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Sergio Pérez-Burillo
文章数:3篇
饮食-菌群互作
Nature子刊:研究饮食如何被菌群代谢的新模型
人类饮食和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借助计算机模型有助于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对已有的模型工具进行了扩展,提出了可用于预测膳食化合物(特别是多酚类物质)如何被人肠道菌群代谢的计算机模型AGREDA,并证明该模型可在不同临床状况的儿童中预测特定饮食的肠道菌群代谢物,提示其在精准营养研究中具有应用潜力。
饮食-菌群互作
计算机模型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体外粪菌发酵
Nature子刊:体外模拟粪菌发酵法
2019年Nature protocol 针对上消化道的体外模拟进行了详细阐述https://www.mr-gut.cn/daily/show/1281327598。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体外粪菌发酵的分批发酵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体外粪菌发酵
类黑精
肠道菌群介导类黑精抗氧化活性
多酚-菌群互作研究。文章采用体外发酵模型,探究了来源于常见10种食物中的类黑精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经发酵后类黑精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食物来源的类黑精对菌群的影响不同;菌群对于某些类黑精物质的转化和利用可能降低其抗氧化能力。
类黑精
体外发酵
melanoidins
Gut microbiota
Short chain fatty ac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