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一介书生
文章数:1469篇
Adv Sci | 湘雅二医院李文群团队揭示二甲双胍对蒽环类化疗药阿霉素的“增效减毒”作用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药学部李文群研究员团队的这项研究阐明二甲双胍对蒽环类化疗药阿霉素的增效减毒作用及机制,并开发了一种共递送纳米药物治疗策略,即在增强阿霉素抗肿瘤疗效的同时又有效规避其心脏毒性,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策略。
Nat Cell Biol | 许大千团队揭秘:癌细胞‘主动出击’,巧避免疫防线cGAS-STING新机制
浙江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院许大千团队揭示了乳腺癌中ADSL通过抑制STING通路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新机制,其中ADSL产生的代谢产物延胡索酸是关键因素。该研究为通过靶向ADSL介导的STING抑制来改善免疫检查点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有望为乳腺癌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Science |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取得从0到1重大突破,发现可延缓帕金森病病程的原始创新靶点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揭示了神经元FAM171A2作为潜在受体在介导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原纤维摄取中的作用,为理解帕金森病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视角。该研究发现FAM171A2不仅是帕金森病的风险基因,还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新靶点,为开发针对性疗法带来了希望。
CA Cancer J Clin | 马骏院士团队发文:缩野放疗不输常规放疗,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提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团队领衔的这项多中心、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基于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的缩野放疗在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方面不劣于常规放疗,且毒性反应更低,生活质量更高。该研究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放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Lancet Oncol | 三联疗法显神威:替瑞利尤+阿替利珠+贝伐珠单抗或成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新曙光
这项临床研究表明,在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治疗中,替瑞利尤单抗+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的三联疗法可能比单独使用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具有更高的临床活性。研究还发现,尽管三联疗法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并未导致治疗相关或免疫介导的不良事件显著恶化,且未观察到新的安全信号。基于这些数据,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替瑞利尤单抗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的组合疗法研究,以探索其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治疗中的潜力。
J Thorac Oncol | 吴一龙团队:卡瑞利珠单抗一线治疗NSCLC脑转移,对比安慰剂加化疗显疗效!
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团队开展的CTONG 2003试验作为首个评估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未经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NSCLC BM)的随机对照试验,为免疫治疗在NSCLC BM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证据;尽管试验提前终止,但卡瑞利珠单抗仍显示出改善颅内无进展生存期(iPF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趋势,且安全性可接受。
Lancet Oncol | 帕博利珠单抗联手贝伐珠单抗:铂类耐药鼻咽癌治疗新突破,疗效远超单药方案
该研究发现,在铂类耐药的鼻咽癌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相较于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显示出更高的疗效,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如果这一联合治疗方案在III期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它有望成为铂类耐药鼻咽癌患者的新标准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Nat Med | 开创性CAR-巨噬细胞疗法:针对HER2过表达晚期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突破
本研究通过I期临床试验,初步验证了抗HER2 CAR-Ms疗法CT-0508在治疗HER2过表达晚期肿瘤中的安全性和制造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CT-0508能有效重塑肿瘤微环境,促进CD8+T细胞扩增,为HER2+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策略。
Nat Commun | 方超/孙鹏团队开发多阶段精准递药策略:直击结直肠癌原发与淋巴转移病灶
上海交通大学方超/孙鹏团队的这项研究通过开发酶响应性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实现了对结直肠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的有效治疗,显著提高了肿瘤模型的生存率。该系统通过精准调控药物释放,抑制了肿瘤转移相关信号通路,为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创新且高效的方法。
Nat Commun | 复旦大学郭剑明/王烁团队:人工智能精准预测肾脏肿物病理特征及生存结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郭剑明教授、周建军教授团队,复旦大学数字医学研究中心王烁研究员团队,浙江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陈峰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展示了AI技术在肾癌CT影像诊断领域的巨大潜力。借助AI技术,医生们能够更准确地识别肾肿物的良恶性及恶性程度,从而为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不仅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手术风险,还能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标志着AI技术在肾脏肿瘤精准诊断领域的重大突破。
Cancer Cell | 徐兵河/马飞/刘芝华//张园园/张泽民教授团队揭秘三阴性乳腺癌化疗联合PD-L1阻断的细胞免疫新机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马飞教授、刘芝华教授和张园园教授联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泽民教授的这项研究通过整合单细胞RNA测序数据,揭示了化疗与免疫检查点阻断联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时,不同化疗药物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重塑免疫细胞方面的独特作用。研究发现肥大细胞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扮演关键角色,并提示激活肥大细胞可能成为增强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疗效的有前景的辅助手段。
Nat Med | 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CEPHEUS III期试验证实D-VRd四联疗法助力不适宜移植患者
对于不适合移植或计划延期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皮下注射达雷妥尤单抗联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D-VRd)的四联疗法相较于三联疗法(VRd)能显著提高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完全缓解(≥CR)率及持续MRD阴性率,并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该研究支持D-VRd四联疗法成为这类患者的新标准治疗方案。
Nat Med | 帕博利珠单抗联手化疗,显著提升高风险早期ER+/HER2-乳腺癌病理完全缓解率
这项临床研究评估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在高风险早期ER+/HER2-乳腺癌中的疗效,结果显示联合疗法能够显著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研究结果支持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作为高风险早期ER+/HER2-乳腺癌的一种新治疗策略,安全性可控,长期生存数据仍在随访中。
STTT | 余之刚团队:吡咯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挑战HER2阳性乳腺癌无早期应答难题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余之刚教授团队开展的这项临床试验显示,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不敏感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加用吡咯替尼能显著提升总病理完全缓解率(tpCR),且安全性表现良好。这一发现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策略带来了新的启示,特别是为那些对曲妥珠单抗治疗不敏感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项。同时,生物标志物分析揭示,TP53和PIK3CA共突变的患者可能对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存在耐药性,这为未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还需开展更多研究来验证这些发现,并深入探索能预测吡咯替尼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总之,NeoPaTHer试验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吡咯替尼的加入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治疗希望。
Nat Med | BRAF突变型结直肠癌新希望:康奈非尼、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随机三期临床试验突破
这项3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于BRAFV600E突变型mCRC患者,康奈非尼+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相比研究者选择的化疗方案(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可显著提高客观缓解率。该研究证明了康奈非尼+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在BRAFV600E突变型mCRC患者中的临床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Nat Med |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团队最新研究表明:AI模型在卵巢癌超声检测方面优于人类专家
该研究是第一个在多个国际外部中心系统探索和验证AI模型在超声图像中区分卵巢良性和恶性病变潜力的综合研究。基于Transformer的模型具有强大的泛化能力和超越人类专家水平的诊断准确性,有望缓解超声专家短缺并改善患者结局。
Nat Med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团队突破: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可将胃癌死亡风险降低34%!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评估了卡度尼利单抗(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联合化疗作为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且客观缓解率更高,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更长。该研究为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且安全性可控。
Nat Med | 早期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新辅助纳武单抗联合化疗的3期随机试验
该临床研究不仅为ER+/HER2−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也为未来的科学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从生物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到联合疗法的探索,再到个体化治疗的实现,乳腺癌治疗正迈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时代。通过研究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我们相信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将不断提高,同时也为肿瘤免疫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ACS Nano | 李为民团队开发DHP/MnO2NP精准打击肺癌,双重响应激活STING通路增敏化学免疫治疗
四川大学李为民团队开发的这种具有pH/氧化还原双重响应特性的铂(IV)主链聚合物前药包覆的氧化锰纳米颗粒(DHP/MnO2NP),可通过精准释放药物并激活STING通路,有效增强了肺癌的化学免疫治疗效果,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该研究为癌症的化学免疫治疗提供了创新平台,有望推动癌症精准治疗的发展,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GUT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鞠怀强/徐瑞华/张琳团队开发血清外泌体ncRNA液体活检新技术,助力胃癌早期精准诊断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鞠怀强/徐瑞华/张琳团队提出的血清外泌体非编码RNA特征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液体活检方法。通过构建组合诊断模型并验证其诊断性能,该研究为胃癌的无创、精准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
Cancer Commun | 张清媛团队:KN026联合多西他赛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一线治疗新希望
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团队开展的这项临床试验证实KN026联合多西他赛方案表现出较高的客观缓解率和临床获益率,以及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该方案的安全性可控,未发现与KN026或多西他赛直接相关的死亡事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Lancet | 经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仑伐替尼和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非转移性肝细胞癌的Ⅲ期多中心双盲随机试验
这项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符合条件的肝细胞癌患者,TACE联合仑伐替尼与帕博利珠单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总生存期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同时,联合治疗组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数为可管理的不良事件。
Lancet Oncol | 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团队:脑部放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及铂类双药化疗,初治晚期NSCLC脑转移患者显奇效
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团队牵头的这项临床试验证实脑部放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和铂类双药化疗在未经治疗的晚期 NSCLC 合并脑转移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颅内和全身抗肿瘤活性,为缺乏可行动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J Thorac Oncol | 索托拉西布联合化疗,KRAS G12C突变NSCLC疗效卓越且安全可控
对于KRAS G12C突变的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索托拉西布联合卡铂/培美曲塞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尤其在PD-L1表达<1%的患者中效果显著;同时,该联合治疗方案的毒性可控。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SCARLET 研究的结果,并确定索托拉西布联合卡铂/培美曲塞的最佳治疗方案。
Nat Med | 图卡替尼联手曲妥珠单抗,HER2突变晚期乳腺癌治疗显奇效且耐受性良好
该研究证明了图卡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在HER2突变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具有显著疗效,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研究结果支持进一步探索图卡替尼与曲妥珠单抗联合治疗在HER2突变肿瘤中的应用,对推动个性化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Nat Struct Mol Biol | 浙江大学吕志民团队首次揭示胸苷激酶1促进肝癌细胞生长的关键机制
浙江大学吕志民团队的这项研究揭示了生长因子通过ERK-USP9X偶联调控胸苷激酶1(TK1),进而促进DNA合成和糖酵解,从而驱动肿瘤发展的关键机制。该研究强调了TK1作为癌症治疗潜在分子靶标的重要性,为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Lancet Oncol | 贝组替凡联合卡博替尼:晚期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患者一线治疗新希望
该研究表明,贝组替凡联合卡博替尼在未经治疗的晚期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为这类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潜力的治疗方案。该研究结果支持进一步探索HIF-2α抑制剂与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使用作为晚期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患者的治疗选择。
N Engl J Med | 乳腺癌治疗新突破!全球首款ADC药物:7年生存率近90%,复发死亡风险降低46%
这项临床试验表明,对于新辅助治疗后仍有残余浸润性病灶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与曲妥珠单抗相比,使用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无侵袭性疾病生存期(iDFS)和总生存期(OS),降低了复发和死亡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恩美曲妥珠单抗为新辅助治疗后残留病灶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辅助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Nat Commun. | 徐兵河院士团队突破性研究:盐酸来罗西利片联合氟维司群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团队的这项III期临床研究表明,盐酸来罗西利片联合氟维司群可显著提高HR+/HER2-内分泌耐药型晚期乳腺癌(ABC)患者的PFS,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Nat Med | 异体CAR-T细胞疗法:为复发性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该研究表明,ALLO_GD2-CART01为复发或难治性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尤其是对那些对自体GD2-CART01无反应或淋巴减少严重的患者,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转录组分析,该研究揭示了ALLO_GD2-CAR T细胞在治疗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特征,为其作用机制和疗效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进一步优化CAR T细胞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