制,为治疗缺血性肠损伤提供了新的策略。
2023-10-30
刘克玄+李偲等Nature子刊: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及调控新机制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刘克玄、李偲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血浆外泌体circEZH2_005有望作为肠I/R肠损伤敏感及特异的诊断生物标志物,还阐明了circEZH2_005/hnRNPA 1/Gprc5a信号调节肠I/R肠损伤的新机制,为临床上防治肠损伤提供了潜在的干预靶点,值得关注。
2023-09-13
刘克玄等Cell子刊:肠菌来源的米那普仑或可增强对肠I/R损伤的耐受性?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刘克玄及团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建立肠道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肠源性脓毒症小鼠模型和人群队列,发现肠道菌群会影响I/R诱导的肠源性脓毒症的易感性,肠道菌群来源的米那普仑在AHR/ILC3/IL-22信号依赖的肠I/R耐受性中发挥关键作用,是防治肠I/R损伤及肠源性脓毒症的潜在药物,值得关注。
2023-03-24
刘克玄+胡敬娟等:脓毒症心肌病患者肠道菌群有何特征?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克玄、胡敬娟及团队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发表最新研究,纳入56名患者分为SICM和脓毒症无心肌损伤组(SNICM),发现SICM组28天死亡率显著高于SNICM组,进一步对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细菌、真菌、噬菌体、真菌)深入分析,发现两组间差异细菌和病毒(如Cronobacter和Cronobacter噬菌体)可较好预测SICM。总之该研究为未来靶向干预肠道菌群缓解心肌损伤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关注。
2022-11-29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2020
2017
2016
2015
南方医科大学麻醉学院院长
南方医院麻醉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副会长
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刘克玄,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及广东省首批医学领军人才;主持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危重病医学(Intensive Care Med、Critical Care Med)、麻醉学(Br J Anaesth、Anesthesiology)、微生物学(Microbiome、Gut Microbes)及免疫学(Front Immunol、J Immun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获6项国家发明专利,主编及参编中英文专著10余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现担任Anesthesiology中文版副主编,中华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等专业杂志的常务编委;荣获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 及第四届“羊城好医生”称号。
2002年9月~2004年7月: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
1998年9月~2001年6月: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
2019年12月~至今:南方医科大学麻醉学院,院长
2014年4月~至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主任
2001年7月~2014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历任副主任、常务副主任
1)建立围术期大数据库及数据联盟,通过开展随机对照试验与真实世界研究,探索围术期重要脏器损伤的早期预警与防治  
2)围术期肠损伤、肠外器官损伤机制及防治    
3)脓毒症发生机制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