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菲/魏辅文等Nature子刊:鼩鼱、刺猬等劳亚食虫目小型哺乳动物,是人类传染病的潜在“病毒库”
热心肠小伙伴们 2025-07-22
劳亚食虫目动物微生物研究。研究整合全球1903-2023年超40万条记录,分析劳亚食虫目(含鼩鼱、刺猬等500余物种)微生物多样性及传播特征。

专家简介
魏辅文
中科院院士
江西农业大学校长
魏辅文,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保护生物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兽类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保护生物学会中国分会主席、世界兽类学家联合会执委;Conservation Biology杂志亚洲区域编委、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杂志常务副主编、生态环境部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调查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了解更多
相关推荐
魏辅文院士团队:野生大熊猫和小熊猫的保护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综述)
近日,江西农业大学魏辅文院士团队在Annual Review of Animal Biosciences上发表综述,描述了野生大熊猫和两种小熊猫(中国小熊猫和喜马拉雅小熊猫)的进化历史、濒危过程、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探讨了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研究如何深入了解大熊猫对特殊竹子饮食的趋同适应,并讨论如何将这些发现应用于野生和圈养大熊猫和小熊猫的有效保护管理,以促进这些物种的长期生存。
2023-10-30
魏辅文+赵方庆等:构建大熊猫高质量肠道微生物组目录
近日,中科院动物所魏辅文、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及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基于439份大熊猫粪便样本长、短读长测序数据,构建大熊猫高质量肠道微生物组目录(PandaGut),共识别出820个MAGs和237万个独特基因,并构建划分出三种代表性肠型,值得关注。
2023-10-11
魏辅文+魏泓Cell子刊:肠道菌群的季节性变化,如何影响大熊猫长胖
肠道菌群的特征伴随宿主饮食的变化而改变。然而,这些波动的潜在影响仍不清楚。中科院动物所魏辅文院士团队和第三军医大学魏泓教授团队合作,在Cell Reports发表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季节性变化,可以影响宿主脂质代谢和体重增长,使大熊猫在吃竹笋的季节快速长胖,并揭示了相关分子机制。这些发现为研究野生动物的肠道菌群-宿主互作,带来新启示。
2022-01-20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