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少平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导、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聂少平,男,汉族,1978年生,江西丰城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项目获得者,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国务院第八届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副主编,Food Frontiers创刊主编,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中国食品学报》等杂志的编委,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会理事等。
聂少平+周兴涛:茶树菇多糖或能改善大肠癌
诱导溶酶体功能障碍是一种极具前途的癌症治疗方法。茶树菇多糖(ACP)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近期发表于Carbohydrate Polymers上的文章,来自南昌大学的聂少平和周兴涛及团队探讨了ACP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ACP通过H3K27ac调控的组织蛋白酶D(CTSD)诱导细胞中溶酶体-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08-21
万昊+聂少平+万益群:开发改性益生元“盾牌”武装益生菌或可缓解结肠炎
口服益生菌是缓解炎症性肠病(IBD)的有效措施,然而益生菌对胃肠道环境的敏感性及较差的肠道定植能力阻碍了其缓解效果。近日,南昌大学万昊、聂少平联合万益群教授在ACS Nano上发表文章,成功开发改性益生元“盾牌”武装益生菌,增强胃肠道环境抵御能力,延长肠道滞留时间,从而协同缓解结肠炎。
08-02
聂少平团队:通过膳食纤维调节肠道菌群及代谢物
南昌大学聂少平团队研究成果。膳食纤维对于维持机体稳态和健康具有多种益处。本文基于大鼠模型,探究了瓜尔豆胶等9种膳食多糖对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膳食纤维对大鼠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生的影响既有共性又有不同。3-吲哚-乳酸等是其中很重要的菌群代谢物。本文为靶向肠道微生态调节的膳食推荐提供参考。
06-25
33位热心肠智库专家入选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分属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四大学科领域
03-29
万昊+聂少平+万益群:开发改性益生元“盾牌”武装益生菌或可缓解结肠炎
① 开发由Fe3+-单宁酸(TA)交联网络和羧甲基化β-葡聚糖(mGN)组成的改良益生元“盾牌”(Fe-TA@mGN),用于装载大肠杆菌Nissle 1917(EcN);② Fe-TA@mGN不仅可增强EcN胃肠道应激抵抗能力,且有助于EcN肠道定植并与EcN协同缓解结肠炎;③ Fe-TA@mGN武装EcN在模拟胃液及小鼠体内的滞留时间比裸 EcN延长;④ EcN@Fe-TA@mGN中EcN与mGN协同作用,调节肠道菌群并促进短链脂肪酸的产生,从而缓解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的肠道屏障和线粒体功能障碍。
07-21
聂少平+周兴涛:茶树菇多糖或能改善大肠癌
① 茶树菇多糖(ACP)增加HCT-116细胞中组织蛋白酶D(CTSD)基因启动子上的H3K27ac,促进转录因子EB(TFEB)结合,激活CTSD基因转录,促进溶酶体积累;② ACP诱导的溶酶体积累引发溶酶体功能障碍和CTSD渗漏;③ 细胞质中的CTSD迅速降低线粒体膜上抗凋亡蛋白水平,增加膜上促凋亡蛋白水平,导致线粒体膜电位降低;④ 促凋亡因子细胞色素c从受损的线粒体中逃逸,激活caspase依赖性凋亡;⑤ CTSD抑制剂Pepstatin A可有效缓解ACP诱导的细胞凋亡。
07-17
聂少平团队:通过膳食纤维调节肠道菌群及代谢物
① 瓜尔豆胶、卡拉胶、葡甘聚糖、β-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苹果果胶、木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黄原胶对健康大鼠肠道菌群及代谢物产生相同及特定影响;② 考拉杆菌属、普氏菌、密螺旋体、丁酸蓖麻单胞菌、拟杆菌属、乳杆菌的丰度被不同膳食纤维选择性增加,而产气荚膜梭菌、脆弱拟杆菌丰度被所有膳食纤维抑制;③ 3-吲哚-乳酸被β-葡聚糖显著增加,说明3-吲哚-乳酸与乳杆菌相关;④ 一些拟杆菌产生3-吲哚-乳酸、3-吲哚-乙酸和犬尿氨酸。
05-16
聂少平+萧建波等:西芹的两种抗肠炎成分,一起用反而失效
① 在小鼠饲料中添加蔬菜粉(西芹、羽衣甘蓝或红菊苣),通过DSS诱导构建小鼠结肠炎模型,发现3种蔬菜中西芹缓解结肠炎效果最差;② 相比DSS组,单独补充西芹可溶性膳食纤维(CSDF)和西芹黄酮类化合物(CF)可缓解DSS诱导结肠炎的生理指标;③ CSDF和CF联合使用会拮抗其调节肠屏功能及肠菌组成的作用,CSDF也会抑制CF对阿克曼菌属的富集效果;④ 通过体外小鼠混菌发酵实验发现CSDF会抑制Apiin(CF主要成分)对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的促增殖作用。
01-21
聂少平+牟海津等:水解瓜尔胶或可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
① 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学评估低分子量水解瓜尔胶(GMLP)对高脂饮食喂养的小鼠的抗肥胖作用;② GMLP可减少小鼠体重增加和肝脏脂质积累、调节血脂水平、改善HFD诱导的肝脏损伤;③ GMLP可改变脂质代谢途径(甘油磷脂代谢、甘油脂代谢和脂肪酸降解),减少乙基葡萄糖醛酸苷和新蝶呤等疾病生物标志物 ,增加胆碱、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和泛酸代谢物的水平;④ GMLP下调参与脂肪生成和三酰甘油合成的关键基因,同时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胆碱合成。
2022-08-31
聂少平等:膳食纤维-肠道厚壁菌门-机体互作 (综述)
① 除拟杆菌门之外,我们也应关注厚壁菌门与膳食纤维之间的关系;② 多种膳食纤维可对部分厚壁菌产生影响;③ 厚壁菌与机体健康密切相关,适当补充有益的厚壁菌(如:Lactobacillus)可促进机体健康;④ 膳食纤维可增加肠道中某些厚壁菌的丰度(如:Faecalibacterium和Lactobacillus),缓解相关疾病,其机制包括肠道通透性、炎症、糖代谢、脂肪酸的氧化/合成以及能量消耗等;⑤ 膳食纤维-肠道厚壁菌门-机体互作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2022-07-12
聂少平团队:肠道菌群对四种多聚糖的利用 (综述)
① 四种半乳糖(分别是紫菜聚糖、琼脂糖、卡拉胶和 阿拉伯糖)在分子量和多聚程度、糖苷键、酯化、支链和单糖组成上具有显著差异;② 基于上述结构特点的差异,肠道菌群对不同的多聚糖的利用能力不同;③ 四种半乳糖均可以被拟杆菌属利用,紫菜聚糖可以被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利用,阿拉伯糖可以被乳酸菌、双歧杆菌和罗氏菌属利用;④ 利用不同多聚糖要求肠道菌群具有特定的基因和相关降解酶;⑤ 四种多聚糖可以改变肠道菌群,影响短链脂肪酸产生。
2021-10-20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聂少平、谢明勇、邵灯寅、张雅楠、申明月;发明名称:一种降低豆奶粉加工中呋喃生成的方法;专利号:ZL 2014 1 0151872.8
聂少平、殷军艺、谢明勇、李林燕;发明名称:一种同时制备低粘性和高粘性车前子多糖的方法;专利号:ZL201410172801.6
聂少平、胡婕伦、谢明勇;发明名称:一种模拟人体消化酵解系统的装置及使用方法;专利号:ZL201410089160.8
聂少平、谢明勇、胡婕伦;发明名称:一种模拟大肠消化酵解系统的装置及使用方法;专利号:ZL201310645257.8
聂少平、谢明勇、邵灯寅、张雅楠、申明月;发明名称:一种降低热加工食品中呋喃生成的方法;专利号:ZL 2014 1 0151361.6
聂少平、胡婕伦、谢明勇;发明名称: 一种模拟胃部消化的装置及使用方法;专利号:2013 1 0604523.2
聂少平,张汇,谢明勇,殷军艺;发明名称: 一种高效分离黑灵芝免疫活性多糖的方法;专利号:2015 1 0756274.8
聂少平,殷军艺,朱建鹏,谢明勇;发明名称:一种具有促进胃排空作用的复合多糖的制备方法及复合多糖的应用;专利号:ZL 2015 1 0686712.8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导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Bioactive Carbohydrates and Dietary Fibre副主编
聂少平,男,汉族,1978年生,江西丰城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项目获得者,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国务院第八届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副主编,Food Frontiers创刊主编,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中国食品学报》等杂志的编委,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会理事等。
主要从事食品化学与营养学、食品安全与分析,特别是食品复杂碳水化合物(主要为生物活性多糖和膳食纤维)、食物组分与营养健康精准调控等领域的研究与新产品创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各类项目30多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0多篇,h-index为63;主编中英文著作3部;授权发明专利36件,多次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等。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等各类奖励10余项。  
1997-09~2001-07 南昌大学 本科学生
2001-09~2006-06 南昌大学 硕博连读学生
2023.06~至今 :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21.07~至今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20.05~至今: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2020.01~至今:南昌大学,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5-06~至今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 副院长、院党委委员
2014-03~至今 南昌大学 江西省高等学校“井冈学者”特聘教授
2013-06~至今 南昌大学 博士生导师
2013-01~至今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定研究人员
2011-12~至今 南昌大学 教授
2009-05~2011-05 Guelph Food Research Center,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NSERC Visiting Fellow
2008-11~2011-12 南昌大学 副教授
2006-10~2007-10 Applied School of Temasek Polytechnic in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ellow
2006-07~2008-11 南昌大学 讲师
主要从事食品化学与分析、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复杂碳水化合物(主要为生物活性多糖与膳食纤维)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特别是生物活性多糖与膳食纤维的结构、构象,及其免疫调节、血糖调节与胃肠道调节等功能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
Bioactive Carbohydrates and Dietary Fibre的副主编,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Current Topics in Nutraceutical Research、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等杂志的编委;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食品学院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三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等。
2017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第一)
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三
2014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第二)
2014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第三)
2015年获“江西青年五四奖章称号”
2016年被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2017年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杰出青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