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涛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研究员、中山大学胃肠病学研究所(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副所长
左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为美国消化协会颁发的“青年研究奖”获得者(连续2次)、香港中文大学研究计划奖获得者、欧洲克罗恩病与结肠炎委员(ECCO)青年委员。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英文文章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文章14余篇,包括 Cell Host & Microbe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Gut 、Gastroenterology 、Microbiome、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等,以参与作者在Nature Genetics 等杂志发表文章10余篇。同时任Frontiers in Nutrition、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特邀副主编,兼职10余本英文杂志编委会委员。申请5项美国PCT专利。
左涛Nature Reviews:肠道噬菌体与宿主免疫(评论)
① 肠道定植的噬菌体可在稳定状态下直接激活哺乳动物的免疫力,近期一项研究率先研究了肠道病毒体的功能领域,特别是“噬菌体”;② 噬菌体本身可以直接与哺乳动物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绕过它们的细菌宿主,这开创了肠道噬菌体和哺乳动物宿主之间的跨界相互作用的新时代;③ 与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相比,尾病毒目噬菌体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症肠黏膜中显著富集,而其机制归因于噬菌体诱导的肠道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中的TLR9-IFNγ信号传导。
09-12
左涛+兰平:新冠感染前的肠道菌群特征,与感染后的症状有关
① 纳入来自中国两个城市(广州和喀什)的54名和62名健康人(中位年龄为25.3岁),在COVID-19三周激增窗口期前收集粪便并随访;② COVID- 9激增期间,所有受试者感染SARS-CoV- 2,发病期表现多样症状,但均未有显著合并症;③ 基于症状将受试者分组,其中病情较轻组的伶俐瘤胃球菌更丰富,病情较重组则与3种菌的富集有关;④ 基线肠道菌群组成与不同的COVID-19表现(如胃肠道受累和COVID-19后症状)为个体和人群依赖性方式相关。
09-12
左涛等Cell子刊:药物使用后肠道菌群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中的作用(评论)
① 预先和及时部署辅助疗法(如靶向特定菌群/功能的药物和噬菌体疗法)可对抗复发相关的肠道菌群并减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肿瘤复发;② 未来可以监测和利用这些与缓解相关的菌群来预测或增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③ 在临床转化的角度阐明药物、肠道微生态和临床结果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将指导精确、组合治疗策略,包括合理选择药物和重建“促进治疗响应和增强疗效”的肠道菌群。
08-09
左涛+李国新等Nature Reviews:肠道微生物组的工程化策略(综述)
① 人类胃肠道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可被基因改造,以诊断和治疗微生物组的生态失调,从而改善相关疾病;② 针对单一微生物菌株的策略往往是不够的,而设计一个相互支持和协作的肠道微生物网络可能更有效;③ 通过正交方法、基因工程改造和协作网络策略对肠道微生物组进行“整体生态”调节是新兴、有潜力的替代方案;④ 肠道微生物组临床应用面临的挑战包括生物防护、精确靶向、毒性弱化和稳定定植等。
06-16
左涛等Lancet子刊:详解临床应用中的肠道真菌组(综述+一图读懂)
① 肠道真菌群从出生到成年不断变化,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其变异主要取决于饮食、环境、遗传、年龄、性别及药物使用等;② 多种疾病和肠道中白色念珠菌增殖有关,真菌组失调可能在肠内外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但因果关系有待探究;③ 肠道定殖真菌是肠道菌群中具有高度免疫活性的组成部分,可通过共生作用及与肠道细菌协同作用影响宿主免疫生理;④ FMT、抗真菌剂、抗生素、饮食干预和益生菌等在调节真菌群与临床疗效方面有显著效果。
2022-09-28
港中大黄秀娟团队:肠道菌群功能改变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相关
① 采集66名未经肠道菌群干预的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与恢复期一个月的,以及70名健康对照的粪便,进行宏基因组分析;② 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肠道菌群组成显著改变,对应有益代谢功能改变,短链脂肪酸 (SCFA)和 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受损,尿素产生增多,功能损伤情况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③ 患者肠道SCFA和L-异亮氨酸合成功能受损持续至恢复后;④ 患者缓解前后粪便中SCFA和L-异亮氨酸浓度显著降低,降低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机体炎症因子水平负相关。
2021-10-20
中山六院左涛等:新冠肺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综述)
① 新冠肺炎患者的肠道菌群中,多种条件致病菌富集,而丁酸盐产生菌减少,并表现出肠道真菌失调(如条件致病真菌增加)及肠道病毒组变化;② 肠道菌群的组成与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新冠肺炎患者的免疫应答及肠道环境变化可能导致了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而肠道菌群对新冠病毒易感性及传染性的影响尚需研究;③ 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等)可能通过肠-肺轴影响肺部免疫系统;④ 新冠肺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功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2021-09-21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2023
2022
FACA'Dark matter' beyond the bacteria in 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NAT REV GASTRO HEPAT, 10.1038/s41575-022-00651-5
CAThe gut virome: A new microbiome component in health and disease
EBioMedicine, 10.1016/j.ebiom.2022.104113
CAInterplays between drugs and the gut microbiome
GASTROENTEROL REP, 10.1093/gastro/goac009
2021
FACAGut Microbiome Alterations in COVID-19
GENOM PROTEOM BIOINF, 10.1016/j.gpb.2021.09.004
点击查看热心肠日报解读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研究员
中山大学胃肠病学研究所(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副所长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中青年杰出人才
美国消化学会青年研究奖获得者
左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为美国消化协会颁发的“青年研究奖”获得者(连续2次)、香港中文大学研究计划奖获得者、欧洲克罗恩病与结肠炎委员(ECCO)青年委员。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英文文章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文章14余篇,包括 Cell Host & Microbe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Gut 、Gastroenterology 、Microbiome、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等,以参与作者在Nature Genetics 等杂志发表文章10余篇。同时任Frontiers in Nutrition、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特邀副主编,兼职10余本英文杂志编委会委员。申请5项美国PCT专利。
European Crohn’s and Colitis Organisation (欧洲克罗恩病与结肠炎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会员肿瘤胃肠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Open Access Journal of Mycology & Mycological Sciences (OAJMMS)杂志副主编
Frontiers in Nutrition (影响因子: 6.576)客座副主编 (Guest Associate Editor)
IDDF(国际消化道疾病论坛,中国香港)青年研究奖评委会评委及共同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