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Subbaya Subramanian
文章数:3篇
结直肠癌
大肠癌研究模型:聚焦免疫及肿瘤-菌群互作(综述)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近期发表综述,重点介绍了研究结直肠癌(CRC)的多种小鼠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解决肿瘤免疫反应和肿瘤-菌群相互作用的关键问题,也可作为临床前研究的资源性工具。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大肠癌分泌胞外囊泡,影响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在30-60%的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肿瘤中具有显著疗效。但是大部分结直肠癌(CRC,>85%)病人是微卫星稳定型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没有响应。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CRC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外囊泡,向肿瘤浸润T和DC传递miR-424抑制共刺激通路的激活,介导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耐药性。提示靶向细胞外囊泡或是治疗免疫检查点阻断耐药性结直肠癌的新型方法。
结直肠癌
共刺激
细胞外囊泡
菌群-代谢物
东非狒狒不同肠段菌群和代谢物的组成
目前关于不同肠段菌群组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鼠、鸡和狗等动物模型,而对人体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研究较少。《mSystems》的这篇文章介绍了关于和人类同属灵长类的东非狒狒的研究。相比人类,对东非狒狒的研究避免了取样前的肠道准备工作,因此能保证肠道菌群组成不被影响。该研究发现东非狒狒大肠段关于癌症相关的代谢途径多余小肠,或许能解释人了大肠癌发的概率高于小肠癌发的概率,另外也发现芸苔属蔬菜与肠道有益菌群有关,认为其可作为益生元的候选。
菌群-代谢物
microbiota
metabolome
Host-Microbiota Interactions
nonhuman prim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