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Tetsuhiro Harimoto
文章数:2篇
工程菌疗法
Nature子刊:荚膜多糖工程菌EcN用于体内递送治疗
这是刚刚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一份工作。作者通过荚膜多糖(CAP)生物合成小RNA筛选,构建了大肠杆菌Nissle 1917(EcN)的iCAP系统。该系统底盘是基因组敲除kfiC基因的EcN,通过低拷贝的质粒系统实现了IPTG诱导型的kfiC基因表达。这套系统可诱导调控EcN的荚膜产生,以实现体内递送过程中低毒性和细菌活性,以及发挥治疗作用后的可清除性。该系统为其他因素的诱导调节系统,以及其他菌株的诱导编程化提供了详实基础。
工程菌疗法
荚膜多糖
EcN
药物递送
生物传感器
Nature 子刊:设计生物传感器,增强工程菌趋向性
目前,大多数细菌治疗依赖于细菌的自然趋向性,即细菌在特定的宿主组织或微环境中优先生长。即便如此,许多细菌依然会在多个生态位定殖,出现“脱靶”效应。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最近发表的文章中,通过对细菌的遗传电路的编程设计,将细菌生长与感知氧气、pH值或乳酸的基因回路耦合,增强了工程细菌的趋向性。用pH值或低氧传感器设计的细菌,在生理相关的酸性或氧气条件下表现出优先生长的特性,当口服给小鼠时,在高PH和氧含量高的部位生长减弱。在带有皮下肿瘤的小鼠中,通过“和”门耦合的缺氧和乳酸生物传感器工程细菌,显示出更高的肿瘤定殖特异性。
生物传感器
趋向性
工程细菌
特异性定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