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胜勇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毛胜勇,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常会理事、养牛学分会理事、江苏省饲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南京农业大学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33位热心肠智库专家入选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分属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四大学科领域
2023-03-29
毛胜勇等:奶牛胃肠道不同区域的菌群组成和功能有何特征?
奶牛严重依赖其相关的胃肠道 (GIT) 微生物群来消化植物饲料,然而,奶牛GIT微生物组的区域特异性分类组成和功能以及饮食诱导效应的机制基础仍有待阐明。近日,南京农业大学的毛胜勇及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收集12头饲喂牧草和谷物的荷斯坦奶牛10个GIT区域(采集120个食糜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发现GIT微生物群主要分四腔胃、小肠和大肠三个集群,GIT微生物组的不同区域呈现特异性营养系统和饮食驱动的代谢灵活性,以适应营养可用性和能量获取,值得关注。
2023-02-02
毛胜勇团队:奶牛肠道菌群代谢胆汁酸的规律及高精料日粮的扰动效应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毛胜勇及团队在ISME Journal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对18头奶牛的108个全肠道内容物样品测序,获得了372个MAGs参与胆汁酸解聚、氧化和去羟化途径。发现奶牛肠道不同部位的胆汁酸组成分布呈区段化特点,高精料日粮干预试验,发现Cluster1(对胆汁盐水解酶相关基因聚类获得)中BSH基因丰度增加与厚壁菌门菌株CAG-110有关,其丰度增加会促进胆酸浓度升高,与肠道炎症密切相关。总之,该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奶牛肠道菌群代谢胆汁酸的基本规律,也揭示了日粮结构对微生物代谢胆汁酸及肠黏膜免疫稳态的影响,值得关注。
2022-10-26
毛胜勇+刘军花:全面分析反刍动物胃肠道菌群的维生素B和K2生物合成
南京农业大学的毛胜勇、刘军花与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全面分析了参与反刍动物维生素B族和K2生物合成的胃肠道微生物基因和基因组,揭示了维生素生物合成在胃肠道中的分布特点和饮食的影响,并特别分析了菌群的钴胺(维生素B12)生物合成。这些发现有望为增强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的维生素B族和K2生物合成,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2022-07-22
毛胜勇等:奶牛胃肠道不同区域的菌群组成和功能有何特征?
① 收集12头饲喂牧草和谷物的荷斯坦奶牛10个GIT区域,采集120个食糜样本进行微生物组分析;② GIT微生物群主要分四腔胃、小肠和大肠三个集群,与降解顽固性多糖底物相关的四腔胃菌群多样性最高,潜在纤维素体生产和植物源多糖利用基因组流行率较高;③ GIT区域小肠微生物聚糖和大肠宿主聚糖降解基因普遍存在,碳和氢代谢谱在不同GIT位点呈区域特异性分布;④ 从草料到谷物的转变通过减少植物生物质水解改变四腔胃特定种群,有利于淀粉降解。
2023-01-20
毛胜勇团队:奶牛肠道菌群代谢胆汁酸的规律及高精料日粮的扰动效应
① 采集18头奶牛的108个全肠道内容物样品测序,获得372个MAGs参与胆汁酸解聚、氧化和去羟化途径;② 奶牛十二指肠和空肠中胆汁酸以牛磺胆酸和甘胆酸等为主,后肠主要是脱氧胆酸等;③ 胆汁酸代谢物种主要来自Acutalibacteraceae和另枝菌属,携带胆汁盐水解酶(BSH)物种普遍会降解宿主粘液多糖;④ 439个BSH基因可聚为12个Clusters,Cluster1中BSH基因丰度增加与厚壁菌门菌株CAG-110有关,其丰度增加会促进胆酸浓度升高,与肠道炎症密切相关。
2022-10-19
毛胜勇+刘军花:全面分析反刍动物胃肠道菌群的维生素B和K2生物合成
① 分析1.7万个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基因组,鉴定出参与维生素B族和K2生物合成的113万个基因、167种酶和2366个高质量基因组;② 维生素B族和K2合成主要由胃部菌群完成,大肠菌群也有贡献;③ 在2366个基因组中,近半数只能合成1种维生素,2.7%能合成≥5种维生素;④ 多数微生物消耗钴胺(编码钴胺转运蛋白或依赖性酶),少数有完整的钴胺合成途径;⑤ 高谷物日粮抑制瘤胃菌群的钴胺合成,但增强其他维生素合成,提示膳食纤维对钴胺合成的重要性。
2022-07-21
毛胜勇等:绵羊研究揭示高谷物或损伤肠道黏膜?
① 通过不同时间点采样,研究高谷物(HG)饲喂对绵羊盲肠微生物组、代谢及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改变;② 发现HG改变盲肠发酵,包括pH值降低、乙酸和丁酸盐浓度增加;③ 相应的微生物组改变以产乙酸菌如布劳特氏菌属、艾克曼氏菌以及产丁酸菌如厌氧棒状菌等为主;④ HG饲喂相关的核心菌群逐渐适应肠道,但具体的细菌种属和其基因组水平随时间变化;⑤ 关联分析表明HG饲喂或促进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A的催化以及尿素水解成氨,引发黏膜炎症反应。
2021-10-05
毛胜勇等:反刍动物全消化道微生物组基因集+1万个MAG
① 纳入7种反刍动物10个胃肠道(GIT)区域的370个样本进行宏基因组分析;② 重建了超过1.54亿个非冗余基因的GIT微生物参考基因集,从10373个宏基因组组装的基因组中,鉴定出8745个未培养的候选细菌和古菌物种;③ 该基因集揭示了不同GIT区域中微生物组组成/功能与生理适应之间的空间关联;④ 8745个新表征的基因组编码数百种酶和新的生物合成基因簇;⑤ 发现新的产甲烷古菌和氢代谢功能,有助于理解反刍动物甲烷产量和饲料效率。
2021-06-12
南京农业大学团队:孕期营养不良对反刍动物瘤胃菌群的系统性影响
① 严格限饲(SFR,自由采食量的30%)导致怀孕母羊营养不良、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微生物蛋白水平下降,瘤胃乳头组织形态受损;② SFR改变瘤胃菌群,糖降解菌如瘤胃球菌、丙酸生成菌减少,产丁酸菌增加;③ SFR导致与氨基酸代谢、乙酸生成及琥珀酸途径-丙酸产生相关基因下调,与丁酸、甲烷生成及丙烯酸途径-丙酸产生相关基因上调;④ 瘤胃上皮细胞转录组显示SFR导致细胞外基质受体互作减弱、JAK3-STAT2信号通路失活、DNA复制和细胞周期受到抑制。
2020-09-24
菌群与宿主互作促进羔羊瘤胃壁的发育
① 饲喂开食料后瘤胃中pH降低,乙酸与丁酸浓度增加,瘤胃脏器指数增加;② 乙酸产生菌(光岗菌)、乳酸产生菌、乳酸利用菌(巨球型菌)和内毛虫等在喂食组的瘤胃中富集;③ 糖降解相关基因丰度降低,但编码α-淀粉酶的GH13明显增加,其与普雷沃菌属和丁酸弧菌属的增加有关;④ 瘤胃上皮细胞中,与细胞生长相关的7个基因上调,促进细胞死亡的BAD因子下调;⑤ 乙酸、丁酸与这些基因的表达显著相关,是瘤胃发育的主要驱动者,影响瘤胃的形态和发育。
2019-06-03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2023
2022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毛胜勇,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常会理事、养牛学分会理事、江苏省饲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南京农业大学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03年9月~2006年12月:南京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专业攻读博士
1998年9月~2001年6月:南京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攻读硕士
1994年9月~1998年6月:南京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攻读本科
2008年1月~2008年12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微生物系,访问学者
2001年7月~至今: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任教
反刍动物营养;饲用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应用
201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反刍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功能及营养调控,排名第一
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家畜胃肠道微生物功能及其调控研究,排名第二
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