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热心肠智库
专家动态 | 陈卫华
陈卫华/刘智/杨红菊等:钙镁片+益生菌,有效抗肠炎
研究构建含73株人类肠道常见菌的人源化小鼠模型,并测试28种益生元或候选益生元对DSS诱导结肠炎的保护作用,系统分析微生物群-益生元互作。
2025-08-07
刘金鑫/陈卫华等:反刍动物胃肠菌群中的476万个移动遗传元件
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群的移动遗传元件(MGEs)研究基于2458个样本,整合生物信息学工具识别MGE类型并构建数据库。
2025-07-14
陈卫华+刘双江:负相互作用是主流!大规模共培养实验揭示肠菌“社交网络”图景
研究团队对113种人类肠道细菌菌株进行成对共培养,构建“PairInteraX”数据集,包含3233组菌株组合,分析其相互作用模式。
2025-07-09
陈卫华团队:机器学习+肠道菌群,三步走优化流程改善疾病诊断模型
研究基于83个肠道微生物组队列(涵盖20种疾病),通过机器学习(ML)开发疾病诊断模型,系统优化数据预处理、批次效应去除及算法选择三步骤,测试156种工具-参数-算法组合。
2025-04-09
苏建忠/陈卫华Nature子刊:新方法揭示宿主细胞与肠菌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团队开发了scBPS(单细胞细菌多基因评分)框架,整合微生物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与24个人体器官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系统解析宿主细胞与肠道菌群的关联。
2025-04-08
刘智+陈卫华等:二氧化碳助Akk菌生长,增强抗肥胖效果
华中科技大学刘智、陈卫华与团队发表研究,发现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菌)能通过二氧化碳促进自身生长,并基于此开发了递送系统,增强其肠道定植和抗肥胖功效。
2025-02-26
陈卫华+赵兴明:肠道病毒基因组揭秘短读与长读测序技术对决
华中科技大学陈卫华和复旦大学赵兴明与团队发表研究,比较了不同组装工具(MEGAHIT、metaFlye和hybridSPAdes)在识别人类肠道病毒组中的效率,揭示了二代测序(NGS)和三代测序(TGS)数据在病毒基因组恢复的互补性。
2024-12-25
李兆明/陈卫华/张明智:产丁酸的普拉梭菌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抑制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兆明、张明智和华中科技大学陈卫华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研究,揭示了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KTCL)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表明肠道菌群中的产丁酸菌——普氏粪杆菌(F. prausnitzii)能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改善NKTCL,为NKTCL的治疗提供了新视角。
2024-12-12
陶凯雄+陈卫华等:肿瘤内微生物促进胃肠间质瘤肝转移
华中科技大学陶凯雄、陈卫华和Xiangyu Zeng在Cancer Letter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收集未经治疗的手术切除新鲜肠道间质瘤(GIST)组织测序,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特征选择,筛选并构建了微生物组特征的GIST肝转移预测模型(长期肝脏转移富集属)。
2024-11-11
刘智/陈卫华/张瑞林/孙鹥:多靶点益生菌群或可治疗肥胖
华中科技大学刘智、陈卫华和昆明医科大学张瑞林以及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孙鹥合作,通过筛选多菌株组合,成功开发出能有效对抗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的共生益生菌群。
2024-11-07
陈卫华/刘智/何一凡:面部微生态与皮肤老化的关系
华中科技大学陈卫华和刘智、北京工商大学何一凡及团队发表研究,通过整合分析面部微生物组与皮肤生理光学特性,揭示了与皮肤类型相关的衰老效应。
2024-09-05
赵兴明/陈卫华等Science子刊:绘制人类肠道病毒组的遗传图谱
遗传变异对于揭示噬菌体进化和解读其功能意义至关重要,复旦大学赵兴明、华中科技大学陈卫华与团队通过长读测序技术探索了肠道噬菌体组中的精细尺度遗传变异,特别是结构变异(SVs)。
2024-08-20
赵兴明+陈卫华:VirRep助力从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中识别病毒
复旦大学赵兴明、华中科技大学陈卫华与团队发表研究,开发出一种人类肠道微生物基因组语言混合表征学习框架VriRep,能够整合基因组语义信息和序列同源性表征DNA序列,从而更精准地识别人类肠道环境中的病毒基因组。
2024-07-10
陈卫华+王燕:基于口腔宏基因组的牙周炎的通用特征
华中科技大学陈卫华、王燕与团队发表研究,分析了来自三个大洲五个国家的八个口腔宏基因组队列,揭示了牙周炎的通用口腔微生物组特征。
2024-06-19
陈卫华+刘庆友等:反刍动物肠道病毒群落中存在高比例的裂解性噬菌体
华中科技大学陈卫华、佛山大学刘庆友与团队,基于8种反刍动物10个胃肠道位点的2333个样本,构建出统一反刍动物噬菌体目录,用于表征不同反刍动物和胃肠道位点中噬菌体基因组的分布。
2024-04-10
赵兴明+陈卫华+刘智:组合短、长读长测序可高效恢复肠道病毒基因组
复旦大学赵兴明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陈卫华和刘智团队,通过富集病毒样颗粒(VLP)和短读、长读测序相结合,成功组装出中国肠道噬菌体目录(CHGV),其中约35%的vOTUs为完整基因组,揭示了肠道噬菌体的巨大多样性和功能能力。
2024-01-24
张必翔/杨祥良/刘智/陈孝平/陈卫华Cell子刊:调肠菌可改善肝癌手术预后
Cell Host and Microbe最新发表了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张必翔、杨祥良、刘智、陈孝平、陈卫华与团队的重要研究,结合队列分析、小鼠实验和临床试验等手段,发现长双歧杆菌对促进肝癌术后肝功能恢复、提高生存率具有积极作用,并探索了背后的肠-肝轴机制。这项研究为肝癌术后治疗提供了新策略,强调了调节肠道菌群的重要作用。
2023-12-13
陈卫华+赵兴明:抑酸药PPI促口腔菌入肠,破坏肠道菌群
华中科技大学的陈卫华和复旦大学的赵兴明合作在Gut发表文章,发现质子泵抑制剂(PPI)比组胺-2受体拮抗剂(H2RA)对肠道微生物组和口-肠传播的影响更大,从而揭示了与长期使用PPI相关的某些疾病风险更高的机制。
2023-11-29
刘庆友+陈卫华:构建山羊肠道微生物基因组目录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刘庆友、华中科技大学卫华与团队近期在Microbiome发表研究,对来自不同胃肠道部位、不同年龄、不同饲养方式和不同地理位置的268只山羊的497个样本进行了全面的微生物生态结构调查。
2023-10-04
赵兴明+郑琰+陈卫华:人类的4种真菌“肠型”结构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赵兴明教授、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郑琰研究员,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的陈卫华教授在Microbiome上发表了题为Enterotypes of the human gut mycobiome的研究论文。此研究揭示了肠道真菌组成高度结构化的性质,并发现其与宿主表型之间的紧密相关性。
2023-08-16
更多>>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