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报》2022-2023榜单 | 中国医药转化十大研究
热心肠小伙伴们 2023-05-18
本篇发布“中国医药转化十大研究”。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全球肠道领域研究继续高歌猛进,取得了颇多令人瞩目的进展。

2023肠道大会来临之际,我们基于《热心肠日报》中收录的2022年5月以来一年期间发表的肠道相关领域论文,进行了多维度评选,形成了《热心肠日报》2022-2023年度榜单。

2022年度榜单参评的文章共有3388篇,发表在420个不同的期刊上,累计影响因子达到了82902.36,平均影响因子24.48。其中来自CellNatureScience的文章133篇,来自NEJMLancetJAMA的文章54篇。

本榜单仅代表热心肠研究院基于自身数据所做的优选,可能存在主观因素干扰等不足,仅供参考。欢迎在文末留言提出批评、建议和意见。

 

本篇发布“中国医药转化十大研究”

 

提示:下述文章点击中文标题可直达热心肠日报,点击英文标题可访问论文官网。


陈启仪等Lancet子刊:粪菌移植的长期安全性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IF:45.042]
① 纳入8547名用粪菌移植(FMT)干预胃肠症状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表明,FMT的短期和长期(从2周到5年)安全性较好;② 短期不良事件与FMT给药方法有关,多为轻中度、较短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42名患者发生胃肠症状恶化;③ 长期随访期间的新发疾病主要是胃肠道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与一般人群无异;④ 随访期间无FMT相关感染传播事件,11例死亡与FMT无关;⑤ 2019年实行同济FMT要求以规范适应症和给药时机后,短期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升高。

国内团队Lancet子刊: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二线疗法的比较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IF:45.042]
① 纳入560例一线治疗后持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1:1随机分为两组,EAML14组接受14天的左氧氟沙星四联疗法,BQ10组接受10天的铋四联疗法;② 按意向治疗分析或符合方案分析,治疗后第6周时,EAML14组和BQ10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没有显著差别;③ 左氧氟沙星耐药时,BQ10疗效更好;④ 治疗后第2周时,两组的肠菌多样性出现扰动且抗生素抗性短暂增加,2个月和1年时恢复到治疗前的状态;⑤ 较EAML14组,BQ10组不良反应频率更高,患者依从性较差。 Second-line levofloxacin-based quadruple therapy versus bismuth-based quadruple therapy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and long-term changes to the gut microbiota and antibiotic resistome: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2022-12-19, doi:10.1016/S2468-1253(22)00384-3

苏州大学:纳米胶囊口服递送siRNA用于抗炎治疗

Advanced Materials[IF:32.086]
① 开发了小型氟化纳米胶囊(F-NC),以介导TNF-αsiRNA的有效口服递送,用于抗炎治疗;② NCs具有二硫键交联壳结构(胃肠道中稳定性好),NCs尺寸较小有助于粘液层扩散运动,F-NC可巧妙地协调胃肠道转运、粘液渗透、上皮吸收和巨噬细胞转染的过程;③ 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可高达20.4%,二硫交联剂可在靶细胞内裂解,导致NCs解离和siRNA释放,从而增强TNF-α沉默效率;④ 在急性和慢性炎症模型中,口服F3-NCs可有效抑制TNF-α,具有显著抗炎作用。 Oral Delivery of siRNA Using Fluorinated, Small-Sized Nanocapsules Toward Anti-Inflammation Treatment
2022-12-27, doi:10.1002/adma.202206821

南京大学:用于肠道药物递送的仿生多叶微粒

Advanced Materials[IF:32.086]
① 受牡丹花粉的自然形态学启发,开发用于目标表面粘附和持久药物释放的新型多叶微粒 (MPs) 递送系统;② 结合微流体技术的灵活性及选择性水凝胶降解方法,并利用藻酸盐和甲基丙烯酸明胶获得具有一系列多叶结构的MPs;③ 与球形MPs相比,多叶MPs由于其增强的接触面积而具有良好的粘附能力;④ 多叶MPs递送系统将抗炎剂地塞米松封装到其基质水凝胶中,因此具有持久的药物释放特性和抗炎功效,并进一步在炎症性肠病大鼠模型中被证实。 Pollen-Inspired Adhesive Multi-Lobe Microparticles from Microfluidics for Intestinal Drug Delivery
2023-04-01, doi:10.1002/adma.202301192

武汉大学:工程菌群技术探究肠道菌群-药物互作

Advanced Materials[IF:32.086]
① 开发多层水凝胶体外培养工程菌群(EM)的技术,有助于认识肠道菌群如何促进药效;② EM具有异质性环境,并在属/物种水平上稳定地保持肠道菌群的分类组成;③ EM从蛋白质合成、膜通透性、酶活性、抗原表达、 细胞运动性和细胞形态方面评估,可适用于与宿主细胞共培养;④ EM证明肠道菌群可从免疫作用、生物积累和药物代谢方面影响药效,可适用于肠道菌群与药物互作研究;⑤ EM可优化治疗方案,可能成为指导药物转化和临床决策不可或缺的工具。A microbial community cultured in gradient hydrogel for investigating gut microbiome-drug interaction and guiding therapeutic decisions
2023-04-08, doi:10.1002/adma.202300977

武汉大学:利用聚集诱发光敏剂的工程噬菌体治疗脓毒症

Advanced Materials[IF:32.086]
① 通过溴化苄和巯基之间的亲核取代反应,将聚集诱发光敏剂 (AIE-PS)TBTCP-PMB与噬菌体结合,开发出一种去除病原菌的脓毒症治疗新策略;② 该策略可保留噬菌体的宿主特异性、具有AIE-PS特性,同时具有荧光成像和活性氧功能,用以检测和杀菌细菌;③ 噬菌体鸡尾酒疗法和光动力疗法相结合的协同策略具有“1+1>2”的杀菌效果,并在脓毒症小鼠模型中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越的性能;④ 此外,该策略可以快速诊断临床血液样本的血液感染。 Engineered Phage with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Photosensitizer in Cocktail Therapy against Sepsis
2022-11-28, doi:10.1002/adma.202208578

港中大:粪菌移植治肥胖,混合供体或优于单供体

Gut[IF:31.793]
① 分别有9名和38名肥胖受试者接受了来自单一瘦供者(sFMT)和来自2-5名瘦供者(mFMT)混合的粪菌移植;② 与sFMT受者相比,mFMT受者更能诱导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降低以及产丁酸菌增加;③ 尽管选择标准相同,但瘦供者的微生物组特征在产丁酸盐物种的存在和丰度方面有很大差异,供者粪菌物种的均匀性与结果相关;④ 13.2%的mFMT(应答者)和0%的sFMT受者体重减轻≥10%,与其他受者相比,应答者多氏拟杆菌等19种细菌富集,产丁酸肠杆菌减少。 Mixed-donor 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butyrate-producing bacteria for obesity
2023-03-31, doi:10.1136/gutjnl-2022-328993

赵方庆+魏泓GUT:抑食欲,调菌群!口服肽D3有效助减肥

Gut[IF:31.793]
① 设计并优化一种口服的九肽D3,能有效改善高脂饮食(HFD)引起的小鼠肥胖,且其作用在有菌小鼠中比无菌小鼠中更好(12%vs9%);② D3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并上调回肠中的厌食激素尿鸟苷素(UGN)表达,UGN作用于下丘脑受体GUCY2C,从而抑制食欲改善能量平衡;③ D3改变HFD小鼠的肠道菌群,经IFNγ-Irgm1轴使AKK菌丰度升高100倍,补充AKK菌可下调脂质合成和吸收相关基因并增厚黏液层,部分介导了D3的抗肥胖作用;④ 在大鼠和猕猴模型中验证了D3的功效。 A novel peptide protects against diet-induced obesity by suppressing appetite and modulating the gut microbiota
2022-07-08, doi:10.1136/gutjnl-2022-328035

刘恩岐+陈育庆+郑乐民等Cell子刊:在猴模型中有效的NASH新药

Cell Metabolism[IF:31.373]
① 三肽DT-109(Gly-Gly-Leu)可剂量依赖性地减轻小鼠的脂肪性肝炎和纤维化;② 开发了一个NASH猴模型,其在组织学和基因表达上可模拟人类NASH;③ 采用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的多组学方法,发现DT-109能通过诱导肝脏脂肪酸降解和抗氧化防御(谷胱甘肽合成),以及改变肠道菌群(增加普氏粪杆菌)调节其胆汁酸代谢(使在患者中升高的具有肝毒性的石胆酸水平降低),从而逆转NASH猴的肝脂变性并抑制炎症和纤维化进展。DT-109 ameliorates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in nonhuman primates
2023-04-13, doi:10.1016/j.cmet.2023.03.013

朱书+王育才Nature子刊:新型口服递送载体,防止抗生素“误伤”肠道菌群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IF:29.234]
① 基于葡萄糖转运体SGLT1在小肠特异性高表达的特点,设计糖基化修饰的阳离子纳米载体(PGNPs),PGNPs能有效穿过黏液层并通过葡萄糖-SGLT1结合介导的转运作用,实现在小鼠近端小肠的高效吸收;② 用PGNPs递送多种口服抗生素,能明显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增加血液浓度,增强对肺部和全身病菌感染的疗效;③ PGNPs还大幅减少了抗生素在肠道和粪便中的残留,大大减轻了对小肠和大肠菌群的不良影响,降低抗生素相关菌群失调的疾病风险(如代谢综合征和条件致病菌感染)和抗生素耐药基因在菌群中的积累。Glucosylated nanoparticles for the oral delivery of antibiotics to the proximal small intestine protect mice from gut dysbiosis
2022-07-07, doi:10.1038/s41551-022-00903-4
相关推荐
评论
热门分类