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齐啸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翟齐啸,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Quadram研究所博士联合培养,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益生菌理论与技术,及肠道微生物功能挖掘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科研论文72篇,获中国授权专利34项,国际授权专利6项。获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支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科研项目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发明专利金奖等国家与省部级奖励5项。2018年获江南大学第十四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
翟齐啸团队:特异性多酚通过尿苷调控Akk菌
近日,江南大学翟齐啸团队在Food Chemistry上发表文章,探索四种不同结构的多酚对健康小鼠菌群和代谢物的不同调节作用。本研究突出探索外源性代谢物的重要性,并揭示多酚对菌群和代谢物影响的相似性。
02-15
翟齐啸等:饮食刺激物对肠道稳态的影响及干预策略(综述)
近日,江南大学的翟齐啸及团队在Food Chemistry发表最新综述,重点论述了饮食刺激物的基本分类及特征,还总结这些刺激物对肠道稳态及肠道屏障的影响。此外,还论述了利用微生物靶向调节肠道菌群进而加强肠道屏障的干预措施,值得关注。
01-15
张家超+翟齐啸等:补充植物乳杆菌HNU082可缓解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近日,海南大学张家超、江南大学翟齐啸及团队联合在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最新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Lp082能有效缓解小鼠的溃疡性结肠炎,通过宏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气质联用等技术进一步论证了Lp082可通过协同优化生物屏障、化学屏障、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从而改善肠黏膜屏障进而缓解炎症。总之,本研究不仅阐明了益生菌治疗UC的复杂机制,也为未来靶向肠道菌群有效干预和治疗结肠炎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关注。
2022-11-19
翟齐啸等:饮食和肠道菌群互作干预IBD (综述)
饮食和肠道菌群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二者相互作用影响IBD的作用机理并不明确。江南大学翟齐啸与团队的这篇综述,系统阐述了饮食模式、肠道菌群、饮食和肠道菌群互作干预IBD的机制,值得相关领域学者参考。
2022-04-29
翟齐啸团队:特异性多酚通过尿苷调控Akk菌
① 口服咖啡酸(CA)、原花青素(PA)、葛根素(Pue)和白藜芦醇(Res)四种多酚均不会导致健康小鼠代谢紊乱;② 口服CA、PA和Pue可显著提高Akk菌和瘤胃菌UCG-014的丰度,而Res主要促进乳酸菌和拟杆菌的生长;③ CA、PA和Pue通过尿苷促进Akk菌的生长,而Res对菌群的调节或依赖于岩芹酸水平降低;④ 四种多酚对另枝菌属和真杆菌属具有调控作用,且与4-甲基苯酚和2,2'-亚甲基二(4-甲基-6-叔丁基苯酚)有关。
2022-12-30
翟齐啸等:饮食刺激物对肠道稳态的影响及干预策略(综述)
① 描述了饮食刺激物的基本分类(如辛辣、酒精、低pH、高脂肪、精制碳水化合物和难消化食物)及特征,总结了它们对肠道稳态的影响机制,并确定了现有干预策略;② 机体对饮食刺激体感反应明显,具有特定化学和神经机制;③ 刺激物在肠道内稳态中的作用机制通常是重叠和剂量依赖的,即使是低剂量饮食刺激物暴露也会涉及多种肠道屏障(生物、化学、机械及免疫屏障);④ 对刺激性食物再加工、补充益生菌或益生元是加强肠道屏障的有效干预策略。
2022-12-23
江南大学团队解析肠道益生菌体外免疫刺激活性的种属依赖性
① 作者通过肠系膜淋巴结共培养模型对近500株肠道来源益生菌及下一代益生菌的免疫刺激活性进行比较,揭示了种属一致的免疫激活模式;② 阿克曼氏菌、丁酸梭菌可在体外直接激活免疫,刺激IL-10的分泌,双歧杆菌属和拟杆菌属需要在添加刺激剂情况下激活免疫应答,乳杆菌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产生应答;③ 阿克曼氏菌而非植物乳杆菌对小鼠体内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更大;④ 该研究发现肠道菌对宿主肠道及系统性免疫的影响可能具有显著的种属特异性。
2022-11-07
张家超+翟齐啸等:补充植物乳杆菌HNU082可缓解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① DSS诱导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补充植物乳杆菌HNU082(Lp082)可显著提升小鼠体重、结肠长度、疾病活动指数,降低炎症因子水平;② Lp082通过协同优化生物屏障(调节肠菌多样性和菌种组成)、化学屏障(增加杯状细胞和粘蛋白2)、机械屏障(促进occludin和ZO-1表达)、免疫屏障(调节炎症细胞因子)有效维护了肠粘膜屏障;③ 摄入LP082促进产SCFAs肠菌丰度、激活相关代谢通路、增加SCFAs含量,进而调节炎症,改善小鼠结肠炎症状。
2022-11-02
翟齐啸等:饮食和肠道菌群互作干预IBD (综述)
① 促炎饮食(如西式饮食和高盐饮食)可通过激活mTOR和p38/MAPKs信号通路引发炎症反应和免疫失衡,从而加剧IBD进展;② 地中海饮食可通过抑制 STAT3、NF-κB 和 MAPKs 信号通路激活介导免疫功能,从而缓解 IBD;③ 肠道菌群可影响 IBD 易感基因的表达、肠道屏障、免疫功能和生理代谢;④ 饮食模式调节 IBD 的发病和进展,可能归因于肠道菌群(尤其是SCFAs 产生菌)的作用;⑤ 粪杆菌作为 IBD 的微生物标志物可用作饮食干预的目标,以减轻 IBD。
2022-03-28
国内团队:含有sn-2棕榈酸酯的婴儿配方奶粉或更健康
① 将足月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喂养含有高sn-2棕榈酸酯的配方奶粉)、对照组(普通植物油配方奶粉)和母乳喂养组,分别在婴儿8、16周采集粪便样本;② Sn-2棕榈酸盐促进了双歧杆菌的增殖,降低了8周时大肠杆菌志贺氏菌的丰度;③ 在第8周和第16周时,干预组婴儿粪便中α-多样性和乙酸含量增高;④ 干预组婴儿粪便中有益代谢物丰富,如脂肪酸、吲哚衍生物、苯基衍生物等;⑤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婴儿的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更接近于母乳喂养的婴儿。
2022-01-31
益生菌或可干预成人2型糖尿病
① 纳入33项RCT(共1927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荟萃分析,评估益生菌对患者血糖稳态的影响;② 相比于安慰剂,中等剂量(10^9 CFU//天)益生菌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的水平,以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③ 益生菌改善血糖稳态指标的证据确定性方面,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低,空腹胰岛素为中等,胰岛素抵抗指数为高;④ 多菌株和高剂量的益生菌补充剂对血糖稳态更有益;⑤ 益生菌对高BMI和老年患者可能更具疗效。
2021-12-10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2023
2022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翟齐啸,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Quadram研究所博士联合培养,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益生菌理论与技术,及肠道微生物功能挖掘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科研论文72篇,获中国授权专利34项,国际授权专利6项。获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支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科研项目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发明专利金奖等国家与省部级奖励5项。2018年获江南大学第十四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
2013年11月~2014年5月:英国Quadram研究所,博士联合培养
2010年9月~2015年6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硕博连读
2006年9月~2010年6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本科
2020年6月~至今: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2018年9月~2019年9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2017年6月~2020年6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2015年6月~2017年6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讲师
益生菌理论与技术、功能食品研究开发、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