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玄+李偲等Nature子刊: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及调控新机制
热心肠小伙伴们 2023-09-13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刘克玄、李偲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血浆外泌体circEZH2_005有望作为肠I/R肠损伤敏感及特异的诊断生物标志物,还阐明了circEZH2_005/hnRNPA 1/Gprc5a信号调节肠I/R肠损伤的新机制,为临床上防治肠损伤提供了潜在的干预靶点,值得关注。

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没有最佳的诊断标志物,也没有明确的分子病因学见解。血浆外泌体环状RNAs(circRNAs)是各种疾病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但它们在肠I/R损伤中的作用仍然不清楚。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刘克玄、李偲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血浆外泌体circEZH2_005有望作为肠I/R肠损伤敏感及特异的诊断生物标志物,还阐明了circEZH2_005/hnRNPA 1/Gprc5a信号调节肠I/R肠损伤的新机制,为临床上防治肠损伤提供了潜在的干预靶点,值得关注。

专家简介
刘克玄
南方医科大学麻醉学院院长
南方医院麻醉科主任
刘克玄,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及广东省首批医学领军人才;主持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危重病医学(Intensive Care Med、Critical Care Med)、麻醉学(Br J Anaesth、Anesthesiology)、微生物学(Microbiome、Gut Microbes)及免疫学(Front Immunol、J Immun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获6项国家发明专利,主编及参编中英文专著10余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现担任Anesthesiology中文版副主编,中华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等专业杂志的常务编委;荣获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 及第四届“羊城好医生”称号。
了解更多
相关推荐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