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玲等: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机制
本研究通过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及相应小鼠模型,探究了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轴在调控肿瘤远端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2025-08-29
赵玲/马延磊等:埃氏巨球形菌如何加剧肠炎促肠癌?
通过小鼠模型和人类队列分析,揭示埃氏巨球型菌(Megasphaera elsdenii)在结肠炎相关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
2025-08-15
马延磊团队Cell子刊:结直肠癌手术新帮手——益生菌CBM588
该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评估围手术期使用CBM588(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MIYAIRI 588)对结直肠癌(CRC)根治术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共纳入400例患者分CBM588组(200例)与对照组(200例)。
2025-07-11
马延磊等Lancet子刊:7队列1.7万样本揭示,早发性大肠癌的基因组突变模式
分析7个国际队列的17133例结直肠癌患者全外显子和靶向测序数据,按肿瘤突变负荷(TMB)分组比较早发性(EOCRC,<50岁)与晚发性(LOCRC,≥50岁)结直肠癌的突变模式。
2025-07-09
马延磊团队细胞子刊:促癌菌+癌细胞双杀!仿生“特洛伊木马”纳米药抗击肠癌
研究开发了一种仿生“特洛伊木马”纳米颗粒(Mel-SiO₂@CCM),将结直肠癌(CRC)细胞膜(CCM)包裹于载药(蜂毒肽)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NPs)表面,实现双重靶向功能。
2025-05-24
马延磊:左右侧结肠癌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代谢组和基因组差异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延磊团队通过多组学分析揭示了右半结肠癌(RCC)和左半结肠癌(LCC)在肠道微生物组、代谢物和宿主基因组方面的独特特征,发现了RCC与LCC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微生物、代谢物和宿主基因。
2024-12-30
马延磊团队:具核梭杆菌如何教唆干细胞癌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延磊团队发表研究,揭示了具核梭杆菌(Fn)通过驱动LY6A+再生干细胞(RSC)向癌症干细胞(CSC)转化以促进结直肠癌(CRC)发生的机制。
2024-12-12
马延磊团队Cell子刊:揭示肥胖相关大肠癌的菌群和代谢特征,菌间互作为肿瘤发生提供新线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延磊团队通过对522例不同体重组的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人粪便样品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和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肥胖相关结直肠癌的特征。
2024-02-21
马延磊+晁彦杰等:详解肠道细菌的遗传操作工具(综述)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延磊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晁彦杰与团队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重要综述,概述了开发肠道细菌遗传操作工具的挑战和进展,包括DNA递送、基于转座子和CRISPR的基因组编辑,以及它们在菌群相关人类疾病(如癌症和代谢性疾病)的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2023-07-06
33位热心肠智库专家入选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分属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四大学科领域
2023-03-29
马延磊团队: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病毒组失调
复旦大学的马延磊团队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发表文章,对比分析了克罗恩病发作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的肠道病毒组特征,为研究肠道病毒在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精准诊断以及疾病状态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2023-02-25
马延磊团队:人消化道类器官的应用与未来的挑战(综述)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发表的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延磊团队的综述,总结了现已建立的各种消化类器官模型,以及这些类器官如何应用于研究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干细胞的功能和再生、宿主-病原体的互作和个性化治疗的应用,并讨论了目前的类器官的限制和未来的改进方向,值得阅读!
2022-10-07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